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娟
摘要:初中理、化、生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教学在这些学科的教学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本文从如何优化农村薄弱学校实验教学方面提出了几点策略:一是情景模拟与创设,激发学习兴趣;二是优化实验教学形式,加强合作交流;三是寓教于乐,发展实验探究能力;四是联系农村生活实际,强化拓展迁移。
关键词:优化;实验教学;策略
一切自然科学都是以实验为基础,实验作为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教学的重要内容和方法,对学生掌握知识和科学研究方法、获得实验技能以及创新精神,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新课程标准要求,要以实验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是我们教师必须重视并且急需解决的问题。对于自然条件充裕但其他硬件条件相对落后的农村学校而言,如何优化实验教学显得尤为重要,下面就如何在农村学校优化实验教学方面提出了几点策略供大家交流。
一、情景模拟与创设,激发学习兴趣
实验教学来自于生活,服务向社会,我们身边到处有创设情景的素材, 但是不是所有的素材都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熟悉的,学生熟视无睹便无法引起他们的思考;陌生的,百“探”无一得,又容易使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受挫,。只有那些难度适中, 学生熟悉又不得其解的问题素材, 才能帮助学生形成认知冲突, 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探究的兴趣 。
【案例】生物实验,在《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一课的导入实验是:首先给每位同学发一小片馒头,让他们放一些在嘴里,然后慢慢咀嚼,细细回味,有什么感觉?学生经过慢慢回味后,觉得有越吃越甜的感觉,为什么会这样呢?他們感觉很神奇,学习兴趣欲望立即被激发起来,这样很自然的将学生引入到主动探究学习中,为后面的学习做打下埋下伏笔。
还可以合理利用农村便利的自然条件,亲近周围自然环境,增进对自然的了解和认识,使学生获取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大大提高课堂效率。教师把学生带到学校周围的山野上,采集昆虫和植物标本。教师可现场对所采集的植物整体标本进行分类,让学生回忆旧知,重新认识和区别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被子植物、裸子植物、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网状脉、平行脉、直根系和须根系等,加深理解和巩固掌握所学的基础知识。然后带回标本引导学生通过整形、压平、干燥、装贴等步骤将标本进行处理,供课堂教学观摩之用。教师还根据不同季节,指导学生捕捉供蝈蝈、菜粉蝶、蟑螂、蝼蛄等昆虫,经过针插、展翅、干燥、保存等过程制成标本,充实课堂教具。
二、优化实验教学形式,加强合作交流
(一)采用“1+2”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即一个组长带两个组员,互帮互助式学习。在传统的实验教学课堂上,师生关系因授课方式的过于呆板,教师讲学生听,教学气氛过于沉闷,因而容易使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不能参与到探究知识过程中,而不利于学生的学习。通过“1+2”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有助于教师在布置完任务后,通常穿梭于各小组之间,进行旁听(观)、指导、帮助或纠正,这样的学习气氛显得轻松、活泼而又团结互助,有利于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有利于师生间的有效沟通,有利于学生间的彼此了解,有利于学生相互帮助、相互支持、相互鼓励,从而促成他们亲密融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进而培养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1+2”合作性的课堂教学中,师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互活动是多边进行的,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并且学生能充分利用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形成相同问题的不同答案,学生的学习环境更为宽松,自主发挥的空间更为广阔,另外,在“1+2”小组的合作学习中,同伴之间相互帮助,动手实践,在实验中发现,探究科学的奥秘,提高了学习兴趣,通过满足学生的各种内在需要激励了他们的参与意识,并能使他们在参与学习的活动中得到愉悦的情感体验。
(二)采用创设“实验角”,开展实验区角教学模式
实验区角活动,一般分为两种形式,一是在完成了课堂学习任务后剩余的时间进行,在区角里同学们可以根据实验器材,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验、探索和创新。二是在上课前,进行区角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有趣的磁铁”,“神奇的浮与沉”等区角实验。
三、寓教于乐,发展实验探究能力
教育的现实意义是什么?———是生活!观察并理解生活中的现象,感悟和探索生活中的道理,明晰和透视生活中做人做事的原则,体验生活中真、善、美的情感!
【案例】围绕常规教学内容展开生物活动时,重在活动的趣味性和教育意义,从活动中增进体验,从活动中促进发展。例如讲《人的生殖》一课时,我们组织了《SUPER体验》主题活动:在靠垫中塞入约 9斤重的书,绑在活动者腰间,让学生负重体验日常生活,如:走路、绑鞋带、拖地等,然后用一句话说出体验感受。看到体验者挺着“大肚子”举步维艰的样子,同学们开始都笑翻了天,一个个都迫不及待想要体验。在谈感受时纷纷表示:当妈真不容易。有一位男同学笑着说:“以后我可得对我妈和老婆好点啊”———这话看似有些玩笑,但却值得我们欣慰,难道不是吗?!
四、联系农村生活实际,强化拓展迁移
农村初中虽然实验设施设备落后于城市,却有城区无法比拟的接近自然、生物资源丰富的优势。农村学生有自己的特点,他们大都参与了农事和家务活动,有更丰富的生活体验。如能因地制宜,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创造条件,完全可以取长补短,确保各科实验顺利进行。
【案例1】物理实验体验。煮汤时需要一段时间,学生们可以应用汽化中沸腾的特点“水沸腾时,继续加热,温度保持不变”,只要让锅里的汤沸腾就可以改用小火,不用猛加柴火,这样不仅可以节省燃料,而且炖出的汤味道鲜美。通过学生将课堂实验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方式,将课堂知识充分应用于生活,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
【案例2】化学实验体验“燃烧的条件”。现在农村很多家庭都是用柴火灶做饭,放学回家学生们力所能及的当起了“火夫”,为使木柴燃烧旺一些,通常把木柴架起来燃烧,而不平放在一起燃烧,这是因为使木柴与空气充分接触,学生能从亲身体验中感受化学知识的应用。
【案例3】生物实验体验。农村学生家中都种植了农作物,有很多科用于生物实验教学。如生物实验“观察种子的结构”时,可叫学生带各种各样的种子。学习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时,可以让学生带花生、甘薯、青枣、甘蔗、黄花菜、马铃薯、柑橘、小白菜等材料。另外,蚯蚓、田螺、蛐蛐、小鱼、青蛙等小动物亦可布置学生准备,但要注意教育学生要爱护小动物,不能破坏其栖息环境,实验完毕要将这些小动物放归大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