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小慧
摘 要:中药临床药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以患者为对象,研究中药及其制剂与名体相互作用及合理、有效、安全用药及应用规律等方面的综合性学科,是目前为止研究处于起步阶段的学科。中药临床药学的服务是以患者为主体,是为了满足各种不同患者的个体差异和复杂多变病情的防治需要,从而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同时,还要运用现代的药剂学、药理学及药物分析等技术和方法,对传统中医中药用药过程进行监测,对传统中药性味、归经等理论加以解释,证明了传统中药药性理论的科学性。中药临床药学是中医药与现代医学、药学相结合而发展起来的新学科,从大学科方向来说,也是临床药学的一个新分支,其核心是中药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合理性。
关键词:中药;临床药学;发展现状;展望
引言
当前我国各类综合性医院的临床药学工作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尤其是在一些采用化学药品进行临床治疗的科室当中,临床药师所起到的作用也越来越得到广大医务人员及患者与家属的认可,实现了对药品的合理化应用。而对于重要临床药学尽管也逐渐得到了相关中医药专家的重视,然而发展速度却不尽理想,未能够深入开展。对此,下文也将重点就针对重要临床药学工作的具体实践展开相关的探究分析,希望能够为有关同行提供一些有益帮助。
1中药临床药学的内容
1.1中药煎煮方法
中药煎煮方法看似简单,但真正能煎好药的患者并不多。据笔者调查,有些患者对一般的药会煎一两个小时,有的嫌麻烦会将先煎、后下等药一同煎煮,有的药煎好后没及时将药液倒出。煎药方法不仅直接影响药物疗效,如大黄的煎煮;也可直接影响服药安全,如附子的煎煮。因此,药师发药时要对患者详细说明煎药方法,特别是需先煎、后下、烊化、冲服、另煎等用法更要认真交待。如某院进修生调配大黄时,无论药方上是否注明后下,均作“后下另包”,理由是大黄为泻下药,如不后下,为什么要选择大黄?分析:存在这种认识,中药学而言可能是对大黄的功效不熟悉;从中药化学而言是对大黄蒽苷类和鞣质类的比例会因煎煮时间的长短而发生动态改变,从而造成泻下功效发挥也存在动态的过程不了解。
1.2中药名称
因历史、地域等原因,中药存在一药多名,同名异药等理象,给中药的临床运用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宋代滕伯祥《走马急疳真方》所用药名皆用隐名,如肥儿丸:化米先生、绶米帶、风梭御史、滴胆芝、脾家瑞气、大通绿,其实就是神曲、麦芽、使君子、黄连、槟榔、木香。著名生药学家谢宗万教授认为,一药一名可以使中药名称规范化。中药名称规范化是保障临床用药安全的有效手段之一。处方中常见的药名不规范现象有简化、缩写、合写、谐音等,如金银花写为双花,射干写成寸干,焦麦芽、焦神曲、焦山楂写成焦三仙,白鲜皮写成白癣皮等。由此,各大中医院根据临床实际情况编写了本院的《处方应付》,在对本院中药名称做到名实相符上发挥了积极作用,并可进一步促进产、销、用都统一使用规范名称。
临床中可见患者咨询书上或外院医生开具的处方名称,如土北芪、土狗、水翁树皮等,对一些常见名称,药师可向患者作详细解答,对一些少见或属地方习用名的可查阅相关资料,可以确认的,予以解答;不能确认的,应让患者回开方医生处咨询确认。如因药名而导致用药错误,可能达不到所要的效果甚至发生不良反应,如荠苨误为明党参。部分医生对中药名称和炮制不够熟悉,会发生因药名相似写错用错情况,如五加皮和刺五加等。
如某医生给患者转开处方时,误将熟大黄认为大黄炭,患者与医生沟通后,医生仍然坚持。分析:医生对大黄的炮制品和本院大黄炮制品不熟悉。常见的大黄炮制品有生大黄、熟大黄、酒大黄、大黄炭,功效的发挥方向有别。
1.3中药功效
中药的功效应用是中药师掌握的核心内容。因此,中药师的基本技能之一是熟悉中药功效,以保证用药安全、有效。如电子处方:瓜蒌皮15g,连翘20g,盐牛膝20g,板蓝根20g,广藿香10g,甘草6g,竹茹10g,紫菀15g,紫苏子15g,浙贝母10g,苦杏仁10g,麻黄10g。4剂。分析:如果对中药功效不熟悉,会认为本方没有问题而配药发给患者。如果掌握了中药功效,就会第一时间觉得盐牛膝使用不合适。盐牛膝的功效是逐瘀通经,补肝肾,强筋骨,利尿通淋,引血下行,与本处方止咳化痰、利咽平喘功效无关,也没涉及反佐等特殊配伍。经与医生沟通,盐牛膝为输入错误,当为广东土牛膝。
1.4中药质量
中药质量是决定疗效的重要方面。中药入库时主要使用抽检的方法,难以面面俱到,到了中药房,经过中转仓加药,中药师调配、核对发药等层层把控,便能对中药质量进行比较全面的控制。特别是中药师的调配,每一味中药、每一小包装的中药都过手,可以检验药材的质量。中药的日常养护更是一门独立的学科。
2中药临床药学工作存在的问题
2.1中药临床药学专业人才短缺
当前,就我国中药学专业的结构现状来看,无论是学历还是职称都相对较低,专业知识未能够及时更新。而且在许多医学院中也并未开设中药临床药学专业,就国内一些医学院校所招收的本科生与研究生,其研究方向仍多为化学方向,与同等学历水平的临床医生相对比而言,缺少丰富的临床经验与操作能力。中药师们也经常会自觉专业能力不过硬,在开展中药临床药学工作时常常受阻。
2. 缺乏对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有效监测
大部分的中药成分目前还都未得到科学验证,因而在注射中药药剂之时需注意在持续用药之时需额外新增间隔液,考虑到对中药注射剂所采取的监管措施还很不足,在实际的临床应用过程当中也都还未能够做到对各种不良反映的有效监测。常常会出现错报、漏报等情况,即便是在搜集上报以后也并未能够及时向临床反馈,因而在临床上对于中药注射剂的监测工作还开展的还很不完善,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对于中药临床药学工作的开展效果造成了不良影响。
3基于现状的改进和展望
3.1加强实践,多方面培养合格人才
转变观念,开展中药处方点评工作,参与临床查房及门诊坐诊、积极收集重要的不良反应案例,遇到相关不良反应及时上报,通过不断的收集整理,积累经验,为完善理论体系提供基础。通过培养基地的专业培养,加强临床中药师的专业责任感。
3.2加快推进中药临床药学服务模式
在中药临床药学服务模式进一步推广中,我们首先要清楚地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像目前很多常见的问题:学科体系的不完善、临床药师紧缺,在实践中完善和重新认识中药临床药学学科的性质、内容、任务、方向与步骤问题。我们在加强学科体系建设的同时,应该深刻发觉内涵建设,不能全盘吸收照抄西药的药学服务,因为中医药的特点决定了两者的差异。国内卫生部门应该做好中药临床药师的培养工作,首先遴选出一批合格的带教医师,根据中药师自己的特点进行选择不同的方向,全面多层次的进行人才培养工作。
结束语
作为起步较晚的中药临床药学,应加强自身的弱点和不足之处,坚持以临床用药安全、有效、合理为目的,加强复合型人才培养。不仅要继承传统的中医药思想,注重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深入研究中医药理论,掌握中药临床运用原则,还要打破传统中药工作模式,主动探讨如何才能更好地适应现代用药需求,提高服务技能,注重临床实践工作,发挥中药临床药师的作用,为医院合理用药,提高医疗质量做出不懈的努力。
参考文献
[1]梅全喜.中药临床药学工作开展现状与未来发展的策略[J].中国药师,2015,18(6):952-957.
[2]方瑞华,戴建锋,陆树萍.医院中药临床药学工作的实践与探索[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23(7):151-152.
[3]黄爱招.关于开展中药临床药学的分析与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10):199-200.
(作者单位:浙江生创精准医疗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