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互媒体视角下高校图书馆用户信息服务模式变革

2018-07-23 08:33李晓婧
艺术科技 2018年9期
关键词:信息服务图书馆

摘 要:交互媒体盛行下,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面临重大模式的变革,要满足用户获取知识信息的快速精确性、方便性、集聚性、确定性的要求,同时认识到知识信息服务模式的变革,转变知识信息服务角色,由单一转为多元,由被动转为主动,由线下转为线上。

关键词:交互媒体;图书馆;信息服务

交互媒体盛行的今天,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面临重大模式的变革,用户有着电子阅读的习惯,使用手机端多媒体电子产品频率高,使得高校图书馆电子信息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高校图书馆应该顺应时代,建设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型的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

1 多媒体交互视角下的用户需求

移动数据端的电子产品的普及,使得信息交流与传递成本大大降低,用户可以及时、全面、国际化地获取知识与信息。用户需求有以下几个特点:

1.1 快速和精准到达

首先要树立用户第一的服务理念,高校图书馆一直是建立在知识分发的视角为用户服务的,这种理念已经无法适应快速变化的互联网时代,应当转变观念积极探索为用户服务,满足用户的需求的新型信息服务模式。这就要求及时准确地了解和掌握用户的需求,用户也不再是静态的被动接收信息知识。

通过对用户的背景了解实时推送与提供优质的信息服务。

当下每天生产出来的信息,要远远胜于过去出版业每年生产的知识与信息。在信息的海洋与噪音中,用户如何获取知识、学习知识是高校图书馆必须思考的问题。

近几年,传统出版机构的改制与合并也能从侧面反映信息时代传统行业的举步维艰。在万物互联的基础上,传统的知识服务机构已经无法适应新的时代节奏,如果不以积极的姿态与互联网大数据进行融合进化,最终将被淘汰。高校图书馆就是要解决用户满意度与信息知识供给的基本矛盾。

1.2 方便性与效率

作为高校图书馆用户也希望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最多的信息提高学习效率。与此同时,高校图书馆应该在信息服务中考虑用户的这类需求:一是根据用户使用数据,图书资料数据为用户提供有效实用的知识服务,二是提供多样化的知识服务内容,如文献传递、资料复印、手机端图书馆服务系统;三是提供友好度高的数字服务界面,不断迭代和优化界面,提高用户的满意度,以用户体验为中心;四是优化图书馆室内空间,打造让用户满意的舒适的图书馆人文空间,使用户愿意阅读,如要考虑到图书馆的室内布局、座椅的设计、灯光的照明、电子设备的易用性等等。

1.3 确定性

用户对于信息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需要确定可知的易用信息检索系统,梁宁在《产品思维30讲》中讲到的确定性的重要作用,不确定的东西是没有办法让你投入时间或者持续依赖的。“确定性”来源于心理学,人们总是在有意无意地追求确定性的事情,体现在产品选择上就是那些行为可预期的产品,如微信,十来年间虽有数次重大的升级,但是对于用户来说基本没有大的观感改变,新的功能如同自然长在树上的果子一样。

对于高校图书馆来说,确定性是一个比较重要的信息服务要素。首先,保证资料是可以获取的,用户可以通过信息检索获取相关的知识与信息。其次,信息或知识获取的便捷性和便利性,用户可以相对快速方便地获取信息检索的结果,对筛选的条件与要求可以很快地设置并进行检索。再次,信息资料的广度和宽度,检索信息的相关的资料也被提供与参考,最大限度地交付给用户信息资料。

1.4 集聚性

对信息需求有高度要求的用户,随着信息检索技术的提高,知识与信息能力处理的能力攀升,所掌握的信息质量与数量越来越高。

交互多媒体视角下,有些用户熟练掌握了信息检索的技能,计算机数据获取技能,检索技巧与策略,通过时间的日积月累逐步占有大量的高质量知识,通过有效传播,获得大量的社会经济效益,最终形成二八效应。

2 交互多媒体的属性决定信息服务模式的变革

交互多媒体的视野下,用户对信息有了主动要求和需求。用户使用信息可以实时数据化,这也促进了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体系的重大变革。高校图书馆信息必须以服务为中心,不断满足用户日益多样化的需求,有这样几个转变。

2.1 服务模式由单一化转变为多元化

以互联网技術为基础的信息知识服务性走向了数据化、综合化、纵深化,用户不需要到图书馆,也可以通过互联网信息搜索,多渠道获取各种信息资源,而只有把传统图书馆服务与信息技术知识服务相结合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

2.2 由线下转变为线上

图书馆实体空间的拓展是有上限的,而线上的虚拟服务是不受时间和空间的约束的。以前用户要寻找文献必须亲自到图书馆查阅和翻译,有了互联网以后就可以通过互联网基础设施进行文献的查阅,光盘虚拟品的搜索,图书馆服务也由原来的图书阅读服务转变为数据在线服务、电子期刊查阅、信息资源共享等等信息服务,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定,提高了信息服务效率。

2.3 由服务分发转变为主动服务

传统图书馆以知识服务分发为主,更多局限于图书馆的空间内,服务被动,甚至与用户有一定的距离感。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相关技术的广泛应用让用户的主动性增强,图书馆必须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充分调研用户需求,满足用户的潜在需求。

2.4 图书馆员职能的多态化

传统图书馆职员职能单一,主要是负责储存、运输、分类管理图书,图书馆管理员缺乏主动性,而互联网时代要求图书管理员加强自身素质,积极面对互联网信息传播的大潮,参与信息知识服务的体系构建,如通过互联网大数据信息资源推送有价值的内容,通过微信公众号与用户进行实时的互动与交流,及时了解他们的需求。另外,由于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图书管理员将大幅减少,倒逼图书管理员素质的进一步增强,要学会应用人工智能相应的软件与数据。

参考文献:

[1] 黄洁,葛艳聪,白云峰.图书馆用户服务[M].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4.

[2] 袁明伦.现代图书馆服务[M].四川大学出版社,2013.

作者简介:李晓婧(1983—),女,安徽亳州人,本科,中级职称,主要研究方向:图书馆的资源建设。

猜你喜欢
信息服务图书馆
图书馆
公共图书馆科技创新服务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