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云云 张绪雷
【摘 要】目的:探讨MRI影像在椎管内占位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方法:选取从2016年9月至2017年7月已确诊为椎管内占位患10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与观察组,50例/组。常规组患者采取CT影像诊断病情,观察组患者采取MRI影像诊断病情,对比两组患者检查后的准确率。结果:两组患者采取不同影像方法诊断后,采取CT影像的常规组患者诊断准确率为76%,观察组MRI检查后诊断准确率为100%,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影像诊断椎管内占位,与CT影像比较准确率较高,成为临床上最为有力的诊断依据,也为患者治疗方案制定提供了有利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MRI影像;椎管内占位;应用效果观察
【中图分类号】R7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04--01
椎管内占位性病变属于肿瘤病变,是指椎管内可能出现了肿瘤,肿瘤会压迫脊髓神经导致功能障碍[1]。椎管内占位性病变患病原因要根据具体年龄的多少而定,日常生活作息不规律会导致疲劳性的损伤,睡眠习惯姿势不良,气血虚弱血液循环不良都是引发椎管内占位发生病变的主要原因。因此,针对此疾病应及时确诊,并制定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临床上最为常见的诊断椎管内占位的诊断方式多为CT影像和MRI影像,但MRI影像对人体部位的任何方向都可呈断层图像,三维体图像,效果更为清晰,为患者的诊断提供了可靠的诊断依据,成为重要的影像检测方法。本文针对MRI影像在椎管内占位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做出以下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从2016年9月至2017年7月已确诊为椎管内占位患10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与观察组,50例/组。常规组男32例,女18例,年龄37~60岁,平均年龄(55.32±5.72)岁,病程7~13月,平均病程(9.05±3.02)月;观察组男24例,女26例,年龄37~54岁,平均年龄(48.32±5.72)岁,病程7~13月,平均病程(9.05±3.02)月。经统计100例患者中髓外硬膜下肿瘤患者46例,髓内肿瘤患者39例,硬膜外肿瘤患者15例,患者同时排除患有其他重大疾病和传染性疾病。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基线资料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常规组患者采取CT影像检查方法,所选的CT影像仪器为西门子SOMATOMSSpirit螺旋全身CT机器,在检查过程增强扫描所使用的造影剂为碘伏醇。患者在检查过程中取平卧位,首先,对患者采取单纯的平面扫描;其次,随着患者的检查病处依次扫描;最后,对患者再予以增强扫描。
观察组患者采取MRI影像检查方法,患者在检查过程中所使用的仪器为西门子超导性磁共振成像仪器。患者在检查过程取平卧位,记住面线圈,所有患者均采用矢状位T1WI、T2WI,横截面T1WI,对部分患者增加冠状面T1WI进行扫描,并对患者病灶大小、位置及信号发生异常位置重点观察。
以上患者在检查过程中所采用的造影剂及仪器设备,均符合国家药品和医疗器械规定。
1.3 观察指标
根据患者CT检查与MRI检查的检查情况,对患者检查所得结果进行总结分析,观察CT与MRI检查后各种类型椎管内占位性病变的影响学表现,做出进一步判断,并对患者检查准确率进行统计。准确率=总例数-误差例数/总例数*100%,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的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采取不同影像方法诊断后,采取CT影像的常规组患者诊断准确率为76%,观察组MRI检查后诊断准确率为100%,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椎管内占位性病变是指椎管内肿瘤,椎管内肿瘤是所有发生于脊髓本身,及椎管内与脊髓邻近组织的原发性肿瘤或转移性肿瘤的总称[2]。按照椎管节段来分,可分为颈段椎管内肿瘤、胸段椎管内肿瘤、腰段椎管内肿瘤;如按照肿瘤在椎管的位置,椎管内肿瘤一般可分为脊髓内肿瘤、脊髓外硬脊膜下肿瘤、硬脊膜外的肿瘤,也是最为常见的三种椎管内肿瘤。椎管内肿瘤如不及时诊断治疗,会影响身体各项机能,例如,韧带、软组织,如发生病变和恶化,会导致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
针对椎管内占位性病变的诊断方式多数会采用CT影像和X光线,但是这两种仪器检查方式,分辨率较低,对于存在的异常病变的大小、位置会因仪器自身的分辨率而显现的模糊,影像医护人员对病灶的判断,极易造成误诊或漏诊的现象发生,且无法对椎管内占位性病变的具体病情做出分类和结论,也会影响患者的进一步治疗。近几年,MRI影像的檢查成为最为广泛和常见的磁共振成像检查方式,它弥补了CT影响和X光线检查的不足。MRI影像也是一种发射断层成像,它不仅像PET和SPECT一样用于成像的磁共振信号直接来自于物体本身,也可以像不用注射放射性同位素就可成像,这促使MRI技术更加安全。与此同时,MRI具有多种物理特性参数,如质子密度,自旋-晶格弛豫时间T1,自旋-自旋弛豫时间T2,因此,多得信息更佳丰富,为患者所提供的诊断成像更加清楚、准确。
通过以上两组影像诊断方式对比分析可以看出,采用MRI影像检查诊断的观察组患者准确率可达100%,而常规组则为76%。由此可见,MRI影像检查对于检查椎管内占位性病变更为准确、有效,有利于患者后期治疗方案的制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杨英德.观察MRI影像在椎管内占位诊断中的应用效果[J].中外医疗,2016,35(35):180-181+184.
高大海.观察MRI影像在椎管内占位诊断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25):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