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蓉
【关键词】 幼儿园;自制;材料;价值
【中图分类号】 G61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
06—0069—01
一、自制材料在区域活动中的收集、整理、投放,提升了幼儿的环保意识
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是影响幼儿活动的关键,投放现成的可操作学具会出现成本高、浪费大、不宜保管、缺乏变通的情况。而自制材料的数量之大、种类之多却是无法估量的,它不但填补了活动操作材料的单一性,降低了幼儿园的物质投入成本,更可贵的是通过对自制材料的合理利用和改造再次发挥其价值,让幼儿在“废品不废”的材料收集、分类、整理、合理利用和改造的过程中,养成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树立良好的勤俭节约的习惯,激发和强化环保意识。
二、自制材料在区域活动的投放和使用,提高了幼儿的认知能力
自制材料的投入和使用成了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重要学习资源,对其身心的发展和认知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幼儿对自制材料的互动和操作是幼儿感知和发现问题的途径,在他们获取了感性经验的同时,形成了多种操作性学习的方法。在活动中不仅满足了幼儿玩的天性,而且能在其过程中获得智力的开发和认知能力的提高。例如:生活区利用各类废纸、废布条等自制材料投放的各种“餐具” “糕点”、“ 水果”、 “布偶”等,让幼儿在了解了某种物品的名称和用途的基础上,通过角色游戏传递了成人社会的经验。再者,幼儿通过选取材料、模仿、剪裁、组合等全身心投入的过程,就是动手动脑认识事物的完整过程。
三、自制材料在区域活动中的有效再利用,提高了幼儿的动手能力
在区域活动中对自制材料的有效利用,就是一种需要幼儿动手参与的活动。幼儿从选材、设计、制作等环节中主动探索、主动操作,做与想同步,在动手中思维,在思维中动手。从一个环节到另一个环节,都能使幼儿的各种动手技能得到训练。例如,在美工区,幼儿通过对各种不同材料的剪、贴、画、制作等活动,在锻炼了动作精确性和灵活性的同时,培养了手眼协调能力和控制能力。
四、自制材料在区域活动的互动和操作,发展了幼儿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幼儿在区域活动中与自制材料的互动过程,是在具有持久的多角度发展空间里的创造性活动。幼儿在这里是具有创造力和积极性很强的构建主体,在与自制材料的互动中内在的学习动力容易激发。再者,自制材料具有低结构的特点,功能多元、可变性大、可操作性强,可以不断激发和保持幼儿探究的兴趣,满足幼儿采用多种玩法的需要。例如:在“有趣的雪糕棒”中, 幼儿想出多种玩法:有的彩绘、有的拼搭、有的玩数棒、有的玩挑棒、有的组合拼摆,等等。没有统一的模式,幼儿在这种自由创意的区域活动中思维被拓宽了,头脑也变得灵活了,同时也大大提高了自我游戏的质量。幼儿还可以通过与自制材料的相互作用去分析、解决面临的各种问题。
五、区域活动中对自制材料的管理,提升了幼儿的合作、互助和社会交往的能力
幼儿在一起完成自制材料的制作过程中,要考虑如何共同完成任务,如何共同解决问题和矛盾,如何利用自己的优势和同伴的优势来弥补彼此的不足,如何结合各自的观点进行创新等等,同时他们会体验到成功的滋味,增强自己的自信心。因此在这样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中,幼儿更乐意与同伴合作和互助,从而更好地提升社会交往能力。在自制材料的使用过程中幼儿还离不开与教师的互动和交往,在教师为幼儿创设符合其“最近发展区”水平的活动情境中,可让幼儿“自由”操作,同时还要给予幼儿一定的支持、引导与合作。也可以说,在区域活动中完成自制材料的过程,幼儿无论是寻求教师的帮助、得到伙伴的合作还是与教师、伙伴商量,他们的社会性都得到了有益的发展。
六、自制材料在收集中促进了家园共育,培养了幼儿良好的节约习惯和生活态度
家长是幼儿园非常丰富的教育资源,教师要积极鼓励家长配合。自制材料的投放有很大的灵活性,在教师指导下家长与幼儿一起收集材料、整理归类,并进行一些简单的制作,都能在不知不觉中增进亲子关系,提升幼儿的认知水平,培养幼儿良好的节约习惯,让幼儿形成正确、乐观的生活态度,从而进一步增强家园合作,同时对教师平时的教学以及日常工作也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课题《自制材料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的管理及有效利用研究》成果之一,課题审批号:GS[2017]GHBZ025)
编辑:王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