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翻译观下中国典籍英译的研究

2018-07-23 06:19吕姝婧
艺术科技 2018年1期
关键词:翻译策略

吕姝婧

摘 要:典籍凝结着中华文明的精髓,典籍翻译对于弘扬中国文化具有重要作用,但典籍英译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本文旨在文化翻译观的指导下探讨典籍英译过程中应使用的翻译策略,希望借此引起对中国典籍英译的重视,从而宣传中国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国。

关键词:文化翻译观;典籍英译;翻译策略

0 引言

中国典籍是五千年中华文明的结晶,这些优秀成果传承了中国文化,深深影响着华夏子孙。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我们不仅要实现经济全球化,还应实现多种文化的融合。中国典籍内容丰富,包括四书五经、诸子百家学说等,可以说是全人类的精神财富,为此我们要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中国文化要走出去,这就需要将其翻译成其他语言,而英语作为当今使用最广的语言,因此中国典籍的英译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1 中国典籍英译的研究现状

20世纪以前,中国典籍主要是通过外国传教士传播的,像辜鸿铭、林语堂等翻译中国典籍的中国学者不多。进入新世纪之后,随着中西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中国典籍英译的研究呈现出迅猛增长的势头,越来越多的中国典籍被译为英语,并且关于典籍英译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成果也日渐丰富。目前,有不少来自国内外的学者从事中国典籍英译的工作。迄今,已召开了五届全国典籍英译研讨会。并且一批典籍英译专家在这一领域做了许多扎实的工作,极大地推动了这个领域的发展。此外,中国新闻出版署从20世纪末开始组织《汉英大中华文库》的翻译工作,為海内外有志从事中国典籍翻译的学者提供了一个平台,也促进了中国文化的对外交流。目前已经出版了数十种中国文化典籍,如《大中华文库》《儒家经典译丛》《红楼梦》《楚辞》等。尽管典籍英译领域已取得了不小进展,但能够胜任这类高难度、高要求工作的人才并不够多,愿致力于典籍翻译和研究的人员很少。作为外语学习者,笔者希望对典籍英译这一领域进行一些探索和研究。本文拟在文化翻译观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研究,以求在保持民族特色的前提下探讨中国典籍英译的策略。

2 文化翻译观

文化与语言相互影响,文化包含语言,语言又是文化的载体,体现着民族的文化。翻译的实质应该是在交流语言的同时传递语言承载的文化。它不是单纯地把一种语言译为另一种语言,而是要精确地传达出语言中所蕴含的文化。

“文化翻译”这个概念是由社会人类学家埃德蒙·里奇提出的。文化翻译指的是翻译要在文化的大语境下来进行,主要探讨文化和翻译的实质联系。换句话说就是从文化研究的角度来研究翻译。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许多学者从不同的文化研究角度来研究翻译问题。他们主张把文化纳入翻译研究中,这标志着文化翻译观理论的基本形成。

文化翻译观要考虑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译者要了解文化的深层蕴含,还要了解语言表层含义的异同。例如,中国人认为“狗”通常含有贬义,如“狼心狗肺”“狗咬吕洞宾”等。而西方人却把“dog”(汉译:“狗”)视为“人类最好的朋友”。例如,Every dog has his day(汉译:人皆有出头之日)、lucky dog(汉译:幸运儿)等。如果在中国文化中把人比作狗则是极大的侮辱。

3 中国典籍英译的翻译策略

从文化翻译观的角度看,不能将翻译简单看作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还应包括两种文化模式的转换。在这一指导下,我们在进行中国典籍英译的过程中可采取异化策略。第一,采取异化策略是文化对等观念的需要。文化对等主张不同文化之间是平等的,因此每种文化都应受到同等的尊重。文化对等观要求译者应最大限度地忠实于原文。英译过程中还要采取异化策略以尊重外国文化,在平等的基础上真实地反映异国文化正是读者阅读译作的目的。第二,如果采用归化策略,或许会扭曲原文,丧失民族特色。因此在翻译中国典籍时采取异化策略,能保留我国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等,使读者读到原汁原味的我国典籍作品译本,以便能够更好地领略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

上述原因表明我们在典籍英译时应采取异化策略,在翻译过程中使用“中国英语”,葛传椝在1980年首次提出这一概念。汪榕培认为中国英语是中国人在标准英语的基础上使用的具有本国特色的英语。之后,李文中、贾冠杰、向明友等人也作出了相似的论断,论述了中国英语的客观存在以及存在的意义。在异化策略中使用中国英语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首先,中国英语能增进外国对我国的了解。中华文明经过五千年的积淀,形成了我们独特的文化,中国英语能更加准确生动地定义中国文化。例如,对中国文化影响深远的儒家思想(Confucianism)和功夫(Kung fu)等这些中国英语,能让外国人更准确地了解中国国情。其次,中国英语能够弥补典籍英译中的“文化空缺”问题。中西文化存在诸多不对应现象,致使出现文化空缺词。我国许多真正有民族特色的东西,在英语中是找不到完全对等的表达方式的。这些词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在翻译的时候,可以采用音译、语义再生等手段将其译成中国英语,如太极(Tai ji)、叩头(kowtow)等,采用中国英语能大大减少译者的辛劳,并且能有效填补英汉文化差异造成的文化空缺。

4 结语

中国典籍英译对于传播中国文化有重要意义,因此在文化翻译观的指导下,我们在典籍英译过程中可采用异化策略,适时使用中国英语。在此需要注意的是中国英语并不是中国式英语。中国式英语是中国英语使用者受母语负迁移的影响形成的不合规范、不合英语习惯的英语。而中国英语以标准英语为基础,是可被广泛接受的,是中西文化翻译时的必然产物。

参考文献:

[1] 李文革.中国文化典籍中的文化意蕴及其翻译问题[J].外语研究,2000(1).

[2] 李文中.中国英语与中国式英语[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3(4).

[3] 陆莺.论异化翻译的最优化[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2).

[4] 徐珺.古典小说英译与中国传统文化传承[M].长春:吉林出版集团责任有限公司,2005.

猜你喜欢
翻译策略
浅析《书剑恩仇录》英译本的翻译策略
翻译目的论指导下的英语电影片名翻译
浅谈青岛市公共标识语英译现状及翻译策略
《作者自述》两个译本的对比赏析
原型理论和广告英语的翻译
汉语叠词及其英译
国际会展用语特点及口译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