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青
摘 要:贵州省安顺市的周边有三百多个神秘的村落,他们向世人展现了一个独特的文化现象——安顺屯堡文化现象。贵州安顺的这300多个屯堡村落依然保持着600年前的服饰、语言、民俗、宗教、信仰,并没有被其他的文化所影响同化,保持着独特的文化传统,人们把它称为屯堡文化。
关键词:屯堡文化;安顺
在贵州省安顺市的周边有300多个神秘的村落,他们向世人展现了一个独特的文化现象——安顺屯堡文化现象。600年前,明高祖朱元璋为了平定西南少数民族的叛乱,于是实行了调北征南的政策,战争胜利后,为巩固政权,朱元璋又推行驻军屯田制度和调北填南的大移民政策,“屯田制”要求战士就地驻扎,并将家亲眷属迁至驻地,无战事时,战士们在驻地开垦农田,发展经济,有战事时,领兵出战;而“调北填南”政策则是将江南的百姓居家迁移至各个西南驻军地,将江南先进的技术带到西部,进一步巩固西南政权局势的稳定。而这些移居云贵川驻地的军队和汉族移民便被称为屯堡人,他们带去了中原的汉文化和技术。历经沧桑,600多年前云贵川三省建立的广大屯堡村落,除了现在的贵州安顺地区还有300多个屯堡村落还依旧顽强的坚守着明朝的文化,其他屯堡村落都已销声匿迹。如今,贵州安顺的这300多个屯堡村落依然保持着600年前的服饰、语言、民俗、宗教、信仰,并没有被其他的文化所影响同化,保持着独特的文化传统,人们把它称为屯堡文化。
屯堡文化非常特别。在服饰上,屯堡妇女们依旧穿着宽衣大袖的汉装和绣花鞋,盘着古老的发髻;在语音上,江南祖籍的乡音依旧韵味十足;在传统的习俗上,屯堡的男人们每逢过年和中元节都要带上“脸子”(即“面具”,但当地人称为“脸子”,为尊重文化的地域性,本文均用“脸子”),举行神圣的“跳神”活动(屯堡文化最具代表性的一种表演活动,学者们多称其为“地戏”,但他们称其为“跳神”);在信仰上,他们是儒释道巫的多神信仰,以致一年祭祀活动不断……这实在是一种令人惊讶的文化现象。
其中,最能代表屯堡文化的独特性的,当属“跳神”了。因其多在平坦低洼的坝子中表演,很多研究者称其为“地戏”,但屯堡人始终称之为“跳神”,在他们心中“跳神”是一件神圣不可亵玩的事情,是对神和祖先的祭祀和崇拜,怎能以“戏”称呼呢,所以他们固执的称它为——跳神。一年中,有两次跳神的祭祀活动,时间在每年正月初和中元节,分别是正月的“玩新春”,旨在纳吉逐疫;还有中元节的“跳米花神”,旨在祈求丰收,去除阴气。每次跳神,首先要举行盛大的祭祀仪式,即开箱请神(即请出脸子,屯堡人视脸子为神灵,取用要说成“请”),然后,面蒙青纱,额顶脸子,身穿战袍,一锣一鼓,应声而舞,唱词高亢,只演征战沙场的剧目,俨然如天兵大战一般,这一跳就是十天半月,最后剧终,还要要举行祭祀再将脸子请回箱中休息。这便是屯堡人的跳神祭祀活动。关于屯堡人跳神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古老的傩舞。原始时期的古人类因对大自然的自然现象的无知和对死亡的畏惧,认为有鬼怪控制一切,可以操控他们的生死,于是原始人决定以傩舞仪式与其抗争,他们认为,面貌狰狞的假面和粗野的动作可以吓走鬼怪,使他们逃离困境、安全无忧;到春秋时期,原始的傩舞仪式依然延续下来,但驱魔的目的有所减弱,娱乐和观赏的目的增强,并且发展得更为规范,并有了分支,一种是在宫廷王朝中的傩仪,另一种是在民间的傩戏;至汉代宫廷中的傩仪开始用于军队之中并形成一种新的形式——军傩。据记载,隋唐大将兰陵王雄武但貌美,不能摄敌,就制作了具有威慑力的假面,戴在头上出战,并配以傩仪,震慑了敌人;以上提到的傩仪、傩戏、军傩都具有纳吉驱邪的目的,其中,傩仪主要在宫廷中,祭祀性较强;军傩在军队中,操练性较强;傩戏在民间,娱乐性较强。而安顺跳神渊源如何,众多学者各有说法,其中比较有说服性的是将其归属于军傩,据史书记载,跳神是由朱元璋调北征南的屯军部队从江南故土带来,在军队中,有敬神祭祀驱邪纳吉的功能,也可以借以排遣乏味的军旅生活,还能借这种娱乐性较强的方式操练军队。而后来战事平息,军队也在屯田制的管辖下,身份由将士变成农民,祖先为防异族犯乱,便借跳神来继续操练,不失武艺,不忘军职,屯堡人就这样一代代地把跳神传承下来。
说到“脸子”,人们都说是“面具”,但屯堡人不这样认为,在屯堡的村落中有句话叫作“跳神跳的就是脸子”,可见脸子便是跳神的灵魂所在,也是屯堡人心中神灵的化身。神仙如人一样,有头有脸,一个“脸”字寓意生命和灵气,而“面具”不过是没有生命的木头,所以赋予信仰的屯堡人称用于跳神的假面为“脸子”。
伴随着傩舞的产生,假面也随即出现了,关于假面最早的记载是“方相氏”,《辞海》中说:“假面盖起于《周礼》方相氏黄金四目以逐鬼。”黄金四目即是当时假面的名称,远古人认为一切天灾人祸、生老病死都是由疫鬼所致,要将疫鬼赶走,就要佩戴狰狞凶恶的假面将其吓走,所以早期的假面面目狰狞,使人望而生畏,之后,随着傩的发展,假面的取材和被赋予的意义也有所变化,有的用于驱邪,有的用于祭祀纳吉,有的用于娱樂,有的用于装饰。在屯堡村落中,每个村子都有自己的一本或几本跳神的大书,各村剧目不同,有的跳《岳传》,有的跳《封神》,有的跳《三国》等,但是其主题都是征战沙场的武剧,跳神脸子所代表的角色也多为历史或传说中的英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