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佳其
摘 要:滨海图书馆是天津滨海文化中心的一部分,天津的文化地标,在设计上突破了传统图书馆的形式和阅读方式,空间的造型、材料以及色彩的设计营造出现代、科技、未来之感。结合社会状态设计,让阅读者在遨游书海的同时感受文化的地位。滨海图书馆的建筑设计在传播文化方面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促进文化交流,传达天津文化精神。
关键词:滨海;图书馆;空间設计
天津市滨海新区图书馆位于天津市滨海新区,核心设施位于滨海文化中心,成立于2017年6月,由荷兰MVRDV建筑设计事务所与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建筑分院合作设计, [1]属于GMP规划的天津滨海文化中心的一部分。MVRDV建筑设计事务所广泛关注城市问题、社会问题以及社会发展趋势,结合社会状态,紧扣逻辑,注重推理过程,倾向用简单的材料表达抽象的内涵。
滨海图书馆的外观是一个方形的大盒子,经过的行人可以透过透明的玻璃幕墙看到图书馆内部是一个巨大的藏书阁,形状呈长椭圆,好比一只巨大的眼睛,纵观天津之城,寓意“滨海之眼”“凝视城市之眼”,不禁让人思考阅读与眼睛的关系、城市与眼睛的关系。内部采用连续曲线、阶梯式上升与下沉,形成具有层次感的连续曲面,“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这里被完美地表现出来,空间中央为一个巨大的白色球体屏幕,可以变换多种颜色,给空间营造出科技未来之感。
1 空间造型特色
空间造型上,采用了阶梯式上升和下沉的形式,在层次中增加人们攀爬阅读的行为感受,连续曲线的延伸提供了通往别处的路径,同时也是一种 “书山”的潜在表达;在空间尺度上,气势恢宏,感觉自己就是书山中小小的一只,感受书山的宏伟,人在知识面前是多么的渺小;在书架摆放上真书和假书混合,让读书充满寻找的乐趣,体现出“读书勤为径”。虽然在设计中产生很多层级,但是严整中含有规则和秩序,依然是一个整体, 形式上和功能上进行了统一。在中庭空间内,更加注重体验和品质,它联系各个功能区块,而且可以承载多种活动类型,是一个多功能场所。图书馆作为一个文化传播交流的空间,功能会随着时代的更迭而产生变化,一个空间的功能也不是一层不变的,例如北京的798艺术园区是由一个废弃的工厂重新赋予新的功能和组件文化转变而来的。所以图书馆的功能目的不局限在读书上,在这里它不仅是一个图书馆,更是一件建筑上的艺术品。
2 空间材料特色
滨海图书馆为达到最理想的表达效果,采用了框架支撑玻璃幕墙体系[2]的构造设计,使用抗震材料与结构。玻璃幕墙的使用无疑是整个设计中的一大亮点,拓展了馆内的视野同时有利于馆内采光,在馆内可以透过玻璃看到窗外的城市景象,增加了建筑与环境的互动关系,没有将“书山”局限在方盒子里,寓意着“知识无限”,鼓励人们探索未知。玻璃幕墙技术现如今已经不是新技术,早在1851年,在刚建成的水晶宫[3]内举办万国工业博览会,水晶宫位于伦敦市中心的海德公园内,玻璃钢架的结构、广阔通透的空间完美地解决了陈列和采光的问题,突破传统建筑材料和形式,促进了现代设计的发展。虽然玻璃幕墙技术在世界范围内早有使用,但是在中国起步较晚,而且没有得到广泛应用,对玻璃幕墙技术掌握的建筑师占极为少数,国内最早使用玻璃幕墙技术的建筑是1984年在北京建造的长城饭店。所以滨海图书馆的建造无疑是推动我国建筑设计行业发展的一股力量。
3 空间色彩特色
在整个图书馆内,采用了大面积的白色,给人以沉着冷静简单现代之感,没有错综复杂的色彩进行干扰,强调了阅读时所需的心境:无烦躁、忌杂念,宏观大面积的白色使人进行理智的思考和反思。图书的多彩作为每一个层的点缀,但丝毫不会影响整体白色给人带来的宏观感受。美国建筑师查理德·麦耶在建筑中执着的使用白色,麦耶说:“白色实际是能够强化自然届所有其他色彩的感觉的颜色,对着白色表面能够最好的欣赏光影虚实的表演。正是这一原因,传统上白色被看作纯粹、纯洁和完美的象征,白色一致保持着这种绝对性。而且只有白色时,从来不会纯粹就是白色,几乎总会被一些光和天空中的各种变化,比如云、太阳、月亮所改变着的颜色。”[4]白色在现代的建筑和产品中都被广泛使用,这也受到纯粹主义的影响。滨海图书馆内部应用的白色会随着时间和天气的变化产生不同的光影效果,通过变化使人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配合着馆内中央的球体的色彩变化,使得整个空间随之变化,形成一个无与伦比的美境。
4 结语
与传统图书馆相比,海滨图书馆在结构上做出了很大的突破和创意,打破了传统图书馆的使用模式,增加了图书馆的游览性、趣味性、宏观性,改变以往图书馆“静”的状态,增加“动”的行为,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在建造过程中主要侧重功能使用上,给人们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学习环境,所有的藏书空间、展示空间、阅读空间等等都是以方便快捷简单的体验效果为目标,希望在短时间内达到阅读的最高效率。随着社会的发展,为了迎合用户需求和科技的发展,图书馆的功能从传统单一的“藏”“借”“阅”增加了学习交流以及休闲体验等功能,所以空间格局设计上也产生了很大变化,例如空间功能多元化,休闲中心扩大化等等。滨海图书馆虽然在结构设计上打破了传统,但是并非偏离图书馆的本体,相比学习书本上具体的知识而言,更重要的是图书馆的空间结构设计给人们带来的宏观感受和整体体验,不管游客最初是以什么样的目的来到这个图书馆,都能够让游客接触到实体书,尝试去触碰和再次接触图书,发现实体书的魅力所在,而并非是网络阅读。在这个“网红时代”,“书”也许是一个背景或道具,在被当作道具的同时也说明了人们对图书和知识是充满尊敬和崇尚的,一些人会因为参观了滨海图书馆而重新拾起书本爱上读书,并在空间中进行反思并沉思文化在我们生活中的地位性。面对现时代的需求,滨海图书馆从“阅读”到“悦读”的空间体验[5]吸引了更多人的关注和游览。也正是这种空间上的突破和创意更容易达到吸引游客并传播文化的目的。
时代更迭,人们不断突破传统的设计方式,以更加快速被人接受和认知的设计方式来传播文化思想,每一个时代都有新的设计产生,也正是设计的更迭让时代产生差异,如今我们需要创新和优质设计,以提高我们的精神享受,体现在各种细微和巧妙的地方,作者想传达出来的设计思想会增加观看者的内在感受。中国自古以来就看重“寓意”的传达,无论是从民间美术造型还是从古代房屋陈列,都有它其中的“讲究”,滨海图书馆在建造上的创新和所要传达的文化内涵使它成为天津城市的文化标签。
参考文献:
[1] 天津市滨海新区图书馆简介(一)[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7(07):2.
[2] 范宝洪,姚信玲,冯昌喜,荣彬.天津滨海图书馆玻璃幕墙体系设计与施工技术[J].建材与装饰,2016(23):34-35.
[3] 王潇.“水晶宫”对现代设计的意义与启示[J].艺海,2013(11):100-102.
[4] Richard Meier,Richard Koshalek,Stan Allen . Richard Meier Architect[M]. Rizzoli International Publications Inc,1911.
[5] 城市·环境·设计UED杂志征订2018[J].城市环境设计,2018(08):2.
通讯作者:庄一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