健全装备管理体系 奠定企业经营基础
——浙江吉利汽车集团装备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2018-07-25 09:52:36浙江吉利汽车集团规划部柴骏
中国设备工程 2018年13期
关键词:装备基地技能

特约撰稿人:浙江吉利汽车集团规划部 柴骏

随着中国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汽车生产企业不断壮大生产经营规模,在全球各地建设工厂和基地,并不停地进行合资或兼并,形成多品牌、多品种、多用途产品生产的集团公司。如何在集团企业做好装备的管理工作,确保企业生产的顺利进行,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共性课题。

随着中国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吉利汽车不断壮大生产经营规模,在全球各地建设工厂和基地,并不停地进行合资或兼并,形成多品牌、多品种、多用途产品生产的集团公司。做好集团企业的装备管理工作,确保企业生产的顺利进行,应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创新装备管理模式,加大装备信息化EAM系统建设的力度,利用先进的技术管理手段,提高装备全寿命周期的综合经济效益;创新技能人才的培训模式,采用“传统的名师带徒、在职工程师晋级专项培训、储备人才集中培训” 等多种方法,加强技能人才的培养。

集团装备管理现状的调研

为了更好的做好集团装备管理工作,针对各生产基地在装备管理中的痛点,我们进行了大量调研,根据各基地装备管理制度、装备管理流程、组织管理架构、维保人员技能、备件保障能力等梳理分析,提出了对应的改革措施。

1.各基地管理制度:“制度、程序”名称不统一,内容差异较大。

2.装备保全技术人员现状:学历专科以上54%(学员),岗级6级以上仅占7%。

从上述可见,吉利汽车集团各基地装备管理制度未能有效的统一规范,从集团层面无法进行各基地间的精准对标,组织架构不明晰,整体上维护保养人员的技能水平不高,生产经营风险较大。

设立集团装备管理目标

为了更好的做好集团的装备管理工作,解决各生产基地的生产保障问题,结合前期调研时梳理的痛点,我们制定了装备管理工作的规划目标,指导集团装备工作全面开展,建设一个规范化、标准化、现代化的装备管理体系。

1.建立由集团到基地系统的管理组织架构,明确管理职责,分级制定装备管理制度,统一管理标准和管控指标。指标量化清晰,各项工作可相互对标。

2.运用先进的装备管理理念,强化装备预检修工作的落实,最大限度地降低生产装备的运营维护成本,实现生产装备“零故障”“安全零事故”,提高装备全寿命周期的综合效率。

3.通过全员努力,争取进入全国汽车行业装备管理的先进行列。

完善管理体系,强化工作落实

1.建立集团和基地二级节能与装备管理委员会,明确承担具体职能与责任的部门,责任到人,厘清职责和优化工作流程。

2.修订《集团节能与装备管理办法》,根据装备全寿命周期管理的要求,从装备选型开始,以及中期维护、后期资产处理全面进行管控,明确各阶段的管理重点,提高装备利用效率,规避经营风险,并要求各基地按照集团的统一模板修订基地《装备管理制度》,根据区域性特征,细化管理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流程。

3.由集团统一核定各基地装备管理技术指标:根据各基地当年度生产大纲,结合上年度装备管理技术指标达成状况来综合考虑,制定量化的装备管理技术指标,随年度经营大纲下发各基地,要求各基地按月度进行分解。各基地在每月底做好装备管理技术指标达成情况的汇总,按照流程要求提报到集团规划与物流部,由集团规划与物流部进行考核和通报。

4.统一制定节能与装备管理水平现场评价表《ECE现场检查表》。按季度定期对各基地装备管理工作进行检查评分,依照评价结果,核定基地装备管理工作的成熟度,并进行基地间的对标,找缺补差,进一步提升管理水平。

5.在基地的装备管理中,运用先进的管理理念,科学的管控方法,通过全员的努力参与,以状态实时监控、计划性预检、差异化维修,最大限度地降低装备运营成本,实现装备“零故障”、安全“零事故”。

规范装备的点检、巡检、专检工作。依据生产装备的实时状态,编制年度装备大修、月度检修计划,安排节假日修理项目的工作内容,确保生产装备运行“零故障”,减少生产停线。

推进装备、能源信息化的系统建设。运用现代化信息管理技术,对能源使用、装备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管控,提高运营管理效率,降低生产管理成本。

强化全集团装备维修备件的共享管理。重新梳理备件编码规则,对大宗共用备件实行集中化采购,确定合理库存和存放区域,减少库存的资金占用,降低维修成本。寻求社会资源,创新“备件超市”模式,既减少自有备件的存储规模,又能确保生产装备的正常维修。

实现全集团装备故障维修案例的共享。充分利用装备、能源信息化系统,将日常生产运行过程中的运行数据、故障现象及处理方案收集入库,指导各基地在生产运行时做好装备的维护保养工作。

完善节能装备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利用装备供应商的技术资源、专业培训机构的师资力量、公司内丰富经验的技术专家,采用“专家—骨干—一线”的三级培养目标,分类组织培训,为基地生产运行提供保障。

夯实装备信息化系统建设

为了提高生产运营管理效率,降低生产管理成本,对装备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管控,全集团制定了能源、装备EAM信息化系统建设规划,分期实施集团各基地大数据集采平台和基地生产运行实时监控维护平台的建设。

1.信息化系统架构:集团与基地的能源、装备数据传送采用现有的VPN网络,实现集团与各生产制造基地运行管理数据的自动采集、远程数据传输。

2.通过图形导航功能可进入基地子系统界面,实时监测各基地装备、能源的运行和使用情况;报警提示可动态显示运行状况的异常,使企业管理者能够实时跟踪生产过程中的突发情况,作出相应决策。

强化节能装备技能人才的培养体系

1.为推进集团节能装备管理、维护技术人才培养规划工作的展开,保证集团节能装备管理、维护技术人才储备适应企业持续发展的需求,集团强化了节能装备技能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

2.根据各基地技能人才水平和人员配置状况,结合现代化制造生产技术,由集团统一组织技能人才的评价、培养、调配,最大限度地保障生产运营中装备维护保养工作的进行。

3.采取多种形式的培养模式,快速高效地满足生产基地的生产要求:

①持续组织自动化控制工程师培训班。充分利用与吉利公司有战略合作的装备厂商的技术资源,对各基地精选出的技术骨干进行专业技能的对口培训,提升集团公司整体的自动化设备的维护保养水平。

②积极推广“名师带徒”的人才培育模式。充分发挥基地装备体系自生人才的优势,采用相应的激励机制,鼓励他们主动带徒,以自己的丰富经验和熟练技术,指导和培养一大批装备维修的新人,为公司的生产经营打好基础。

③积极组织在职技能人员的外培和转训工作。对于新技术、新理念,要积极组织专业员工进行外培,并按要求签订转训协议,组织公司的内部培训。

④为了满足生产基地对装备维护保养技能人才的需求,通过持续招收电气自动化、机电一体化和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等本科毕业,选择专业基础扎实、学习能力强的应届自动化管培生,通过集团统一的专业培训(ABB、库卡、西门子课程)与新基地建设实践,用1年半至2年的时间,培养出一批集团5岗级的自动化工程师,建立自动化人才蓄水池,结合新基地建设进度和老基地技术需求予以配置。

为了适应企业的发展,规避基地生产经营的痛点,我们创新装备管理思路,从装备管理系统建设,信息化管理技术应用,管理技术指标的科学制定,人才培养体系完善等工作着手,形成系统化、标准化、现代化的装备管理体系,为企业的经营与发展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装备基地技能
高级技能
好装备这样造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今日农业(2022年1期)2022-06-01 06:18:10
港警新装备
环球时报(2022-05-26)2022-05-26 17:22:31
防晒装备折起来
我的基地我的连
秣马厉兵强技能
中国公路(2017年19期)2018-01-23 03:06:33
拼技能,享丰收
画唇技能轻松
Coco薇(2015年11期)2015-11-09 13:03:51
演习中的阅兵装备
现代军事(2009年12期)2009-01-05 10: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