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永宽
【摘 要】目的:探究将鼻内镜手术应用于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中2015年10月至2017年6月间收治的确诊为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日期,单双号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中均包含5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伯克纳进行喷鼻治疗,患者则应用鼻内镜手术进行用药治疗,治疗完成后,评价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鼻内镜手术对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进行治疗,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起效较快;对于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来说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鼻内镜手术;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中医治疗;效果分析
【中图分类号】R7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06-03--01
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鼻炎症状,最主要是由于组胺、激肽类,以及白三烯等物质影响了患者鼻粘膜的正常生理状态,导致其发生变态反应[1]。患者主要会表现为鼻痒、鼻塞以及喷嚏等不适症状,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患者发生头痛和头晕的症状,对患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造成严重影响[2]。随着现代大气污染的不断加重,据不完全统计,全球约有1/5的人群受到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困扰。所以对其采用合适的药物治疗,是现代临床医学研究的重点。本次研究中,选择我院中2015年10月至2017年6月间收治的确诊为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将鼻内镜手术应用于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中的不良反应,并对其临床应用效果进行评价,取得了一定成果,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中2015年10月至2017年6月间收治的确诊为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日期,单双号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中均包含50例患者;对照组中包括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21例,患者年龄为16-52岁,患者平均年龄为(21.6±7.3)岁;实验组中包括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23例,患者年龄为17-55岁,患者平均年龄为(22.1±7.9)岁。所有患者经临床诊断,确诊于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并且在就诊时均处于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发作时期,患者在接受治疗前,未采用其他治疗方案进行治疗,排除所有患有其他器质性疾病的患者。所有患者对本次研究均知情,且签署知情同意书,在一般资料上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丙酸倍氯米松(伯克纳)喷鼻剂进行治疗,用药时对每个鼻孔进行两次喷雾,每天用药8喷。
实验组患者采用鼻内镜手术方案进行治疗,首先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并采用Messerklinger术式进行治疗。医务人员首先应当对患者较为明显的局部解剖变异状况进行处理,做好患者的鼻中隔偏曲矫正工作,根据患者的具体病症发展状况进行鼻窦开放,使患者的病变鼻窦开口尽可能扩大,但不影响患者的治疗。患者鼻窦开口完成后,对患者鼻腔内的真菌团块进行彻底清除。在患者手术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窦腔黏膜充血水肿以及增厚的情况,所以在常规状态下可以选择不切除。手术完成后,对患者进行常规抗生素,对感染进行规避。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患者的临床基础资料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或是SPSS19.0处理,其中总有效率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计数资料用率(%)的形式表达,数據采取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并采取t检验,若p<0.05,则证明统计学意义存在。
1.4 评价标准
痊愈:患者在治疗完成后,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窦腔引流通畅,未见脓性分泌物;有效:患者在治疗完成后,临床症状有所好转,窦腔引流通畅,检测到少量脓性分泌物;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未见好转,将引流堵塞,检测大量脓性分泌物。
2 结果
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是目前临床上影响人们正常生活的一种常见呼吸道疾病。就目前来说,临床治疗通常采用糖皮质激素吸入方式进行治疗[3]。目前对于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治疗主要目的是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控制,缓解患者的临床过敏症状,再改善患者的鼻粘膜功能,避免鼻炎反复发作,从而起到控制病情的目的[4]。但是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受影响因素较多,单纯使用吸入类激素药物往往难以使患者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鼻内镜手术是近年来应用较为广泛的手术治疗方案,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这种手术方案能够保证在对患者的病变组织进行完全清除的同时,改善了患者的鼻腔鼻窦功能,同时也能够将患者的鼻腔解剖变异进行纠正,促使患者鼻腔鼻窦进行正常引流[5]。由于筛窦气房最多属于鼻窦引流中心,能够通过功能性鼻窦内窥镜手术,加强对筛窦的保护。除此之外,鼻内镜还能够对患者的病变组织进行详细观察,从而对患者的病变程度进行判断,继而对患者的病变粘膜进行相应的保护。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采用鼻内镜手术对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进行治疗,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起效较快;对于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来说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殷建军.鼻内镜手术联合咪康唑鼻窦内灌注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5,27(02):212-214.
刘瑛.鼻内镜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治疗效果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34):37-38.
汪东,方平.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研究[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4,49(03):405-407.
武大伟,王建亭.96例鼻内镜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治疗效果分析[J].中国病案,2014,15(03):78-79.
邹胜琴,樊建刚.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鼻内镜手术及围手术期治疗[J].华西医学,2012,27(07):1022-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