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高校经管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改革探索

2018-07-23 08:33唐志锋
艺术科技 2018年9期
关键词:经管类专业毕业论文应用型

唐志锋

摘 要:应用型高校经管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具有专业性、实用性、创新性和学术性的特点,培养定位要“貼近行业、贴近企业、贴近就业”,根据这些特地和培养定位,其培养模式要从专业引导、社会实践、选题、过程管理和考核方式创新等方面进行流程再造和优化。

关键词:应用型;经管类专业;毕业论文

0 引言

为进一步适应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必须加强应用型高校经管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改革探索,提升毕业论文在人才培养中的指向性和独特作用。

1 应用型高校经管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特点

1.1 专业性

应用型高校经管类毕业论文的专业属性,内容上要反映经济管理各行各业的现象与规律,形式上要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相结合。从内容上看,经管类包括经济学、管理学两大学科,涵盖当前经济管理各行各业的各个部门,是从宏观到微观的知识体系构架,每一个专业的毕业论文培养必须是这个行业发展的凝练和提升;从写作要求上看,不同于理工科的突出原理推导、逻辑演算、图形绘制等,也不同于文科长于文字叙述,要求形象生动,而在于突出时效性和科学性,既要尽可能地反映当下社会各行各业的经济发展状况,在分析时又要客观、严谨,遵循科学规律,文字的叙述性多于理工科,图表数据的支撑又多于文科。

1.2 实用性

实用性,体现在写作对象的限定性,毕业论文的选题必须能够反映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各种实际发生的现象及存在的问题,必须通过一定的经管类方法分析及解决问题,达到写作目的。同时,这种实用性也跟地域的特点有关,各个地方的区域经济发展问题不尽相同,各个地方有各自的区域特点、问题属性,应用型高校很多都是地方性高校,突出实用性就要更好地与各个地方的经济发展问题对接到位。

1.3 创新性

一篇好的毕业论文应该体现学生对社会经济发展变化的思考,它首先应该是学生自己学习知识、实践操作的成果,其次必须提出新观点、新见解。当前经济快速发展,社会日新月异,应用型高校在国家创新驱动战略的指引下,毕业论文的写作必须符合对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的培养要求。

1.4 学术性

应用型高校经管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虽然没有要求强调其学术论文的地位属性,但作为学术论文写作的基本训练,也要满足基本的学术规范。

2 应用型高校经管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培养定位

经管类学科分为理论型和应用型两大类,应用型的经管类专业培养应该依据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伟大实践,贴近社会生产、经济生活,以及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推进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使人才培养的供给结构与社会需求结构相适应,满足社会人才需求。经管类专业是专门研究社会大生产的运行与管理,从宏观的角度研究产业经济的发展,从中观的角度研究发展的载体企业,从微观的角度研究企业内部的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岗位。因此,学生应该学以致用,使毕业论文“贴近行业、贴近企业、贴近就业”,以达到写作的应用型要求。

第一,贴近行业。行业与专业对接,能够体现出它的专业性,特别是“互联网+”时代,各种新产业、新业态层出不穷,毕业论文的选题必须较多地关注和分析行业发展的各种情况,特别是新趋势、新问题。以外贸类等相关专业为例,毕业论文更多聚焦中欧班列这一新兴的外贸运输方式,即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倡议和当前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行业发展的具体情况。

第二,贴近企业。企业的地域特点、规模、所有制等情况各异,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主要是面向各种经营类型的中小微企业,更多的是民营经济发达地区的民营企业。这些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往往是“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这就要求毕业生对毕业后服务的企业应有尽可能多的了解,掌握“用得上”的技能,撰写毕业论文就是一个很好的途径。以民营中小企业众多的泉州地区为例,它们对本地毕业的经管类专业人才需求量非常大,但是毕业生在择业时好高骛远,就业过程中退而求其次,转向民营中小企业时,发现自身的知识能力不能很好地匹配,这些都跟对地方企业不了解、不熟悉有关。

第三,贴近就业。应用型高校的经管毕业生即将走上社会生产部门的任意一个岗位,将来他们所从事的工作就像一台运转的机器上的每一个齿轮,虽然细小,但是对它必须足够了解,才能发挥每一个齿轮的作用,保证每一次高速运转既不脱轨,也不卡壳。这就要求对精细化的社会实践进行分析总结,使毕业论文的内容反映每一份工作所处部门的情况、各个部门对于各个岗位的人才配置,以及各个岗位的能力需要。对于选择自主创业的毕业生,既当老板又给自己打工,更应该具备思考力和执行力,这些能力可以在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中得到进一步强化。

3 应用型高校经管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培养模式

应用型高校经管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培养模式,应该提升到毕业综合训练的高度,按照专业引导、社会实践、论文选题、过程管理、考核创新的流程开展。

3.1 专业引导

做什么、学什么、怎么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关键的地方是弄清楚“做什么”,这个专业学完以后从事什么行业、进入什么岗位,以出口来带动入口,突出培养的专业性,通过专业导论、课程论文、学年论文等,分学期推进并强化专业性要求。专业导论主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其带着问题学习;课程论文、学年论文突出学生问题分析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基础培养。第一学期,新生入学时学习专业导论;第一至第六学期,每个学期的专业课程进行适当的课程论文改革,把课程内容与社会调研相结合;第二、三学年的学年论文进行比较系统的论文写作及强化。

3.2 社会实践

围绕“专业”的相关社会经济发展实际,通过社会调查、兼职实习,撰写社会实践报告,了解行业、企业、职业岗位的发展情况与需求,为学生的毕业实习寻找合适的目标和机会,为毕业论文选题积累素材和经验,一方面提升应届毕业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

3.3 论文选题

(1)选题的标准。选题要体现应用型高校经管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特点,在理论研究、工程设计、软件工程、生产实践、社会调查等各类型毕业论文选题上,突出生产实践类和社会调查类的要求,两者应该占据选题的主要比重,同时鼓励将与专业相关的学科竞赛、双创比赛中的获奖项目提炼为毕业论文选题。

(2)选题的方式。采取个人选题和团队选题相结合的方式。个人选题按照传统的选题流程及材料要求进行;团队选题,除了传统的个人选题材料外,还要提交团队选题的总题目和子题目。经管类专业往往拥有比较多的校企合作企业,不管是在专业引导还是社会实践阶段,企业都比较欢迎较多的学生以团队的形式参与各个项目组的工作,这符合企业的实际业务需要。以团队的形式把实践中提炼出来的论文选题运用到毕业论文中,有利于学习实践与理论的结合,可提升选题的针对性,达到客观上有意义、主观上有见解的效果。

3.4 过程管理

(1)教师指导。毕业论文的指导教师要由校内外专业人员构成。随着应用型高校的转型发展,很多学校的专业都逐渐设立产教融合的专业指导委员会,由校内专家和校外各行各业拥有实践经验的高级人才构成,应用型畢业论文的指导也要按照这个原则来进行。校内教师负责日常的指导,特别是一些师资水平总体偏年轻化、缺乏企业实践经历的专业,可以安排年轻教师辅助校外企业导师,达到指导学生和强化自身学习的双重效果。校外教师在选题开题、论文修改、答辩等环节与校内指导教师一起给出建议意见,重点是做好实践层面上写作方向的掌控以及细节的雕琢,共同把握论文的专业性和实践性要求。

(2)重要节点检查。重要节点检查主要要做好开题报告、中期检查、定稿及评阅工作。开题报告要有企业导师的签字意见;中期检查要放在毕业实习后进行,结合毕业生实习内容,检查论文的完成情况;定稿及评阅重点检查论文内容与开题题目的契合度,防止论述材料的敷衍现象。

3.5 考核方式创新

(1)人员构成。答辩教师由校内专任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构成,每个答辩小组至少有一名企业兼职教师。

(2)考核方式。采取个人答辩和团队答辩两种方式,个人答辩仍是比较传统的答辩流程,即“个人自述+师生问答+教师打分”。团队答辩,先由团队负责人介绍项目总体情况,主要包括项目目的、成员分工、工作计划、总体成果等,各成员再根据分工内容进行答辩,答辩时间跟个人答辩一致,各成员答辩分数构成“为30%团队得分+70%个人得分”,这样有利于调动个人参与项目的积极性和团队配合的协调性。

4 结语

应用型高校经管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改革一定要立足于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在具体执行层面上要体现“贴近行业、贴近企业、贴近就业”的要求,进而打造专业引导、社会实践、选题、过程管理和考核方式创新一体化的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 蒋惠凤.经管类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中毕业论文质量控制研究[J].常州工学院学报,2014(4):60-65.

[2] 陈凤霞,谭佳黎,史元.关于提高经管类本科毕业伦文质量的探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3):101-104.

猜你喜欢
经管类专业毕业论文应用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本科毕业论文:取消还是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