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文化创意产业协同发展的新路径研究

2018-07-23 07:46刘君敏张玲臧继亮孙喆
艺术科技 2018年6期
关键词:新路径协同发展文化产业

刘君敏 张玲 臧继亮 孙喆

摘 要:京津冀地区文化创意产业协同发展的新路径的建立是通过从实际情况出发,选择符合京津冀地区符合发展需要的重点行业进行突破,同时充分利用整个地区传统产业的升级转型,充分发挥以市场为导向的文创产业功能配置,促成资本与文化附加值的积累,从而真正实现京津冀文化创意产业的整体竞争力的提升。

关键词:京津冀;文化产业;协同发展;新路径

随着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的不断加深,京津冀地区在各种资源整合方面显现的发展优势在不断体现。尤其在文化创意产业的区域协同上,京津冀地区的产业构成可谓既源自一脉、又互补优势明显。同时,面对相同的传统文化资源背景和区域文化创意产业的区域整合,发展趋势也使三地之间有着共同的协同发展机遇与需要。近年来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尤其是区域间比如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域性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崛起,发展势头强劲。京津地区在文化创意产业的人才体制、发展理念、产业模式等方面发展较早,有一定的优势和影响力,但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瓶颈效应也促使其更加注重文化创意产业的地区交流合作。从河北省的方面来看,省内文化创意产业的崛起,也急需寻求产业区域间的合作,从而逐步实现产业发展模式的深化转型。面对新时期发展机遇的浪潮,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文化创意产业区域间协同发展将成为推动地区发展的主要着力点,而京津冀地区间的文化创意产业交流合作与成果共享,也将通过准确定位和机制的科学构建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新路径。

1 以协同发展作为产业交流合作的新路径

区域协同组合概念中的“产业协同、共享发展”,强调的是地区之间内部的各独立地区抑或是各种发展要素组合后的整体效应,这是各要素相互间作用和整合所达到的共同结果。河北省与北京、天津在文化上同根同源,在地域上血脉相连,尽管在经济文化的发展中并不平衡,但区域的划分不能将其割裂。京津冀地区文化创意产业领域间的交流与合作已经形成了一种互补性,且有多年历史沉淀,这种互补性是以传统的北方文化元素作为基础,这也为京津冀三地的产业交流合作提供了有益必要的前提。京津冀三地文化产业如果要想呈现新时期发展面貌,就要以区域结合的方式崭露头角,区域内的创意人才之间形成充分合作。在协调三地文化产业协同发展的同时,要借助文化发展的手段来增强人民心中对祖国文化的发展共识,既对局部地区的特色文化有所坚守,也要在整个环境背景下開展产业创新。这样的“坚守与创新”也使得京津冀地区文化创意产业对整个区域各方面协调发展形成一种触动,提供了社会经济发展的新的契机。当然,如果仅是通过技术层面对先进地区的模仿与吸收,这种协同发展也仅仅流于表象,而更深层次的文化发展动力,只有通过不断传承与积淀并结合国际视野,形成宽容并包的社会环境因素,形成合力才能创造出文化创意产业的广阔发展天地。这种创新机制的建立既有利于加快文化产业走向世界的现实步伐,而且对于推动京津冀地区资源整合、成果共享、引领产业形成更加高端发展态势,从而提升经济与文化发展的软实力。

2 京津冀三地文化创意产业协同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在三地的文化创意产业中,北京与天津发展起步较早,已经有了相当规模的发展基础,已经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其中自“十三五”以来加快实施的文化产业发展的多项组合政策,使京津文化创意产业初具经济产业规模和优势门类的渐进式发展。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产业工作的表述力求将京津冀地区发展成为构建具有鲜明区域和民族特色的文化产业体系的重要着力点,京津冀文化创意产业的定位已经成为国家级发展战略。从目前看来,京津地区拥有各类文化创意企业近四万家,在出版、影视、艺术设计、动漫产业等方面已逐渐领先全国。同时,在区域内创意产业增量的前提下,京津地区还出现很多具有深刻行业影响力的文化品牌。可是在另一方面,尽管京津冀地区的文化创意实力在不断提升,但依然有着区域间不均衡发展的条件制约。北京天津与河北地域相融,人缘关系上交往密切,文化传统禀赋和经济结构的相似也使区域合作有着扎实基础。京津在创意人才、机制、理念以及发展模式方面的优势以及国际影响,特别是近年来行业产值、产业人数的增加,出现了一批优秀的创意设计人才。河北省与京津地区有一脉相承的文化渊源,也使京津冀文化产业协同发展成为一种理想的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虽然京津冀地区文化产业有相当的同质性与互补性,但同时也有一定的差异性,而这些差异也导致了三地交流合作面临诸多问题。所以,整体上河北与京津的产业交流与合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依然处于较为初级的阶段,协同发展面临一些具体问题:一是京津冀三地的文化创意产业规划管理不对等,各方相互促进的过程中的管理体制尚未形成,这与长期以来三地产业交流合作的主导是民间自发形成的,缺少政府相关部门的引导与政策保障,也没有统一的资讯平台和有效的纠纷解决机制。二是河北省内文化企业在成长的过程中,面对多元竞争中的挑战还存在一些不确定阻力。比如周边国家如日韩等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崛起,所形成的强烈竞争,也对京津冀文化产业的整合形成了相当的压力。因此,地区投资与创新环境的改善,是三地创意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三是京津冀三地人才交流模式的发展成型。随着高校教育的发展,文化创意人才逐渐充实,创意设计等复合型有了数量的优势,如果培养激励机制建立乃至完善,京津冀文化产业协同发展将会拥有一批更高层次的专业人才作为保障。因此,通过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改进和对人才吸纳能力的提高,发挥京津冀地区学术机构、文化企业以及民间团体在产业的发展与交流当中的主观能效,来快速的提升区域内文化创意产业的综合实力。第四,京津冀地区间的文化产业化发展程度不均,制约了三地的合作。尽管华北平原有着一致的文化渊源,但相对于国内其他先进地区,一些区域间的法规限制也不利于文化产业的整合,有些问题还待协商解决。

3 建立京津冀三地文化创意产业协同发展与成果共享的路径

河北省与京津地区文化产业的发展阶段不同,三地产业发展的优劣势特征明显。河北省内各级政府对发展文化创新产业,并以此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认识不足、起步也较晚。同时,近年在产业快速发展时期也有盲目跟风的现象出现,有些地方一味追求高大全的盲目建设而没有注意到自身的固有特点。有鉴于此,京津冀三地取长补短、加强产业间融合、协同发展以及发展成果共享,则成为当前发展阶段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第一,从战略高度重视并坚持创新驱动,整合京津冀区域内的文化产业,建立协同发展机制,并共享发展成果。河北省内各地应充分利用面向京津的条件,以地缘优势、交流优势和文化传统优势以整体实现协调统一的发展战略,同时研究落实总体规划,打造出能够体现区域文化特点的实力品牌。雄安新区的建设发展可以作为京津冀地区文化产业合作的物质基础,以这个合作实验区来不断增强产业的区域联动集聚效应,形成更高层次的创意产业中心,为京津冀整个区域的文化产业发展注入新的竞争力,并以此政策优势和区域合作优势开拓新的协作发展空间。

第二,注重顶层政策引导,以更加专业的职能机构来提供专门的发展及应对策略。推动京津地区与河北省文化产业协同发展必须注重顶层政策指向,以引领和推动区域协同合作,这就需要制定有利于区域内各方参与并能形成良性互动的公共服务平台。以往经验表明文化产业的公共服务平台可以有效降低企业成本,也能够减少运营费用,在促进企业交流方面也能起到重要作用。三地以省级机构共同建立专业职能机构,配合对文化产业建立包括土地、税收、商业模式等网络,通过投资基建、软件合理配置连续性政策,使整个区域的产业实现合理升级。河北省内各地区也相应地设立对口服务机构,宏观统一的解决文化创意企业在创意开发、商业融资、行业交流等方面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

第三,建立人才的集聚模式,将地区人才的交流效应纳入文化创新发展之中。如果要使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高度重视人才的培养是重要着力点。在此方面,教育部近年制定了有关高校院系艺术与设计方向的人才培养与发展计划,一批地处京津的传统名校正在建立创新创意人才的新培养模式;同时,通过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的建立,也使得创意人才在产业间流动更为积极。随着近年来对于文化创意专业人才的需求逐步增大,河北省内高校也在顺应这种需求。据统计,目前省内主要高校均开设了艺术设计专业,环境设计、视觉传达、工业设计等学科已经达到了国内较高的水平。河北省在与京津地區实现文化产业协同发展的整合中,重视高校创意人才蓬勃发展的这一时代机遇,使产业人才真正能够集聚在区域范围内的文化企业当中。

通过以上的分析,京津冀地区文化创意产业协同发展的新路径是通过从实际情况出发,选择符合京津冀地区符合发展需要的重点行业进行突破,以产业协同成果共享的方式加快文化产业的发展。河北省与京津地区在产业协同发展除重点突破以外,还要充分利用整个地区传统产业的升级转型,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进行区域对接,充分发挥以市场为导向的文创产业功能配置,促成资本与文化附加值的积累,从而真正实现京津冀文化创意产业的整体竞争力的提升,形成符合时代发展特点的行业发展态势。

猜你喜欢
新路径协同发展文化产业
山东省旅游产业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协同发展探析
文化产业
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