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丽,吕伟伟,孙勇,王永勖,刘玉波,韩云鹏(吉林市林业科学研究院,吉林 吉林 132013)
黄榆(Ulmusmacrocarpa)又名大果榆,榆科,榆属,落叶乔木,高达20 m,胸径30 cm。分布于我国东北及华北、西北部分省区,朝鲜、俄罗斯也有分布。是长白山区针阔混交林组成树种之一。
本文以吉林地区4个黄榆集中分布区为对研究象,通过采集果实、测量与分析果实大小、千粒质量,来确定大果型黄榆优树。
1.1 采集地概况
采集地为吉林地区四块黄榆分布集中地点。位于吉林省中部,东北腹地长白山脉,长白山向松嫩平原过渡地带的松花江畔。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季温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年平均气温3.9 ℃,1月平均气温最低,一般在-18 ~-20 ℃;7月平均气温最高,一般在21~23 ℃。全年平均降水量650~750 mm,全年日照时数一般在2 300~2 500 h。果实采集地4个地点见表1。
表1 黄榆果实采集地点
1.2 果实采集及测量分析
黄榆果实于挂果年份5月末至6月初采集,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成熟母树,采集树冠中部饱满的果实。每个采集地点选择母树10株,各母树采集的果实单独存放,标记树号、采种地点、时间、母树生长状况等信息。将采集果实置于阴凉处晾晒,并经常翻动,经5~7 d后进行测量。
利用游标卡尺测量果实的长、宽。每个单株测量30粒,30粒果实长、宽分别进行平均,平均值作为该单株果实的长与宽。每个采集地测量10株,每株30粒,每个采集地总计测量300粒。利用SPSS软件进行分析,确定大果型黄榆优树。
千粒质量的测定采用百粒法,即从每株纯净果实中随机取出100粒为1组,分别称取同一采集地内10组数据,据此计算每个采集地的果实千粒质量。利用SPSS软件进行分析,确定果实大小与千粒质量是否存在相关性。
2.1 果实大小
利用游标卡尺进行黄榆果实长、宽的测量。
对测量结果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见表2、表3。
表2 不同采集地果实长方差分析
表3 不同采集地果实宽方差分析
由表2、表3的方差分析得出,黄榆果实的长和宽在不同采集地间均存在显著的差异。
为了确定哪个采集地种子最大,对四个采集地果实均值进行多重比较,结果见表4。
表4 4个采集地黄榆果实大小多重比较
由表4多重比较结果可以看出,4个采集地果实的长,东团山、小白山间差异不显著,东团山和小白山与黄榆乡、松花湖间差异显著,黄榆乡与松花湖间差异显著;四个采集地果实的宽,东团山和黄榆乡差间异不显著,东团山和黄榆乡与松花湖、小白山间差异显著,松花湖与小白山间东团山、黄榆乡、松花湖东团山、黄榆乡、松花湖差异显著;四个采集地果实的长宽比,东团山、黄榆乡、松花湖间差异不显著,东团山、黄榆乡、松花湖与小白山间差异显著。
由表4可以看出,松花湖采集地黄榆果实长34.77 mm、宽28.8 mm是最大的,其次是黄榆乡采集地果实长29.94 mm、宽25.4 mm,最小的则为小白山采集地果实长29.06 mm、宽21.7 mm。
由表4可以看出,松花湖采集地黄榆果实长宽比最小,说明该处果实最接近圆形,当然东团山、黄榆乡、松花湖间果实长宽比差异不显著,也说明东团山、黄榆乡果实亦接近圆形。
综上所述,松花湖采集地黄榆果实最大,最接近圆形,形态更似于“金钱”,更适于园林绿化观赏,故确定松花湖采集地为选择大果黄榆最佳采集地。
为了确定采种优树,对四个采集地的母树果实进行分析,结果显示:
松花湖采集地7号母树所测量的果实长39.62 mm为最大,而且经过多重比较分析后7号母树的果实长度和其他母树有较大差异。
7号,9号、10号母树的果实宽度在整个松花湖种源当中占有比较大的优势,并且三者之间的差异较小。
8号母树的种子长宽比最大且和其他9株母树存在较大差异,9号母树种子的长宽比最小且和6号和10号差异较小。
经综合分析,确定松花湖7号、9号、10母树果实从观赏角度为最优。
黄榆乡采集地1号母树所测量的果实长和宽都是最大的,分别为33.99 mm和26.64 mm经过多重比较分析后1号母树的果实不论是长还是宽都与其他母树有较大差异。
1号和2号母树的果实在整个黄榆乡种源中占有较大的优势,二者之间差异较小且与其他母树之间存在较大差异。
小白山采集地2号母树所测量的果实长33.71 mm为最大,经多重比较分析后2号与6号母树的长差异较小与其他母树的差异较大。
2号、6号母树的果实宽度在整个小白山种源当中占有比较大的优势,并且二者之间的差异较小。
东团山采集地1号母树所测量的果实长32.29 mm为最大,宽29.95 mm为最大,经多重比较分析后1号母树的长与4号母树差异较小与其他母树的差异较大;1号母树的宽与其他母树的差异较大。
综上所述,1号母树的果实在整个东团山种源当中占有比较大的优势。
2.2 果实千粒质量
将在不同采集地采集的黄榆果实去除杂质以及干瘪未成熟的果实,纯净度达90%以上,按照千粒质量的测定方法,获得不同采集地黄榆果实千粒质量,见表5。
表5 黄榆不同采集地果实千粒质量 g
表6 不同采集地千粒质量的方差分析
由表6知,不同采集地黄榆果实千粒质量的变异系数均相对较大,其中小白山的变异系数最大,说明小白山所采的10棵黄榆果实千粒质量之间差异较大,千粒质量最小的只有74.4 g,最大的达到了158.2 g;变异系数最小的为松花湖所采果实,株系间千粒质量差异相对较小。黄榆果实千粒质量在不同采集地间相差较大,介于74.96~120.88 g。
由表7方差分析得知,黄榆果实千粒质量在不同采集地间均存在显著的差异。其中,黄榆果实千粒质量以松花湖的最高,为120.88 g,其次为小白山,果实千粒质量为120.14 g。黄榆乡千粒质量最小,为74.96 g。由此可见,黄榆果实千粒质量不同采种地间存在较大差异。
黄榆果实大小与千粒质量存在正相关。在四个采集地中,松花湖黄榆果实最大,且千粒质量最大。
3.1 经测量与分析,确定不同采集地黄榆果实大小存在显著差异,松花湖采集地果实最大,平均长34.77 mm、宽28.8 mm;不同采集地黄榆果实千粒质量存在显著差异,松花湖采集地果实千粒质量最大,为120.88 g;黄榆果实大小与千粒质量存在正相关。松花湖区可作为大果型黄榆种源采集地。
3.2 经综合分析,确定松花湖7号、9号、10号单株果实最大,果实长介于35.15~39.62 mm,宽31.42~32.44 mm,从观赏角度为最优,可视为大果型黄榆最优单株,可进行采种繁育家系苗木或采穗条通过嫁接、扦插、组培手段繁育成无性系。
3.3 关于大果型黄榆的果实大性状能否稳定遗传,我们将开展进一步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