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音乐小杂志》谈李叔同的装帧美学思想

2018-07-25 10:26钱江鸿
美育学刊 2018年4期
关键词:李叔同装帧水彩画

钱江鸿

(平湖市李叔同纪念馆,浙江 平湖 314299)

一、中国近代期刊的历史性诞生

晚晴以降至民国初期,由于现代印刷术的传入、国外设计思潮的涌入,以及各种思想观念、文化形态、生活方式的相互碰撞,相互影响,使其出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文化大融合格局。与此同时,文化的交融碰撞促成了中国近代期刊历史性地诞生。期刊作为当时一种新兴的传播媒介,以发行周期短、内容时效性强等特点,区别于传统书籍,又以较大的容量和较灵活的传播时间区别于报纸,其独特性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在近代期刊的萌芽时期(1898—1918),主要以美术类期刊为先导。1900年5月20日,李叔同、袁希濂等文人创办的《书画公会报》是中国第一种专业美术期刊。美术类期刊中除专业期刊外,其他是早期影响较大的时事新闻类画报如《图画日报》《民立画报》《图画报》《大共和画报》,刊载有美术画、风俗画、讽刺画等。而音乐类期刊仅《音乐小杂志》《灿花集》《音乐界》《白阳》4种。1906年2月13日由李叔同在东京主编的《音乐小杂志》是中国第一本音乐期刊,《白阳》为李叔同在浙江省立两级师范学校任教时期所编美术、音乐和文学的综合性刊物。[1]艺术类期刊在这个时期的崛起和发展,不仅因数量和规模的增大,更在于其内容从美化生活的实用性到艺术探索的学术性,具有明显的开启民智、启蒙文艺的时代烙印,且体现了最重要的一个共通点——美育。

与期刊共生的期刊装帧基于它的形式特征获得了独立的意义,成为时代文化新元素的一种物化形式和艺术载体。20世纪初期,随着德国的石印技术(后来的西方胶印技术)传入中国,为我国的美术发展与艺术设计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也为期刊的装帧与艺术设计提供了广阔的舞台。[2]中国早期期刊装帧既有对西方优秀文化的吸收,又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设计人员主要由留学归国的美术家、本土商业美术家和传统画家组成,设计内容以西洋艺术、传统美术、美育风尚、时事漫画为主,设计风格也呈现出典雅、朴实、大方的艺术特质,建构了中国风格之经典,形成这个时期装帧艺术的独特气质。[2]这一时期从事期刊装帧的代表人物并不多,李叔同作为中国艺术期刊的拓荒者之一,引领了中国装帧艺术的潮流。

二、中国第一本音乐期刊——《音乐小杂志》的创刊

李叔同的装帧美学思想自然离不开他留学日本学习西方艺术的经历。1905年8月12日,李叔同离开天津,取道沪上,东渡日本,成为当时日本留学潮中的一员。特立独行的李叔同并没有随波逐流地选择政法、实业、军事、教育等专业,而是决定往东京美术学校学习西洋画创作,之后他所从事的期刊装帧、广告画设计、艺术教育等皆与此相关。李叔同东渡日本后,一面补习日语、画事、写生等,等待东京美术学校的招生考试,一面积极参与社会诸种文化艺事。从李叔同投稿于《醒狮》月刊第二期的《图画修得法》一文的序言“不佞航海之东,忽忽月余,耳目所接,辄有异想。冬夜多暇,掇拾日儒柿山、松田两先生之言,间以己意,述为是编”可知,李叔同刚到日本后不久,即结合自己学习日本画家绘画理论的心得,加以消化吸收和提炼总结,撰成此美术专论。其时由他从日本寄回天津的水彩画习作《山茶花》《昭津风景》已初见西画之锋芒,虽尚未入东京美术学校习进行专业学习,然李叔同对西洋画已有初步的认识和钻研。

初到日本的李叔同不仅在绘画上勤于自习精进,在音乐上亦奋而耕耘,与志趣相投的留日学生拟创刊《美术杂志》,内容涵盖音乐等。正当筹办妥当时,1905年11月2日,日本文部省鉴于当时日益庞大的清朝留学生群体中日趋强烈的革命倾向,以及留日学生中时有出没于酒馆妓寨等不雅之事,遂颁布了第十九号令《关于清国人入学之公私立学校之规则》,对留日学生加强管束,力图让学生回归学习本份。在规则第九、十条内容中分别提出“受选定之公立或私立学校,其供清国学生宿泊之宿舍或由学校监管之公寓,须受校外之取缔”和“受选定之公立或私立学校,不得招收为他校以性行不良而被伤令退学之学生”的要求。《规则》一出,激起中国留学生的强烈反对,群起抗议,上书清政府驻日公使杨枢,要求取消《规则》中的第九、十两条,并纷纷罢课甚至引发了退学潮,许多留日学生更愤而回国。李叔同等原定出版的《美术杂志》,因此次风潮突起,同志先后散去,遂成泡影。但形单影只的李叔同并未就此作罢,他不曾忘记自己的初心,没有放弃通过音乐的传播和普及来陶冶人性、教化社会的责任,而且更加努力精进。两个月后,李叔同以一己之力,独自组稿、撰稿、绘图、编辑、设计、出版,自此中国历史上第一本音乐期刊《音乐小杂志》(图1)在东京诞生。[3]

图1

三、《音乐小杂志》所体现的装帧美学思想

《音乐小杂志》作为中国第一本音乐期刊,针对当时国人对西方音乐艺术认识上的匮乏和对音乐所担当的美育责任理解上的浅薄而创,是第一本向国人介绍西方音乐家、普及五线谱教育的专业性期刊,故因它的专业价值、学术价值以及在中国音乐史、美育史上的影响而获广泛关注。然而在清末民初这个中国近代期刊的萌芽时期,《音乐小杂志》作为艺术期刊在装帧美学上的价值,以及李叔同作为中国艺术期刊的拓荒者在此时期的美学思想和他对中国装帧发展的促进作用却乏人关注。《音乐小杂志》以文字、图案、版式、色彩等装帧艺术的基本元素开启了艺术类期刊美的篇章。

(一)文字

封面上新颖多变、个性鲜明的字体为灰暗的纸面带来生机和活力,既表明期刊的题材信息,也传达一种悠然的艺术魅力。封面设计中字体艺术的运用主要集中于书法体、美术体、印刷体三种。李叔同取墨色为《音乐小杂志》题字,这种利用传统的书法字体进行封面设计的做法,是我国装帧艺术的一大特色,亦是延续线装书的封面设计传统,在为期刊带来清新淡雅之气的同时,也提高了艺术品位。“音乐小杂志”五个魏碑大字横向排列于封面上方,并通过阴影处理的艺术改变使其与封面设计整体协调,“第一期”三字略小排列于第二行。这样的设计既保留毛笔字体的清秀有力,又独具美感和特色。它不像印刷体那样规范统一,能体现出独特性,有一种让毛笔书法跃然纸上的既视感,自然地流露出作者的书卷之气。

(二)图案

图案设计是期刊装帧的灵魂,它既是期刊内容形象、生动的说明和解释,又对期刊的设计起美化作用。

1.封面图案

对于《音乐小杂志》的封面图案设计,李叔同从期刊的立意角度出发选择运用绘画式的图案。这一种绘画图案,能够给读者带来一种生动、古朴、自然的心理感受,同时在视觉传达上也更具艺术性和人文性。

从1900年开始西方绘画——水彩画在日本渐渐盛行起来。随着日本画家大下藤次郎《水彩画的书签》的出版,水彩技法书一部接一部如雨后春笋般出现。1905年,石川钦一郎与大下藤次郎共同创办水彩画专业杂志《水绘》。因此这个时期被称做日本“水彩画的全盛时代”,当时更多的是将水彩画用作明信片、期刊杂志的封面和插画等被印刷出来。其时李叔同在东京自习水彩画的经历让他为《音乐小杂志》的封面设计创作了一幅水彩画《罂粟花》。罂粟花的花色极为绚丽,被誉为“最美之花”,在西方罂粟花的花语被赋予爱、尊重和怀念之意。

与水彩画《罂粟花》相比,更引得国人注目的是李叔同在封面设计上采用了《马赛曲》中的一小段,且以五线谱的形式表达。五线谱最早由意大利音乐理论家季多(约990—1050)总结前人经验发明,后经不断完善而形成目前的形式。1673年1月,具有较深音乐造诣的葡萄牙籍天主教会传教士徐日升应清朝康熙帝召见来到北京,任康熙的宫廷音乐教师,他用中文撰写了第一部有关西洋乐理的书籍——《律吕纂要》,第一次系统地向中国人介绍了五线谱等乐理知识。然而在五线谱传入中国的几百年间,它只用于记录和传播天主教堂中演唱的赞美上帝的经文歌和圣咏,并没有被国人所熟识,更不曾运用于中国的音乐创作和教学中。20世纪初由音乐艺术家沈心工从日本引入的简谱,由于其记法方式与中国传统的工尺谱相当接近,因此简谱在中国得到空前的发展。1904年沈心工编著出版的《学校唱歌集》被认为是中国最早一部自编的简谱歌集。李叔同接触日本音乐教育后发现,与简谱相比,五线谱容纳的信息量更大,特别在记写音域宽、声部多、转调频繁的大型和乐器化的乐曲时,五线谱比简谱更有优势。因此李叔同指出,在日本学校音乐教育起步的时候虽然也曾使用过简谱,但后已基本改为五线谱教学,并主张在中国的音乐教育中应及时推广普及五线谱,为专业学习音乐理论打下坚实的基础。李叔同将自己对于中国音乐教育的主张融入《音乐小杂志》的封面设计中,表明他对于推广五线谱教学的决心。他采用的这段乐谱来自法国国歌《马赛曲》,又译为《马赛进行曲》,原名《莱茵军团战歌》。在法国大革命期间,有过许多鼓舞斗志的战斗歌曲,而最受群众喜爱、流行最广的,是自由的赞歌——《马赛曲》。当时的中国处于清政府日趋灭亡、民主力量尚未崛起前的昏暗时刻,李叔同希望借助音乐的力量唤醒国人拯救国家危难的斗志和决心,发挥音乐激发人性、鼓舞人心的功能。这正是李叔同美学思想和美育思想在装帧艺术中的完美结合。

2.插图

插图也称插画,一般指插在文字中间用以说明文字内容的图画,以增加作品的感染力和版式的活泼性。李叔同在《音乐小杂志》的插图设计不同于一般概念,是早期装帧艺术的尝试,他更注重插图的独立意义,而非仅仅是对文字的解读和说明。

《音乐小杂志》共设计了三幅插图,分别为李叔同木炭画作《乐圣比独芬像》、日本画家三宅克己的毛笔画《音乐堂之Violin合奏》和户田谦二的毛笔画《日本叫化子之音乐》。其中《乐圣比独芬像》(图2)配合由李叔同亲撰的《乐圣比独芬传》,这是中国期刊第一次刊载介绍西方著名音乐家。贝多芬是德国杰出的音乐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世界音乐史上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中年的贝多芬虽听觉日渐衰弱,但他对生活的爱和对艺术的执着追求战胜了他个人的苦痛和绝望,苦难变成了他创作力量的源泉。因此李叔同笔下的贝多芬,有着蓬乱而浓密的头发、历经无数苦难和波折依然不屈不挠的脸庞、坚毅的目光。

图2

《音乐堂之Violin合奏》《日本叫化子之音乐》(图3、图4)两幅插图的作者三宅克己和户田谦二是当时日本被非常推崇的两位画家,尤其三宅克己是日本水彩画全盛时期的奠基人之一。两幅插图各自表现了西洋乐器小提琴和日本传统乐器尺八的演奏,是李叔同向国人介绍日本在融合西方音乐和民族音乐中的实践。进入明治维新时期后,西方音乐艺术对日本文化有着强大的冲击力量,导致传统音乐文化观念与音乐理论产生巨大的变异。李叔同希望借此教化国人以开放的精神包容音乐艺术的差异性,兼容并蓄,中国的音乐艺术需要取西方之精华促其健康长远的发展。

图3

图4

3.题头、刊尾图案

题花和尾花在装帧艺术中同样重要。李叔同为《音乐小杂志》每个栏目的题头绘以图案,以示区别。图案以西方几何形图案和东方花卉图案相结合,小巧精致,典雅素净,且对文章内容起到一定的诠释和提醒作用,同时还有效地装饰版面,使之更为美观。(图5)在刊尾插图运用上李叔同追求大胆、创新,以占画面不到十分之一的空间,寥寥数笔,绘就几枝杨柳,大量留白,呈现出一种空旷辽远、意犹未尽的意境,为读者营造一种遐思绵延,续集再读的期盼情绪。(图6)

图5

图6

(三)版式

李叔同对《音乐小杂志》的版式处理既强调清新纯净的空灵感又追求自然平衡的和谐之美。内容页的布局如书画装裱之态,以四比六之长方形为正文内容框架,天头、地脚的留白也依裱式。留白是中国书画一种独特的艺术处理,李叔同将之运用于版面设计,既给读者留下无尽遐想的空间,又创造了另一种美感。封面图案的饱满与内容版面的简洁构成强烈的对比,在视觉上呈现繁与疏的和谐之美。

《音乐小杂志》的版式设计遵循变化统一的原则。李叔同将《音乐小杂志序》的文字外加上两个几何形的框,内框四角绘以花式纹样,以此与正文框架相区别;《乐圣比独芬传》《我的国》《春郊赛跑》《昨非录》的文字排版运用上下两栏的结构,以此与其他文论相区别;在对田村虎藏《近世乐典大意》一文的编辑上,李叔同的排版设计更巧心独具,每页上方增加了通栏章节标记,既在形式上为文字内容平添了许多美观,又为读者阅读提供方便。变化的版式风格辅以印刷体文字的规范统一,既满足视觉的丰富感又能达到视觉上的平衡。

多数期刊往往忽视版权页存在的意义,然而李叔同完整保留了版权页的信息,其中涵盖编辑人、管理兼发行人、出版部、贩卖所、印刷人、印刷所、印刷发行时间以及定价等若干信息,甚为详尽。(图7)尤其在版权页中李叔同设计了锁链图案的几何框来强调“不许转载重印”的信息,以示自己对刊物版权保护的重视。因此李叔同在《音乐小杂志》装帧艺术上所体现出来的完整性,也更优于同时期的其他刊物。

图7

(四)色彩

色彩是装帧艺术中必不可少的语言,色彩能进一步体现期刊本身的性质和格调,好的色彩搭配更是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音乐小杂志》的封面用色非常大胆,共有蓝色、白色、橘色、黑色和绿色五种色彩。先把握主色调的蓝白相间,清新脱俗,再搭配以橘色、黑色和绿色为主的水彩画《罂粟花》,既没有眼花缭乱之感,又符合了色彩的饱满度。与中国传统“惜墨如金”的绘画思想不同,李叔同更多吸收西方绘画艺术用色丰富的理念,在水彩画《罂粟花》中也能看到橘色和黑色两种明暗色彩的对比搭配。

四、结语

《音乐小杂志》是李叔同对期刊装帧艺术的初次尝试,之后在浙江省立两级师范学校创办《白阳》、与丰子恺合作绘编《护生画集》等又是李叔同装帧美学的延续和发展。李叔同因早期受到西方绘画艺术、日本本土绘画思想

的熏染和影响,因此在《音乐小杂志》的装帧风格中表现出图案设计的精美、用色的大胆丰富、版式的变化统一等,这是20世纪初期艺术期刊鲜见的突破和创新。《音乐小杂志》的装帧艺术亦是李叔同美学思想和美育情怀的完美结合,为当时中国的装帧艺术引领了一个新的发展方向。

猜你喜欢
李叔同装帧水彩画
李叔同研究史上的新坐标
——《李叔同—弘一大师年谱长编》评介
我的水彩画
弘一法师的账单
说说我的水彩画
说说我的水彩画
漂亮的水彩画
中国出版政府奖装帧设计奖获奖作品集(2007—2013共3册)
弘一法师李叔同(上)
听李叔同送别(外一首)
基于线性视觉流程的出版装帧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