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大源

2018-07-23 10:58
职业技术教育 2018年3期
关键词:教育部德国职业

入选理由 他对职业教育的热爱和激情持续一生,作为与共和国同时成长的一代人,这种热爱和激情源于对国家和信念的执着,因而更富魅力。他从了解德国职业教育入手,不但努力窥其堂奥,还致力于中国化的本土建构,几十年孜孜不倦,形成了具有自己逻辑体系和风格的理论框架且影响广泛。2017年,他入选首届“新中国教育名家”榜。

人物印象 姜大源对《职业技术教育》的记者说,他已年逾七十,对所谓的荣誉已看淡如水,但还是对能够获得“新中国教育名家”的称号感到很高兴。“作为‘弱势教育’‘薄弱环节’,职业教育是更需要‘大家名师’的领域,是需要更多的人奉献一生的事业!”

1970年,大学毕业的姜大源被分配到煤炭部天津煤矿专用设备厂。经常到煤矿掌子面做设备实验,充满风险的工作经历,不但养成了他精细的工作作风,而且让他对技术、质量与生命之间的关系有了特殊的感悟。他说这是形成他的职业教育观的最早实践基础。

改革开放大幕拉开的1978年,平时从未放松专研学习的姜大源,在国家组织的首次出国访问学者选拔考试中脱颖而出,获得了到联邦德国访问学习的机会;学成后,又被煤炭部派回联邦德国从事技术引进工作。也正是在这期间,德国的职业教育给了他很深的印象,并开始着手作系统的了解和研究。其后,无论是奉调到中国驻联邦德国大使馆工作,还是担任教育部中国留学生服务中心柏林分中心主任的工作,他都把对德国职业教育的研究和推介作为自己的一项使命,锲而不舍并乐此不疲。他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向有关方面和部门深入客观地介绍德国职业教育模式和思想,并撰写了大量介绍和分析文章。事实上,后来活跃在国内职业教育领域的许多决策者、专家、教师,都是当年在他的帮助下学到德国职业教育经验的。甚至,有些德国人认为,在对

人物档案 姜大源,男,1946年5月出生,湖北武汉人,大学本科学历,中共党员。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研究员。曾任中国驻联邦德国大使馆秘书、教育部中国留学生服务中心柏林分中心主任、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所长助理兼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同济大学职业技术学院院长等职。兼任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及教学委员会副主任、课程研究会主任、学术委员会委员。德国职业教育的理解和认识上,姜大源比他们还要透彻,所以只要中国人到德国看职业教育,他们都要首先推荐姜大源去做介绍。

回国后,姜大源决定自己的后半生要以职业教育研究为职志。利用他从德国带回来的300多公斤的资料,经过近10年的悉心爬梳、整理和提炼,他出版了《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思想研究》,力图在文化和哲学层面对德国职业教育的主导思想、发展流变、当代价值做出独到的阐释。

对德国职业教育的研究是姜大源职业教育学术生涯的起点,他要做的是构建本土化的职业教育话语体系。他陆续出版了《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的理论、策略与方法》《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课程开发探索与实践》《当代世界职业教育发展趋势研究》《职业教育要义》等论著,担纲“八五”“九五”“十五”“十一五”国家及教育部重点课题的总报告执笔人、组长,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教育发展研究》《课程教材教法》等报刊上发表了300多篇论文。

他的论述以逻辑严谨和视角独特著称。他从学科体系与行动体系、技术与技能、职业科学与教育科学的关系分析入手,系统论述了职业教育作为跨界教育的基本内涵和规律;从知识的结构分析入手,建立知识存储与知识应用的关系,提出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从劳动科学与教育科学的关系分析入手,阐述中等职业教育的基础性地位;从中国、职业、原创的角度,论述中国高等教育对世界的独特贡献,等等。

他的一些理论和观点得到了广泛关注,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在许多职业院校得到实践和推广,他也应邀在全国人大、全国政协、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会议上,以及美国、德国、香港等学术交流中阐述自己的主张。

与他的学术主张同样让人印象深刻的还有他的演讲风格,他口若悬河、语速急迫,激情四溢中充满对中国职业教育的热爱和对变革的急切期待。

猜你喜欢
教育部德国职业
教育部:脱贫家庭辍学学生保持动态清零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教育部辟谣小学学制变5年
我们在德国怎么扔垃圾
职业写作
德国弃煤的烦恼
“梦梦”“娇庆”德国行
我爱的职业
我校两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开题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