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雅靓
摘要:中国传统儿童玩具历史久远,儿童玩具种类繁多,在众多古画中都有体现。现存绘画资料中留存下的竹马图像最早可以追溯到汉代。竹马作为一项体育活动,长期流传于我国古代,进入唐代以后,竹马这项运动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不管是男孩儿还是女孩儿都十分钟爱竹马游戏,竹马的制作也随着人们审美水平的提高变得更加精致,本文将结合中国古代绘画和历史文献记载对我国竹马从汉代到明清时期的发展演变历程进行深入分析。
关键词:儿童玩具;竹马;演变
中图分类号:K8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8)18-0070-02
一、中国传统儿童玩具溯源
从古至今,儿童是玩具的主要使用者,而玩具又占据儿童生活成长的一大部分,现在的儿童有各种各样的健身玩具、益智玩具等,那么,中国古代的儿童都有什么样的玩具呢?在中国古代,儿童的玩具种类也是很多的,广义上的玩具可以有两种分类方式,按照玩具的功能分类,可以将玩具分为观赏玩具、健身玩具、益智玩具、时令玩具、音响玩具等;按照玩具的制作材料分类,可分为食品玩具、泥玩具、金属玩具、布玩具、竹木玩具。而吕品田在《中国民间玩具概论》中将民间玩具大体分为戏耍、礼仪、祈禳、节令、四种类型。玩具不仅具有游戏功能,还具有教育意义,玩具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娱乐过程中的亲子感情交流。
中国古代绘画中记录了各种各样儿童游戏的玩具。从汉代画像石中发现,汉代玩具可以达到十余种,主要有投壶、蹴鞠等。《汉书·礼乐志》中有对风筝、竹马和假面玩具的明确记载,上述几种玩具基本可以一窥汉代玩具的风貌。唐代敦煌壁画中出现过竹马,南宋李嵩《货郎图》中的儿童玩具也是各种各样,有货郎鼓、风车、面具、灯笼、鹞子、不倒翁等,此中最容易辨认出来的是风车、风筝、不倒翁。同样是《货郎图》,苏汉臣的《货郎图》中也有不下十种玩具,如:毽子、陀螺、不倒翁等,《百子嬉春图》中呈现了狮子舞、击球、骑竹马、板球等儿童玩具。在宋人所画的《小庭婴戏图》和《秋庭婴戏图》中分别出现了棋类玩具、推枣磨和荡秋千、骑竹马等。明清时期也流传下了大量的《婴戏图》,图中出现了儿童骑竹马的场景。
纵观中国古代历史,儿童玩具的种类甚是繁多,而竹马作为众多中国古代儿童玩具中的一种,是最具代表性的一种儿童游戏之一,至今也在民间流传。
二、放眼看“竹马”
竹马作为中国传统儿童玩具之一,它的形象为什么是马头,而不是其他动物的形象呢?在中国古代,游牧民族最早将马用于族群的扩张和开疆扩土。征战时马是最重要的军事机动装备,马是士兵打仗的主要交通工具,在历史的发展中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可以说,马拓宽了人类的生存空间,也扩张了人类的野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处处可见马的踪迹。例如霍去病墓前的马踏匈奴以及历代帝王陵神道两侧石像生中都有马形象的出现,马在中华民族的文化中地位极高。马也是能力、圣贤、有作为的象征,古代的儿童也希望自己能骑马,可是儿童骑马会有很大的风险,因而他们就找来竹竿骑在胯下,幻想着这就是马,这样不但避免了骑马的危险,还满足了儿童骑马的愿望,虽然是一根小小的竹竿,以竹代马,可是这却满足了儿童渴望变成有作为的人的梦想。
儿童玩具中的竹马,可以归在戏耍玩具类别中。中国古代各个朝代都有对竹马的文字或者图像记载,本论文将从汉至清代以来各朝代竹马的演变进行梳理:
(一)汉代对竹马的记载
骑竹马这类游戏在历史上可以追溯到《后汉书·郭伋传》,此中记录:“始至行部,到西河美稷,有童儿数百名骑竹马,于道次迎拜。郭极在并州当官的时候,政绩很好,名气也大,他刚到西河美翟的时候,就有数百名儿童骑着竹马前来迎接他”。所以由此可以定义竹马最早出现在东汉时期。
(二)魏晋时期砖画中的“竹马”
敦煌佛爷庙湾36号魏晋墓出土的砖画上就画有儿童骑竹马的画面。一个孩童,上身穿着红白圆领短袖衣,下身全裸,弓步,一根竹马弯弯在胯下,他右手扶竹马,左手去拉母亲的右手,作扭头看母亲的姿态(如图1所示)。由此画可见,这个时期的竹马制作非常简易,仅有一根竹竿,儿童骑在胯下来回玩耍、嬉戏。
(三)唐代敦煌壁画中的“竹马”
晚唐时期敦煌壁画中有儿童骑竹马的情景。在敦煌晚唐第9窟的东壁门南,可以看到一幅一千多年前古代儿童骑竹马游戏的情景。画面内容描绘的是晚唐时期贵族供养人礼佛的情形,但在供养人行列中,一名贵妇的右下侧画了一个小顽童,他身穿红色花袍、内着裥裤、足着平头履,一条弯弯的竹竿放在胯下,小孩左手握“竹马”,右手拿着一根带竹叶的竹梢,作为马鞭。儿童向上抬头,调皮地仰望妇人(如图2所示)。大人很严肃地进行礼佛,一个顽皮的孩童骑着竹马在里面窜来窜去,整幅画面充满了生活气息。敦煌遗书卷中也出现不少有关于骑竹马的文字,比如《父母恩重经讲经文》就有生动描述了多名儿童骑竹马的愉快场面:“五五相随骑竹马,三三结伴趁儿”。从唐代遗留的壁画中可以看出,唐代的竹马依旧传承魏晋时期的竹马形象,制作简单,但出现了赶马之鞭(竹条)。
由于唐代壁画历史久远,不能完全反映当时的竹马发展,仅仅可以作为我们现在研究竹马的参考,但是可以从距离唐代最近的宋元时期来依稀了解唐代的玩具发展。
(四)宋元时期竹马的发展
宋代,竹马形象大量出现在众多婴戏图中,这一时期的竹马除了最原始的在胯下放一只竹子之外,也出现了造型比较复杂的竹马。宋元时期的竹马较之唐代的竹马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人们已有了对竹马进行装饰改造的意识,竹马不再是简单的一根竹竿,而是用竹子或用纸等做出马头的形象。现藏于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的一幅元明之际的《宫苑婴戏图》描绘在一座宫苑中,几组儿童在玩耍的情景。其中位于画面中间偏左侧,有两个儿童,分别身着红色和绿色衣服,正每人骑着一竹马。通过画面可知,此时的竹马更加精巧,不但有栩栩如生的马头,还有完整的缰绳,在竹马的后部,又牵拉一根横杆,杆头各有一轮,形似小车,使竹马运动起来更加便捷。著名的山西省运城上^芮城县元代永乐宫壁画中,在一幅元朝八仙渡海图中的吕祖上方,也绘有孺子骑竹马的形象(如图3所示)。
宋元时期也出现了一大批描写竹马的诗词。宋人诗中写“竹马”的,著名的要数苏轼《元日过丹阳,明日立春,寄鲁元翰》诗:“堆盤红楼细茵陈,巧与椒花两斗新,竹马异时宁信老,土牛明日莫辞春,白发苍颜谁肯记,晓来频嚏为何人”?像元代杂剧中,凡以战争为题材的戏剧,都离不开“竹马”这一道具,像《追韩信》等剧,常常见到踏竹马、骑竹马上等舞台提示。可见,这一时期的竹马已经慢慢演变为竹马戏。
(五)明清时期竹马的发展
清代画家金廷标《戏婴图》描绘一群儿童玩骑竹马打仗的游戏场面,画面上是两儿童扮作主将骑竹马对垒,一个儿童持矛进攻,另一个儿童挥槌应战。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馆的《升平乐事图》是清代佚名画家所绘,在画面的最右侧,两名名儿童正在骑竹马玩耍,分别骑白马和红马,马分为前后两部分,竹扎骨架,裱糊纸绢,分别挂在腰间,人在当中,如同骑马(如图4所示)。
观赏明代瓷器上的婴戏图,就能发现,画面上的儿童也有玩竹马的画面。明代婴戏图,宣德以前多为“庭园婴戏”,孩子们在庭园内活动。(如图5所示)其中有一个儿童骑着竹马来回奔跑,这时候,竹马的造型不仅仅有精致的马头形象,在尾端还装有小滑轮。
通过梳理可以更加形象的了解到竹马玩具从刚开始很简单的形态到后面通过种种改良,完善后比较成熟的形态,儿童骑竹马的需求使竹马玩具的形象越来越逼真。
三、结语
竹马是儿童玩具的一种,更是中国古代儿童玩具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汉代开始就有了对竹马的记载,竹马的制作从早期的就地取材,直接找来一根竹竿或者树枝,稍作处理就当做儿童玩具,满足儿童的需求,后来经济的繁荣促进了文化的繁荣,人们的审美水平也随之提高,会对玩具的样式及装饰进行改造,所以制作工艺也较为繁杂,进而竹马的形象开始丰富起来,也变得更加精致。我们用现代的视角和理念来看待竹马这一传统玩具,体会古人的信仰、习俗和工艺。就会觉得,古人制作工艺之精细,当时的竹马玩具由于在漫长的岁月中不易保存,大多消失了,但玩竹马这种游戏演变到现代,以民间社火的形式出现,表演者不但要有跑马的表演,还要打场子一边表演跑马,一边演唱地方小调、太谷秧歌、戏曲唱段等曲调,很受观众欢迎,古代竹马并不是消失了,而是以另一种形式得以继承和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