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博物院三大文物捐赠人

2018-07-24 12:43
北广人物 2018年16期
关键词:碑帖朱家朱文

一、萧山朱家

朱家溍(1914~2003),浙江萧山人,朱熹的第25代孙。生前为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文物专家、历史学家。

故宫博物院成立之初,朱家溍的父亲朱文钧(1882~1937)就被聘为了专门委员会委员,负责鉴定故宫所藏的古代法书、繪画、碑帖及其他古器物。朱家溍在回忆父亲时曾经提道:“我父亲本来酷爱碑帖书画,从30岁开始大力收购,到了40多岁的时候,所蓄法书、名画、善本图书,以及铜、瓷、玉、石、竹、木等古器物中已有相当多的珍品。父亲40岁以后,除继续购藏上述文物外,又开始收购明清两代花梨、紫檀家具。每一件精品搬进来的时候,我都会觉得眼前一亮,又惊又喜,我才知道家具小仅具有实用价值,有的还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自此,我家家具收藏日见增多,于是开始从上房、厅房、书斋、花园等处淘汰一般家具,换上花梨、紫檀精品。”

朱文钧早就有捐献碑帖给故宫的愿望。马衡任故宫博物院院长时,曾向朱文钧建议:“您所收藏的碑帖,是一份系统完整、拓工最古的拓本,这是公认的。而故宫这方面的藏品是弱项。我想申请一批专款,由故宫收购这一份碑帖,十万元您看怎么样?”朱文钧回答:“十万银元,按说是不少了,不过我还在继续研究这些碑帖,没有出售的打算。我想将来会捐赠给故宫的,这也是这份东西最好的归宿。”

朱文钧去世后,朱家分三次向国家捐赠文物。首次捐赠是在1953年。当时,朱文钧已去世十余年,朱家溍的母亲把捐赠事宜提上议程,她对朱家 溍兄弟四人说:“你父亲曾经有这个诺言,我看现在已经到时候了。就用你们弟兄四人的名义,办理捐赠手续吧!”朱家兄弟四人同意母亲的提议,将家藏汉唐碑帖700余种捐献给了故宫博物院。

1976年,朱家第二次捐赠文物。当时,朱家溍的母亲和大哥都已经去世。在朱家 溍的提议下,朱家溍的二哥朱家濂、三哥朱家源也都同意的情况下,朱家再次将明代紫檀、黄花梨木器和清代乾隆紫檀大型木器数十件,以及明代名砚、宣德炉等多种古器物,无偿捐赠给了承德避暑山庄博物馆。同年,又将家藏善本古籍数万册全部无偿捐给了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1994年,朱家把家里的最后一批文物无偿捐赠给了浙江省博物馆,其中包括唐朱澄的《观瀑图》、北宋李成的《归牧图》、南宋夏圭的《秋山萧寺图》、无款宋人画山水、宋许道宁画山水和明清人书画多种,以及南宋王安道砚、明代潞王府制琴及明成国公朱府紫檀螭纹大画案等等。

(摘自朱家溍 口述、朱传荣整理《朱家溍》,文物出版社,2003年)

二、孙瀛洲

孙瀛洲(1893~1966),河北冀县人。早年在古玩店当学徒,后开办古玩店,为古董商、陶瓷鉴定大家,被誉为“宣德大王”。他集收藏、鉴赏、鉴定、学术研究于一身,为故宫和陶瓷界培养了一批陶瓷鉴定家。

故宫博物院前院长郑欣淼曾评价道:“孙瀛洲先生的道路是他同时代的一批人共同历程的缩影。从学徒到经营者,从经营者到收藏家,从收藏家再到文物鉴定专家,从文物鉴定专家再成为文物捐赠大家,这是一条自学成才的道路,也是由小我到大公的升华过程。”

1949年后,孙瀛洲将家藏的3000多件备类文物捐赠给了故宫博物院,包括陶瓷、青铜、珐琅、漆木、雕塑、文具等。其中陶瓷有2000多件,包括晋、唐、宋、元、明、清各代名窑珍品。如宋代的官窑盘、官窑葵瓣口洗、哥窑弦纹瓶、哥窑双耳三足炉、汝窑洗、定窑白釉划花葵瓣洗;元代的釉印花云龙纹高足碗;明代的永乐青花折枝菊纹折沿盘、宣德青花折枝花纹执壶、成化斗彩三秋杯;清代的康熙釉里红加彩折枝花纹水丞、康熙斗彩雉鸡牡丹纹碗、雍正仿成化斗彩洞石花蝶纹盖罐、乾隆粉彩婴戏纹碗、乾隆炉钧釉弦纹瓶等稀世珍品。其中有25件被定为了国家一级文物。

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吕成龙说:“孙瀛洲所捐献的唐代邢窑白釉碗,唇口、壁约呈45度角斜出,玉璧形底,轻轻叩击,声音清脆,即属《乐府杂录》中谈到的可用来演奏音乐的刑瓯,‘以箸击之,其音妙于方响也。”

关于孙瀛洲对明清瓷器的贡献,吕成龙说:“永乐、宣德青花瓷器的区分一直是学术界的一个难题,永、宣两朝之间的洪熙帝朱高炽在位只有10个月,所以历来有‘永宣不分之说。但据当今古陶瓷鉴定界泰斗耿宝昌先生回忆,早在20世纪前半叶,孙瀛洲先生就能从造型、胎釉、青花色泽、纹饰风格等方面逐一指出永、宣青花瓷器的区别。这就是:永乐青花瓷器的胎体较为轻薄,造型显得俊秀,青花色泽清新艳丽,图案线条更加纤细提劲,釉面泛青的程度较轻;而宣德青花瓷器则胎体略显厚重,造型较为丰满,青花发色浓烟,洇散较重,绘画笔触粗犷豪放,釉面泛青较重,并泛轻微的橘皮纹。这一研究成果后来得到多方面印证,至今仍被作为划分永、宣青花瓷器的重要依据。”

(摘自《孙瀛洲的陶瓷世界》,故宫博物院编,耿宝昌主编,紫禁城出版社,2005年)

三、章乃器

章乃器(1897~1977),浙江青田人。爱国民主人士、经济学家、文物收藏家、救国会“七君子”之一。

章乃器爱好文物考古,1948年,他在香港时,曾资助史学家翦伯赞在船寮地区的考古发掘,并曾亲率自己创办的南方学院的学生参加。

上世纪50年代初,章乃器住在北京东城区灯草胡同30号院。整座院落不大,绝大部分都是硬木古典家具,室内陈列着他收藏的青铜器、瓷器和字画,收藏最多时,约有五六千件。在章乃器的藏品中,文物居多,书画较少。章乃器曾谦虚地说过:“我没有张伯驹、张效彬那种眼力,因此才以搜集青铜、瓷、玉和杂项为主。”据章乃器之子章立凡回忆,经常为章乃器“掌眼”的,是北京有名的古玩界前辈孙瀛洲,以及逊清内务府大臣之后赵振京。近邻的叶公绰有时也参与鉴赏。

章乃器曾在1952年写信给当时的国家文物局长郑振铎,提出捐献文物的想法。1954年,章乃器向故宫博物院无偿捐献文物近1200件,向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赠送文物1000余件。其中故宫博物院接收的1193件章乃器个人收藏文物,上起新石器时代,下至民国。包括瓷器343件、铜器648件、石器9件、陶器22件……其他牙骨器、玉器等杂项不等。

时任粮食部部长的章乃器曾对粮食部的同事幽默地说道:“我在工作上是百分之百属于公的。我在欣赏古董上,现在只能做到以公为主以私为辅,还有点个人的考虑。我已经向国家文物局和保卫世界和平大会捐献了干件以上的古董,但我总得留一部分,去见马克思时再全部捐献给国家。”上世纪80年代,章乃器的家属根据他生前的遗愿,又将一批文物捐献给了国家博物馆。

章乃器对于文物的鉴赏,虽然非科班出身,但却有诸多独到之处。例如:其所藏的青铜器“邲卣”,就对文字考古有重要帮助;其所藏的属于良渚文化的“鸟纹大玉琮”,则显示了他对古玉的鉴赏眼光。 (摘自李玉刚著《章乃器》,群言出版社,2013年)

猜你喜欢
碑帖朱家朱文
Anisotropic plasmon dispersion and damping in multilayer 8-Pmmn borophene structures
欲访江南媚,醉梦朱家
Modeling the heterogeneous traffic flow considering the effect of self-stabilizing and autonomous vehicles
Metal substrates-induced phase transformation of monolayer transition metal dichalcogenides for hydrogen evolution catalysis*
寿县朱家集楚铜器“前”字补说
Teacher:Teacher—dominant or Student—centered
碑帖硬临
碑帖硬临
碑帖硬临
碑帖硬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