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湖
摘要:王晓波的《雨殇》足以让我们走进他的诗情世界。让人读到的是情感、情思、情怀三个层次渐进的维度。情感、情思、情怀的书写,构成了诗人创作轨迹和生命体验的三种进阶。
关键词:情感;情思;情怀
中图分类号:I20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8)24-0013-01
一、前言
诗人的行走被誉为是诗意的栖居。那是被诗化了的过程,而成果往往也集结于其笔端书就的诗篇。
王晓波的《雨殇》,足以让我们走进他的诗情世界。诗歌与情感的关系,文艺评论界都已有深刻论述。而王晓波的诗,让人读到的是情感、情思、情怀三个循序渐进的维度。情感、情思、情怀的书写,构成了诗人创作轨迹和生命体验的三种进阶。
二、情感:抒胸臆的原生之美
自然界的花、树、鸟、虫、鱼,气象中的星、月、虹、风、雨、雪,季节里的春、夏、秋、冬,还有都市与村庄、节气与洋节、乡愁与爱恋、母亲与情人、故土与境外、当下与未来,都是王晓波书写的对象,他在作品《梅花的讯息》《萤火虫》《沉香》《天堂鸟》中也掩盖不住直抒胸臆的表达。这些诗篇分别通过自然界的生机(绽放的梅花)、生灵(飞舞的萤火虫)和生命(结香为茶的沉香叶和渐飞渐远的天堂鸟)抒发了对生活的希望与欣喜、相聚的眷恋与期待。这些在诗歌作品中最常见的立意,在诗人笔下,依然一丝不苟地得到细腻的呈现,而且这种细腻,置于特定的气象环境中,没有丝毫的违和感:如《狮子座流星雨》《上弦月》《虹》《椰风》《雨声》《听雪》等等,这些诗篇均是诗人在爱情相思中的坚守,是穿透时光岁月和无垠风雨的凝望。
此外,还有《因为春天》记录了忘年之交的纯真友谊,《夏日意象》追逐着一如既往的恣意盛放,《秋风》里对岁月流逝的无尽怀想,《凌晨的雪乡》中的天伦之乐。情感是诗歌创作的天然命题,王晓波作品中的爱情、亲情、友情、乡情,无一不呈现了一种原生态之美。
三、情思:有思考的追索拷问
诗歌的叙事和表述,或温婉细腻,或质朴无华,或酣畅淋漓,往往因诗人的个性特质、语言特点及所处的特定情境而呈现不同风格。王晓波的诗歌有一种阴柔之美,其爱情诗频繁地进入评论家的视野。
然而,感性的创作体验并不妨碍他成为一个思考者,从他的作品中我们不难看到那些充满理性思考和追索拷问的诗篇:如《夜读鲁迅》就集中表现了诗人对过去曾收录在全日制课本里的多篇鲁迅作品悄然“退出”教科书的惋惜、忧思,但又見繁华街市无名书报地摊出现盗版《鲁迅全集》而涌现的惊喜与信心。可见,诗人不仅着墨闺阁欢愉、文人雅聚及其绵绵相思,除了念叨叫“梅或者荷”的女子,也会关注生活中的摊贩走卒、关注教育领域的顶层设计和市井百姓的阅读取向。
《平常心》在坦然直面生活的卑微中,却掌握了一套豁达乐观的处世之道;《冷暖自知》那份恰到好处的沉稳与淡定,是经过了思考的一种价值取舍和择言之选。
此外,还有《都市》《家书》《新月》《心雨》等作品中对城市外来务工者的迷惘和外出打拼的心路历程、留守妇儿家庭的惆怅与无奈,对于过度城镇化的隐忧,这些都倾注了王晓波的忧思与关注,甚至他会不顾诗人的温婉含蓄,直接地发出他震耳发聩的追索拷问。《太阳雨》里的无邪童言和成人发问让诗人陷入了对人生、对生命的思索,也禁不住发出了迷惘无助的人类身陷劣境何以自处的诘问。对生命的追问和对人生的思考,更彻底的还有他的《夜的臂弯》。
四、情怀:最质朴的家国情怀
诗人作为创作主体,以其视域划分,大多有着“小我”“中我”“大我”三种角色。王晓波的作品涵盖了纯粹的个人情感体验、生活的理性思考以及家国情怀的文化自觉,所以说是兼具了“小我”“中我”“大我”的三种角色担当。
他的作品,有充满中国传统文化气息的节气和节庆元素:《立春》《七夕》《端午,缅怀诗魂屈原》《新年钟声》《春节,是一种温暖》。此外,“什么也不想,出神凝望天际/你在收拾行旅计算远行和归程/此刻神马飞驰,喜羊即将来临”(《远方》)是他在辞旧迎新的除夕夜的新年祈愿,“洋流,已经回暖/冰封的海平面生机勃勃/渔汛?渔歌还有赶海吆喝的号子/瞬间传遍渔村的每个角落”(《绽放》)是他为开渔的渔民而欢欣雀跃……这些充满喜感的作品为数不少,以它的生命张力在绽放一种质朴的情怀。《千年的月》也以无穷的张力,如数家珍般呈现满满的文化自信。从老百姓的辞旧迎新、到沿海乡民的渔猎生计、到穿越千年的厚重历史,这些无不是诗人最质朴的家国情怀。
值得一提的是,他的家国情怀,既有追源溯流对历史的敬畏,又关注当下并不惜以诗为喉舌,发出自己的声音:《一条咳嗽的鱼》以拟物的手法,针砭时弊地直指城市雾霾污染的严重性;长诗《雨殇》更是无情地揭露、鞭挞了现代科技对环境的伤害、对生态的破坏,让“地气长为云,天气降为雨”的自然循环演变为了“雨之殇”,读来让人扼腕。
无论是原初的情感、理性的情思,还是质朴的情怀,凝聚于诗人笔端的诗情,汩汩地流淌于他的所有创作,与诗人最直接的对话莫过于阅读他的诗篇,方可走进他诗情的世界。读诗悟情中,随诗人的笔端行走于字里行间,方可窥其愈行愈浓的诗意栖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