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基层党建为抓手助推高校发展

2018-07-24 10:26王学慧李博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20期

王学慧 李博

摘要:2017年,在校党委的领导下,植保学院党委聚焦学院党建工作主责主业,带领广大党员和师生员工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促进学院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院风教风学风呈现新面貌。

关键词:党支部,基层党组织,党建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20-0043-02

一、落实主体责任,努力提高党政班子驾驭学院工作的能力和本领

(一)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提高领导班子自身素质

学院党委突出政治性,把抓好新领导班子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始终,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十九大精神、全国高校思政会精神的学习,组织中心理论组集体学习10次,教育和引导领导班子旗帜鲜明的讲政治,增强了“四个意識”,坚定了“四个自信”,提升了政治理论水平和政治素养。

(二)加强制度建设推进班子决策规范化科学化

认真落实党政联席会议制度、教授委员会制度,坚持“三重一大”集体决策机制;学院党委制定了《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院领导、党委委员联系制度(暂行)》、《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实施办法》、《公务移动通讯费管理办法》、《劳务费支出管理的意见》、《公务用车审批制度》等制度为各项决策提供了政策保障。

(三)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

学院领导班子主动提升服务能力,通过理论学习和规范化的制度建设,建设了一支服务型班子。一是在中央专项巡视、“双一流”建设、本科教学审核评估中,班子带领全体师生团结一心,扎实地落实了学校各项重点工作。二是积极推进院务公开,改版网站,设立党政联席会、党委会、教授委员会、专题会等专栏定期发布学院重大决策部署。三是服务师生意识进一步增强。定期到教师办公室、教学与科研实验室、学生宿舍了解师生需求,坚持院领导听课制度和到学生食堂就餐制度;及时为2名病困职工送去了组织的关怀和慰问金;看望慰问18名离退休职工;学院获得招生宣传工作、就业工作和新闻宣传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二、坚持立德树人,切实抓好师生思想政治工作

(一)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师生员工

以“四有”好老师标准,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在人才引进、博士生选留,科研项目、人才项目申报,研究生导师遴选中加强了思想政治方面评价考核,实行思想政治一票否决制。学院建立的教授接待日制度,已经形成了“一周一教授”、“一月一主题”的活动形式常态化,成为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特色文化品牌,获批学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精品项目。今年组织活动40次,参与学生1000余名。设立党员先锋岗,在学习、生活中起表率作用,在新生接待、毕业生离校等关键节点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二)抓小抓细落实思想政治教育

一是邀请校党委常务副书记,省委党校党建部副主任,校宣讲团成员为全体师生宣讲十九大精神6次,做到了学习全覆盖。二是建立系所、党支部活动通报制度。各系所、党支部、班级通过集体学习、研讨交流、观看录像、专题讲授、主题实践等形式学习27次,特别是将政治理论与校、院政策解读、学院重点工作研究结合起来集中学习5次,提升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实效。三是在学院官方微信平台开设党建专栏,设立党史故事、微党课、典型引领、筑梦路上和两学一做五个部分,加强了学习阵地建设。四是学生中成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习社”、“求是学社”两个思想政治类社团,开展理想信念、爱校荣校、感恩教育等主题教育20余次。

(三)立足特色发挥专业育人功能

立足学院专业特色,成立雕虫文化工作室,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平台,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开展昆虫标本训练营、昆虫艺术品设计大赛以及义务助教、减肥减药、农民安全用药等社会实践活动,共有3000余名师生参加,打造了植保文化。学生层面活力显著提升,涌现出了一批在学习、社会实践、创新创业等方面的先进集体和优秀个人。全年共有12个集体(团队)、140名个人受到学校和学院的表彰。1名学生将获得的宝钢奖学金全部赠予学院设立“启蒙奖学金”,让大爱的心代代相传。

(四)树立典型引领示范

举办庆祝康振生教授荣膺院士座谈会,在师生中开展西农精神大讨论活动。利用学院官方微信平台“植小保”开设“植保人物”、“植保之星”专栏,大力宣传学院名师、党员、优秀青年人才以及学生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事例。开展“我心目中的好导师”主题征文活动,学生从不同角度记述导师治学与育人的事迹,歌颂师德师风。

学院涌现出一批先进典型人物。康振生教授荣膺中国工程院院士,获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3名党员分别获得长江学者、青年长江学者、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资助;1名党员获得青年植物病理学家奖;1名党员获得“杰出青年农业科学家”项目资助;1名党员获得“中国标准化助力奖”;1名教师获得敬业奉献类“陕西好人”;2名学生获得陕西省优秀博士论文。在先进典型带领下,学院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全年发表论文244篇,其中SCI收录论文171篇,JCR一区论文64篇,在顶尖期刊PNAS发表文章2篇,实现了质量和数量双提升。

(五)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

切实加强课堂、网站、新媒体等的规范管理。坚持对新进教工集体培训时提出意识形态工作要求,党委委员联系约谈少数民族学生制度,举办了两次少数民族学生座谈会,在全体师生中开展了民族宗教政策专项学习。制定《关于在全体学生中开展意识形态领域专项调研工作的实施方案》,院领导和党委委员、辅导员分别与1296名学生进行了意识形态一对一谈话,并撰写了《意识形态领域专项调研报告》,建立了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和党支部主要负责同志联系帮扶制度。

三、夯实基础,不断推进党建科学化规范化水平

(一)科学设置加强支部建设

对任期届满的17个党支部全部完成换届工作,教工由系主任担任支部书记,研究生由班委担任支部书记,本科生由辅导员担任支部书记。坚持党支部工作计划制度,建立党支部工作考核评比制度和党支部书记工作述职考核制度。现有党员448人,其中教工党员88人,本科生党员70人,研究生党员290人。建立了经费场地双保障机制,为教工党支部和学生党支部提供相应数额的党支部建设活动经费,各支部都有相对固定的场所开展支部活动。党员按时足额交纳党费。

(二)规范管理提升党员发展质量

形成了每年2次党务工作者培训、2次发展对象和预备党员培训、1次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的教育培训机制。坚持发展对象、预备党员转正述责答辩制度,对党员进行了延伸考查,从源头提高学生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并注重在少数民族学生中发展党员。全年发展党员60名,预备党员转正54名,培训入党积极分子96名,转出党员130名,转入党员54名。2人参加井冈山党务培训班,8人参加党务能力提升专题网络培训,21名党支部书记集中轮训。对公派出国的34名学生党员分类梳理,通过导师、学生多方努力,全部取得联系,纳入组织管理,保留组织关系在相应党支部。

(三)嚴肃党内组织生活

各支部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制度,每月至少召开一次支委会,每季度召开一次党员大会,每年召开一次组织生活会、组织一次民主测评会。各党支部书记与支部党员面对面约谈,了解党性修养,撰写了《学生党员党性修养现状分析调研报告》。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党员讲故事,传递正能量”主题党日活动,活动以党支部为单位,每名党员通过“三会一课”讲述感染力强、易于激发共鸣以及发生在身边的感人故事。

四、结束语

一年来,在学院党建工作的推动下,学院各项工作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人才队伍建设实现历史性突破,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教学、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国际合作交流进一步拓展。我们深知这些成绩离校党委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2018年,学院党委将继续凝心聚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学院助力护航!

参考文献:

[1]李洁,加强高校基层党支部书记培训工作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4):43-44.

[2]郗郡红,基于“互联网+”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理念探究[J].科技风,2018,(6):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