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文娟
摘 要:民间美术这门课程在高职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中常设置为专业基础课程,旨在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艺术门类的同时更能深入生活,了解艺术的起源,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情趣、学习热情,为今后的设计工作提供最饱满的设计元素和情感体验。
关键词:民间美术;自主性;情感承载;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
在高职院校不断全面发展的今天,艺术设计专业几乎在各类职业院校得到了广泛推广,而让这朵艺术之花在学院中盛情绽放是作为一名艺术教师不能推卸的职责。
首先,为了让各类艺术专业能尽显其特色和特点,在开设各专业时,我们必须思考怎样让各门课程彰显其专业内容,并充分展露其艺术价值。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掌握相应的技术技能,同时也能体会其强大的社会价值,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民间美术作为各类平面设计专业中的一門专业基础课程,旨在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艺术门类的同时进入生活基层了解艺术的起源,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认识艺术的真谛,也更有效地提高学习的热情,为将来的设计工作提供最饱满的设计元素和理念。
何为民间美术?意指民间盛行的造型艺术,亦包含民间实用艺术或以传统民间工艺美术为内容的部分。实际上,其内涵应该涉及更宽泛的层面,它大量涉及以实用生活为主,富有文化内涵、艺术价值的非纯粹审美的内容和形式。使用“民间”这个概念有时候是指在当代社会中一些边缘化、非主流的东西,也指不太清晰而又沉淀下来的一些东西。这些东西又都出自普普通通的从事劳作,朴实无华的普通老百姓之手。
其次,民间艺术源自民间生活,更是学生最熟悉的环境,有着得天独厚的学习条件,能更好地引导学生的学习与理解。民间艺术是民族情感的载体,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母体与根基。同时,它也是劳动人民在劳动生产过程中自由发展的产物。它凝结着浓郁的乡土情结,孕育着浪漫的艺术想象。民间美术有很大的自发性,其初衷也是民众自身生活的直接需求,所以它不带商业目的,没有市场价格,从而更自然真实,不矫揉造作,只为妆点自我,美化生活环境。因此,民间美术作品更多的是按照人们对生活的直观感受和传统的审美习惯进行创造的。诸如民间剪纸、窗花、皮影,泥玩具中的泥虎等。这些都是随心所欲、无拘无束的作品,酣畅淋漓地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美好愿景。
然而,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学生对于民间美术的学习正是对这种情感的最好传承与发展,让它在现代生活中彰显其独特美感并发扬光大。情感是艺术创作与传播的重要因素,民间美术作品的产生也得益于这种情感的驱使。
情感表达成为民间美术作品的重点,也正是因为这种情感的渲染,更加刺激了民间的造物运动。我们的课程教学就不能拘泥于平常的理论讲解,应更多地走入民间,深入了解每一件作品背后的真实生活场景,用心去品读这些作品承载的深厚情谊。
再次,民间美术积淀至今,已然是一种民族文化的产物,人们在生活中需要有一些东西去承载,去推动这种艺术的发展。民间美术通常都是就地取材,因陋就简,身边有什么东西就做什么东西,譬如木雕、石雕、竹艺、刺绣都是这样诞生的。剪纸是我国最普及的民间传统装饰艺术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剪纸不仅表现了民众的审美爱好,还蕴含着民族的社会深层心理,在表现形式上有着全面、美化、吉祥的特征。同时,也是用自己特定的表现语言传达出传统文化的内涵和本质。所以,民间美术是生活的艺术,更是身边的艺术,是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
然而,民间美术课程的学习理应学习的就是这样的精神,这种能够专注做一样东西的精神和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一根线、一团泥、一根竹竿、一块石头就能承载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些都是对民间智慧的阐释,更是一种民族文化的传承。让这样的文化精神浸润着学生的心灵,滋养一生。
最后,民间美术教学亦是一种传承。作为基础教育中的美术课程,如何对其进行教育传承,则需要通过课程实施和教学引导全体学生去探寻祖辈们的审美追求,去思考何为美,去研究民间美术作品究竟美在哪里等问题。多通过社会实践课程去考证这些美好的饰物除去实用功能之外寄托的审美追求和独特的审美表现。
充分利用“互联网+”的销售平台来展示学生学习成果和再创精神是基于当今市场经济社会环境里的一种发展,也是学生通过学习努力实现自我价值的一种奋斗和追求。新产品的诞生凝聚着学生的积极创作热情,也体现了时代精神,属于“民间美术与现代生活”这一主题下的一种新的成果,而不应是自给自足农耕时代的再现。发展与创新是当下的主题,我们在学习前人的艺术精髓的同时更应有新姿态,抑或是在借鉴中重新诞生的文创新品。
作为一名艺术教师,帮助和带领学生深度学习是任重而道远的工作,在课堂上完成的教育传承,其育人导向的实施和深度是不够的,可谓必须强化深度学习,深入民众生活体验学习,长效实践创新学习,长期坚持不懈,推陈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