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结合的“美”学意蕴

2018-07-24 10:18白旭平
甘肃教育 2018年9期
关键词:传统文化语文教学活动

白旭平

【关键词】 语文教学;传统文化;学生;教师;活动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09—0055—01

语文教学其实就是一种关于学生审美成熟过程的教育,对于初中语文教学来说,则是继承和拓展学生对于美的理解的教育,审美感知由表面认知向深层理解过度的过程。而优秀传统文化在学生语文素养的成长、诠释“真、善、美”的境界、健全人格的培养方面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 学生带着兴趣体会“美”

优秀传统文化是融入中华民族血液的文化,在中学之前,学生就在无形或刻意之中接收着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有来自家庭、学校及社会各方面的。当然,此段时期主要是用优秀传统文化影响和培养其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质,学生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仅处于对于典型的模仿阶段,还谈不上兴趣二字。而到了中学阶段,随着学生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的提升,要不断拓展经典作品的阅读广度和深度。如学生在进入八年级时,将要学习的主题单元“仰望苍穹”,穿越历史的星空,有后羿射日、夸父逐日的壮烈,有牛郎织女的凄美,有嫦娥奔月的梦幻,有辛弃疾“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的田园风光,有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旷达情怀和美好祝愿。宇宙浩渺,苍穹深邃,日月多情,星辰有辉,令人充满无限向往与憧憬。学生在学习这些诗人、作家仰望苍穹的所见所闻所感时,也可以提升个人审美情趣。

二、 教师组织教学传递“美”

作为语文教师,应该更好地解读教材,充分使用教材中的精髓,进一步加强对学生传统文化的教育。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关于爱的教育,要以人类最基本的血缘亲情之爱为起点,使我们怀着对亲人的无限热爱,进而推己及人。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的“亲情歌吟”中,朱自清的《背影》,全篇文字平平实实,但字里行间渗透着一种深切的怀念之情,因而那个步履蹒跚的父亲十分感人。所以,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培养,还要进行道德品质教育,而渗透在这些篇目中的,正是中国传统文化之孝道。中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著作《尔雅》对“孝”下的定义是:“善事父母为孝”,对个体来讲,孝道是修身养性的基础。践行孝道,个人的道德可以完善,失去孝道,就失去做人的最起码的德性。因此,儒家历来以修身为基础。在今天,倡导孝道,并以此作为培育下一代道德修养的重要内容,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历代都有损益变化,但孝道的思想和传统始终统领着几千年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方向。所以在本单元教学中可以让学生给父母写一封信,谈谈自己心目中的“孝”是什么,举行感恩演讲比赛,诵读国学经典作品《孝经》《弟子规》等,让现代中学生懂得知恩图报、弘扬孝道。

三、 开展丰富活动营造“美”

初中语文教学肩负着发扬与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责任,而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则是向学生传递传统文化的良好载体。语文与生活密不可分,凡是有人类活动的地方就有语文的存在。在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时,有很多被学校、社会、时代所忽视和遗忘的东西,这恰恰是我们要抓住的契机。我们也可以利用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清明、端午、中秋等,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让学生搜集有关传统节日的起源或传说,制作品尝传统节日的食物,表演传统节日中带有地方特色的民俗,诵读与传统节日有关的文学作品、民谣等等。例如,在元宵节前,让学生利用纸盒、瓶子等废旧物品,设计制作许多元宵花燈,将各式花灯悬挂于教室内外,辅以若干简易灯谜穿插其中,通过这些寓教于乐的教学活动,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壤上。”作为语文教师,应该担负起历史的使命和时代所赋予我们的责任,加强传统文化教学分量,将其蕴涵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渗透到学生心灵深处,让学生真正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营养,形成正确积极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全面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因为能震撼我们心灵的,除了头顶繁星闪烁的夜空,还有深藏我们内心的道德准则。

(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语文课堂教学实践研究》课题成果,课题批准号:GS[2016]GHB0376)

编辑:马德佳

猜你喜欢
传统文化语文教学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