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文,蒋志成,倪兆睿 (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甘肃 张掖 734000)
枸杞(LyciumbarbarumL.)属茄科多年生落叶灌木,较耐寒、耐盐碱,在pH值不超过8.5的情况下均能正常生长,是我国西北地区广泛栽培的经济、生态建设、盐碱地造林的先锋树种之一[1,2]。是名贵中药材和高档保健食品,具有提高人体免疫力和延年益寿等多种药效[3]。目前全国枸杞栽培面积达到3.07万km2以上,主要分布于内蒙古、新疆、青海、河北等地。蒙杞1号果实鲜红透亮,形状为长圆茄形,鲜果平均纵经3.56 cm,横径1.38 cm,果肉厚0.146 cm, 鲜果千粒质量1 686.1 g,鲜干比3.9∶1;鲜果采摘期长。蒙杞1号和宁杞1号相比果实体积增大2倍以上、果肉厚度增大28%、果实千粒质量增加994.9 g、鲜干比提高4.8%。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查测试中心进行枸杞干果品质化验,从检验报告对比分析,蒙杞1号的总糖含量为65.9%,高于宁杞1号的64%,还原性糖为64%,高于宁杞1号的52.2%,可滴定酸含量也高于宁杞1号;另外,维生素、胡萝卜素、氨基酸、钙、铁等均与宁杞1号基本持平。蒙杞1号抗性强,在盐碱土、沙壤土、壤土上均能良好生长,尤其在pH值7.6的碱性土壤上生长正常,没有发现枝条抽条、冻害现象。在抗寒、抗旱、耐盐碱方面与宁杞1号相当[4]。本试验通过对粗度D<0.30 cm、0.31≤D≤0.45 cm、0.46≤D≤0.6 cm、D>0.6 cm等4种规格的枝条,分别进行10~18 cm、18.1~26 cm、26.1~34 cm截留长度的短截处理,观察分析不同剪截长度对萌芽数量、近芽距、新梢数量及新梢生长力的影响,探讨蒙杞1号不同粗度1年生枝的适宜剪截长度。
试验地位于甘肃省景泰县草窝滩镇,面积0.35 hm2,地势平坦。景泰县位于甘肃省中部,介于103°33′—104°43′ E,36°43′—37°38′ N,东濒黄河与靖远县、平川区相望,南与白银区、皋兰县及永登县交界,西与天祝藏族自治县及古浪县毗邻,北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及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接壤, 地势呈西南高,东北低,山峦丘陵约占全县面积的3/4。受地形、气候等因素的影响,辖区内土壤类型多样,主要有灰钙土、淡灰钙土、荒漠灰钙土和风沙土四种类型,土壤次生盐渍化严重[5],植被主要为荒漠化草原植被。景泰县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属典型的温带干旱大陆性气候,主要特点是冬冷夏热,昼夜温差较大,干旱少雨,蒸发量较大,风沙日数较多。全年日照2 726 h,是全国光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气候干燥,年平均气温10 ℃,最高气温35 ℃,最低气温-20 ℃,无霜期159 d。年平均降水量217.54 mm,受季风气候的影响,降水主要集中在4—9月,降水量占年降水的90%。景泰县多西风,其中各月最多风向除3—4月为北风,7—9月为南风外,其他各月均为西风,平均风速为1.9 ms-1。
试验材料选自景泰县玉杰公司枸杞品种园内的4年生蒙杞1号,株行距1.5 m×2 m。
修枝剪、直尺、标签、记号笔、锯子、游标卡尺(精度0.02)。
试验采取结果母枝粗度D<0.30 cm、0.31≤D≤0.45 cm、0.46≤D≤0.6 cm D>0.6 cm;3种截留长度处理(a处理10~18 cm、b处理18.1~26 cm、c处理26.1~34 cm),每种处理设5次重复,统计分析各处理对萌芽率、新梢数量以及成枝力的大小,评价各处理对蒙杞1号生长指标的影响,探讨不同粗度结果母枝适宜的截留长度。
2014年的3月25日—29日用修枝剪对蒙杞1号的结果母枝粗度分别D<0.30 cm、0.31≤D≤0.45 cm、0.46≤D≤0.6 cm D>0.6 cm,进行3种不同强度的截留处理。
5月1—4日对不同处理的枝条标记并用游标卡尺、直尺以及计数的方法进行测量统计,测定与统计的内容包括枝条粗度、长度、萌芽数量。
5月19日对标记的枝条用直尺和计数的方法进行测量统计,测定与统计的内容包括萌发新梢数量以及长度的测量统计。
试验所得数据用Excel2003和SPSS软件进行分析,数据分析方法采用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
由表1可知,不同处理对粗度D<0.3 cm、D>0.6 cm结果母枝上的萌芽率表现为c处理>b处理>a处理,随着截留枝条长度的增加,结果母枝上的萌芽率基本呈递增的规律,其中粗度大于0.6 cm结果母枝上的萌芽率高达47.50%。不同处理对0.31≤D<0.45 cm结果母枝上的萌芽率表现为a处理>b处理>c处理, 随着截留枝条长度的增加,结果母枝上的萌芽率基本呈递减的规律。b处理对0.46≤D≤0.6 cm结果母枝上的萌芽率的影响最大,高达30.20%,比a处理的萌芽率多5.9百分点。
表1 不同处理对枝条萌芽率的统计
由表2可知,不同处理对粗度小于0.3 cm结果母枝上的新梢数量为c处理>b处理>a处理,随着截留枝条长度的增加,结果母枝上的新梢数量基本呈递增的规律。
表2 不同处理新梢数量的S-N-K多重比较
方差分析结果表明,a处理与b处理和c处理之间差异显著,b处理与c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其中c处理最大,说明b处理和c处理对粗度小于0.3 cm结果母枝上促进新梢数量增加有明显的作用。不同处理对0.31≤D<0.45 cm、D>0.6 cm枝条的新梢数量为c处理>a处理>b处理,随着截留枝条长度的增加,两种粗度枝条上的新梢数量基本呈开口向上的抛物线曲线的规律,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对0.31≤D<0.45 cm结果母枝各处理之间不显著,对于粗度大于0.6 cm的结果母枝,a处理和b处理与c处理之间显著,a处理与b处理之间不显著,说明c处理对结果母枝的新梢数量的增加促进作用更大。对于0.46≤D≤0.6 cm的结果母枝a处理和c处理与b处理之间差异显著,a处理与c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b处理表现最大。由此可见,b处理对结果母枝的新梢数量的增加促进作用更大。
由表3可知,不同处理对D<0.3 cm、0.31≤D<0.45 cm、D>0.6 cm结果母枝的成枝力表现为c处理>b处理>a处理,随着截留枝条长度的增加,枝条上成枝力基本呈递增的规律。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对D<0.3 cm、0.31≤D<0.45 cm结果母枝,各处理间差异性不显著,可见,各处理间对枝条上的新梢生长力的影响不大;对粗度大于0.6 cm结果母枝表现为a处理>b处理>c处理,各处理之间差异性显著,c处理表现最大,可见,c处理对粗度大于0.6 cm结果母枝的成枝力有促进作用,随着截留长度的增加,促进作用愈加明显。不同处理对0.46≤D<0.6 cm枝条的成枝力表现为b处理>c处理>a处理,随着截留枝条长度的增加,枝条上的新梢生长力基本呈开口向下的抛物线的曲线规律。方差分析结果表明,a处理与b处理和c处理显著,说明b处理和c处理对枝条上的成枝力的影响较大。
表3 不同处理对不同粗度枝成枝力的S-N-K多重比较
注:成枝力指形成枝条的平均长度
c处理对D<0.3 cm、 D>0.6 cm两种粗度的结果母枝的萌芽率、新梢数量以及成枝力影响均较大,所以对这两种粗度的结果母枝适宜的截留长度是26.1~34 cm。不同的修剪强度对0.31≤D<0.45 cm的结果母枝,c处理对新梢数量和萌芽率影响较大,只有a处理对萌芽率的影响较大,综合分析,对0.31≤D<0.45 cm的结果母枝适宜的截留长度是26.1~34 cm。不同的修剪强度对0.46≤D≤0.6 cm的结果母枝,b处理对萌芽率和新梢数量影响较大,c处理对成枝力的影响最大,所以对0.46≤D≤0.6 cm的结果母枝适宜的截留长度是18.1~26 cm。
由于试验时间比较短,对蒙杞1号的花、果实未进行观察统计,有待于进一步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