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忠锋(辽宁省生态林场,辽宁 朝阳 122000)
朝阳地区属于旱作农业区,降水少,且分布不均匀,存在严重的水土流失现象,严重制约了当地枣树的生长,降低了枣树种植的效益。一直以来,当地政府为了减少水分流失,积极推广节水保墒技术,目前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土壤保墒技术体系,常见的保墒措施有覆盖地膜、覆盖秸秆、施入保水剂等,对降低水分流失、保持水土、提高地温有很好的作用[1-3]。为了研究不同保墒措施下枣园内土壤温湿度及枣树生长情况,于2016年在枣园中设计了5个不同的保墒处理进行研究,对提高旱作区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试验安排在朝阳地区周边的某片盛果期枣园内进行,枣树的株行距为2 m×3 m左右。试验地为温带季风性气候,降水主要集中在8—9月,肥力水平中上等。
试验枣树的品种为大平顶枣,选择高度一致的枣树作为试验对象。试验材料包括保水剂、聚乙烯地膜、玉米秸秆等。试验用到的仪器包括天平、直角地温计、游标卡尺等。
试验共设计5个保墒处理,分别为:每平方米覆盖秸秆1 kg(A)、2 kg(B)、3 kg(C),覆盖聚乙烯地膜(D),以不做任何保墒处理为对照(CK)。在林间随机选择3处位置作为试验重复。每个处理随机选择连续、生长状况一致、长势良好的5株枣树按照各处理设计的不同实施[4]。
各处理除了保墒方式不同外,其余施肥等管理措施保持一致。覆盖秸秆的处理是将玉米秸秆切成3 cm左右的小段,均匀地铺在事前挖好的鱼鳞坑中;覆盖地膜的处理是顺着枣行贴着根茎位置铺设,留边宽度在60 cm左右。施肥选择沟施法,施入N肥450~600 kghm-2、P肥160~270 kghm-2、K肥300~450 kghm-2。
土壤温度的测定:在每株试验观测枣树树冠垂直投影的2/3位置插入直角地温计,在5—8月每隔2 d的9:00观测记录一次数据,计算出每个月的日均温。分别记录5、10、15、20、25 cm土层中的温度。比较5 cm处的地温以及5~25 cm土层的平均温度。
枣树生长特性:在枣树刚萌芽以及果实成熟的时候,分别在5个处理试验观测树的4个方向各取1条当年生的枝条,测定其长度,计算出新梢的生长量;在试验观测树4个方向当年生的树枝上分别摘取25片树叶,计算出百叶鲜质量;在试验观测树的4个方向分别随机摘25个枣,计算单果均质量[5]。
通过对覆盖秸秆及覆盖地膜处理后枣园土壤中5 cm以及5~25 cm平均值的测定,结果见表1。
表1 不同保墒方式下枣园土壤温度比较分析结果
注:空气中5—8月平均温度为18.45、22.82、25.72、21.88 ℃左右
根据表1的结果可知,秸秆覆盖处理(A、B、C)和覆盖地膜处理(D)几个处理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土壤中的温度。对5~25 cm的平均地温进行分析,覆盖秸秆的处理(A、B、C)在5-7月的平均温度都低于不覆盖秸秆的对照处理,8月的平均温度稍微比对照处理高0.1~1.8 ℃,说明在温度逐渐升高的季节里,覆盖秸秆可以适当降低土壤中的温度,在温度逐渐降低的季节,秸秆覆盖又能起到一定的增温效果;地膜覆盖的处理可明显提高土壤的温度。在5月时,枣树正处于萌芽展叶期,土地多数为裸露状态,秸秆覆盖处理的土壤温度与对照之间的差值比较大,进入6月之后,枣树林正处于开花结果期,林间郁闭,秸秆覆盖处理的土壤温度与对照之间的差值相对减少。
通过对不同处理下枣树的新梢生长量、百叶鲜质量、单果均质量等进行分析,结果见表2。根据表2中的比较可知,覆盖秸秆的处理(A、B、C)比对照处理的新梢生长量增加0.73~8.80 cm,百叶鲜质量增加1.69~3.73 g,单果均质量增加3.63~9.78 g,覆盖地膜的处理(D)新梢生长量比对照增加3.71 cm,百叶鲜质量增加5.35 g,单果质量增加0.97 g。由此可知,覆盖秸秆的处理对枣树的生长产生了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以处理B的效果最好,单果质量最大,产品的品质最佳,而地膜覆盖处理的单果质量较对照增加幅度不大。
表2 不同保墒方式下枣树生长特性比较结果
经过对不同保墒方式下枣园土壤温度及枣树生长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秸秆覆盖和覆膜覆盖均可以调节土壤中的温度,覆盖秸秆的处理可以一方面抑制土壤中温度降低过快,一方面又能有效地抑制土壤中温度升高过快,控制地温缓慢变化,覆盖地膜的处理将土壤与外界的热交换隔离开,对空气中温度较低的情况下保持土壤温度有一定的效果,但是随着温度的上升,枣树林间的郁闭度逐渐增大,地膜的调节地温作用越来越小;覆盖秸秆的处理可以明显提高枣的单果质量,覆盖地膜的处理在枣树的开花坐果期土温相对过高,对枣树的果实生长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阻碍果实的膨大,各处理中以覆盖秸秆2 kgm-2的处理单果质量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