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岁红
【关键词】 动态生成;高效课堂;弹性方
案;思维过程;个性差异
【中图分类号】 G62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
09—0073—01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改革以全新的视角走进我们的课堂,全新的教育理论,自由活泼的教学方式,先进的教育技术手段,为教育工作者开启了一片教育新天地。“动态生成”教学观念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不能孤立静止地看待学生,而要创造性地组织适合学生参与,自主、创新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使凝固的课堂场景变成生动的画面,流淌出生命的活力。
在現实课堂教学中,有较多的课堂表面上似乎师生互动非常之好,有问,有答,有操作,但冷静分析这些现象,还是没有超越原有的教学模式,上课仍是执行教案的过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课堂上最理想的进程是完成教案,而不是 “节外生枝”。还有的教师在教学实际中一味地追求生成,从而将“预设”完全摒弃,缺乏对课堂中出现的“非预设性信息”做出相应的应对措施,使课堂教学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基于上述的认识,我结合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小学数学课堂中动态生成的教学实践与研究。
一、如何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动态生成”。
1.设计“丰满”而灵动的预案,为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提供条件。
追求教学的动态生成,并不是不要预设,并不是主张师生在课堂上信马由缰式地展开活动。教学是一项复杂的活动,它需要教师课前做出周密的策划,这就是对教学的预设。预设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是“动态生成”课堂教学的有力保证。课堂教学是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没有预设方案的准备,我们的追求必然会可望而不可及。教师要有开放的意识,准确把握教材,全面了解学生,有效开发资源,使教学资源尽可能在预设之内。
2.课堂教学中如何对弹性方案进行落实,把握操作层面的“动态生成”。
我们要精简教学环节,弹性设置教学过程,压缩教师讲授的时间,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自主发展的时空。当一节课开始时,课程方案的预先设计已不能把握在手了,需要教师在预先设计的弹性方案的基础上,循着学生的思维起伏等随时地调整教学目标、教学环节、教学流程等,从而动态生成学习内容。
二、探索课堂教学中应对“非预设性信息”的有效方法。
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活动很多都具有不可预测和不可再现的特点,因此再聪明能干的老师也不可能将课堂上出现的任何情况都了如指掌,常常会碰到一些预设之外遇到的问题,作为教师要诊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动态生成非预设性的信息,并把这些稍纵即逝的信息转化为有效的教学资源。
1.提高教师自身的智慧及素养,要有一颗敏锐的心。
课堂上,教师要有一双“火眼金睛”,要准确判断,采取不同措施,可直接引用能够有利于知识技能掌握的信息,反之则可果断摒弃。我们老师一定要学会观察,学会倾听,随时捕捉教学信息,为我所用。
2.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选择“非预设性信息”。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思维方式,课堂教学中的非预设性信息并不是教师提供的,它来源于学生,是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动手操作过程中得出的成果。教师应耐心倾听,把握住”非预设性信息”,并转化成新的教学资源,促成课堂的动态生成。比如,面对学生课堂上的错误,不能回避,也不能等待,而是善待错误,顺水推舟,让学生在思考、争论、实践中内化知识,这就是“错误”带来的附加值。课堂生活本身就是丰富多彩的,“偏差”、“失误”也必然是其中的一部分,当我们追求课堂的真实自然,敢于暴露学生的“错误”时,“节外生枝”的不顺反而会给课堂注入新的生命力,茅塞顿开、豁然开朗一定是孩子们的共同兴奋点,课堂更是呈现出峰回路转、柳暗花明的神采!
3.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经验、背景,都是不可替代的鲜活的个体,他们都带着自己独特的感受来到课堂进行交流,这本身就是资源。师生平等对话、互相尊重,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真实的想法得以充分暴露,同时最大程度地反映出学生学习的意愿。不管是多数学生的想法,还是个别学生的“怪论”,都有机会加以重视。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只有鼓励学生超越课堂、超越文本,反常规的思考,及时捕捉,才能促使课堂的动态生成。
课堂教学不是一个机械执行教案的过程,而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能会涌现出许多新的想法,出现许多新的问题,暴露许多新的思维。教师要用“心”施教,关注课堂生成,不断捕捉、判断、重组课堂教学中涌现出来的各种信息,随时把握课堂教学中闪动的亮点,挖掘学生的亮点资源,把握促使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切入点,充分珍惜这些创造成果,关注教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动态生成,才能切实提高课堂效率。
编辑:蔡扬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