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萍,肖 蕾
肩关节镜手术是一种治疗肩部疾病,如肩关节炎、肱二头肌断裂、骨关节炎等常用的临床外科微创术,其创伤小、手术视野直观清晰、操作简单[1-2]。但是大量研究表明,在肩关节镜手术过程中,常出现患者低体温现象,影响患者凝血功能、甚至导致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引起术后并发症或不良反应,威胁患者术后生命健康[3-4]。目前,临床上主要是在患者手术时,给予加盖消毒单的保温措施,但效果欠佳。本研究以97例行肩关节镜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肩关节镜术中低体温保护措施对患者术后并发症及免疫功能的影响,为优化临床肩关节镜手术提供参考。
1.1 病例资料 纳入2017年1~12月在本院行肩关节镜手术的9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6例,女 41 例,年龄 21~67(46.77±8.13)岁。 术前均经CT或X线摄片检查及临床诊断,其中肩袖损伤(左侧26例,右侧31例)57例,肩关节粘连18例,肩峰撞击综合征17例,肩关节脱位5例。纳入标准:行肩关节镜手术;手术时间2~4 h;术前体温36~37℃;术中灌洗液量为15 000~18 000 ml。根据术中是否给予低体温保护分为对照组(n=40)和研究组(n=57),两组手术时间、术前体温、关节灌洗液用量等临床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表1),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均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或全身麻醉,患者取仰卧位,行肩关节镜手术[5],术前术后两组均给予常规外科手术护理。(1)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肩关节镜手术保温措施,术前1 d手术器械及关节镜灌洗液有序摆放于手术室,且调节手术室温度至24℃;采用消毒后手术单覆盖患者躯干及四肢,并且在术中加盖4层。(2)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患者低体温保护;采用液体加温的方式将关节镜灌洗液加温至36.5~37℃,并采用充气式保温毯(36℃)加盖于消毒手术单上。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术中(手术开始100~120 min时)及术后4 h体温变化、术后并发症情况和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于术前、术后24 h、术后72 h及术后7 d,测定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G、IgM表达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0.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体温变化 两组体温从术前、术中到术后,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但研究组术中和术后体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表2)。
表1 两组基本资料比较
表2 两组体温变化(℃)
2.2 两组术后并发症等指标比较 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研究组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表3)。
表3 两组术后并发症等指标比较
2.3 两组术后免疫功能变化 从术前到术后7 d,两组IgA、IgG及IgM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但研究组在术后各时间点的IgA及IgG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IgM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 0.05,表 4)。
低体温是外科手术过程中临床上常见的问题之一。研究表明,低体温可引发患者心肌缺血,影响患者体内代谢循环,导致凝血障碍,进而导致切口感染,严重时甚至导致患者术后死亡[6]。另外,术中、术后低体温可导致患者心理紧张、恐惧,不利于患者术后恢复[7]。因此,在手术过程中,给予患者低体温干预管理,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减少术后不良反应及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
本研究结果表明:两组体温从术前、术中、到术后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但研究组术中和术后体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低体温保护可提高患者术中术后体温。费雯等[8]发现,肩关节镜手术中以提高灌注液温度来防止患者低体温的发生,效果十分显著,与本研究结果相似。
表4 两组术后免疫功能变化(g/L)
真启云等[9]发现,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围手术期给予患者保温护理,可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加快患者术后恢复。本研究也发现,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表明术中低体温保护可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本研究还发现,从术前到术后7 d,两组IgA、IgG及IgM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但研究组在术后不同时间的IgA及IgG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术中低体温保护措施有助于恢复或提高患者术后免疫功能。
综上所述,肩关节镜手术过程中采用低体温保护措施,可维持患者术中及术后体温稳定,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术后免疫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