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全能生”2018年高考全国卷26省3月联考甲卷(A)

2018-07-23 03:41:48
教学考试(高考地理) 2018年4期
关键词:密集型解析考查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瑞特巴湖位于距海较近的沙丘中(下图),由于无地表径流汇入,瑞特巴湖的盐度高达40%左右,每年当大风从撒哈拉沙漠边缘吹来富含矿物质的硅沙粒时,硅沙粒沉入湖泊,由于阳光和水中的微生物以及丰富的矿物质发生的化学反应,湖水会出现美丽的粉红色。据此完成1~3题。

1.当瑞特巴湖出现粉红色景色时,下列现象最可能会发生的是

( )

A.塞内加尔河三角洲来自西北欧的候鸟众多

B.勒拿河河流水位不断上涨

C.北印度洋表层海水流向马六甲海峡

D.加拿大各种枫树树叶变红

2.当地人们在瑞特巴湖湖岸进行人工恢复植被,其最主要的目的是

( )

A.防止水土流失 B.增加降水量

C.削弱流沙侵蚀 D.美化自然景色

3.4月份,我国当地时间为18时30分时,瑞特巴湖沿岸地区物影的朝向是

( )

A.东南 B.西南

C.东北 D.西北

新疆是全国主要的粮棉产区,近几十年绿洲农田区从以前的山前冲积平原和河谷两岸不断向荒漠深处扩展,下图示意1960—2000年新疆绿洲农田区三种主要农作物种植比例。据此完成4,5题。

4.图中a,b,c三种主要农作物分别代表的是

( )

A.棉花、玉米、小麦

B.小麦、棉花、玉米

C.小麦、玉米、棉花

D.玉米、棉花、小麦

5.近几十年新疆绿洲播种面积不断扩大的主要原因是

( )

A.气候变暖

B.机械化水平提高

C.降水增加

D.灌溉技术的改进

雪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由于温度、湿度和风速等因素的差异,各地飘落的雪花形态千差万别。气温在-15℃左右,气流稳定,且空中水汽充足时,常形成结构繁复多样、大而锐利的“最美雪花”。水蒸气在空气中凝华形成松枝般的微小块冰晶状的雪花,在阳光反射下如钻石般璀璨夺目,被称为“钻石尘”。下图示意我国1月份等温线分布。据此完成6~8题。

6.下列最易形成“最美雪花”的地区是

( )

A.青藏高原 B.华北平原

C.吉林东南部 D.内蒙古高原

7.“钻石尘”形成数量最多的时间段是

( )

A.太阳初升之前 B.正午时分

C.太阳落山之前 D.子夜时分

8.与湿润环境下相比,干燥环境下形成的雪花

( )

A.棱角锐利,生长较快 B.棱角圆钝,生长较快

C.棱角锐利,生长缓慢 D.棱角圆钝,生长缓慢

黄土高原因土地侵蚀程度不同,从而形成不同的地貌形态。黃土梁为缓坡的长岗状黃土丘陵,黄土塬为面积较大的平坦高地,黃土岇为彼此孤立的穹状丘陵。窑洞是黄土高原居民的古老“穴居式”居住形式之一,当地人们有用火盆(或火炉)煮“罐罐茶”且小杯连饮的习惯。“信天游”是流传在我国西北地区的一种汉族山歌形式,其调悠长高亢,粗犷奔放,回肠荡气,不加修饰,当地俗称“山曲”或“爬山调”。下图示意我国黄土高原景观图和窑洞景观图。据此完成9~11题。

9.当地人饮茶时采用“小罐”煮茶、小杯连饮的方式,是由于当地

( )

A.晴天多,光照强,便于散热

B.海拔高,温差大,便于保温

C.距海远,降水少,便于散热

D.纬度高,气温低,便于保温

10.黄土高原的窑洞常建于

( )

A.黄土梁脊朝向两侧

B.黄土塬顶四周环绕

C.黄土峁上朝向峁顶

D.河谷沿岸山麓南坡

11.民歌传唱方式深受当地地理环境的影响,“大声呼叫”是“信天游”传唱时常采用的形式,其原因是当地

( )

A.地形平坦,视线广阔 B.河网密集,交通受限

C.荒漠广布,风沙较大 D.沟壑纵横,行程较远

二、非选择题:共56分。第36,37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3,44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56分

36.(24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知识密集型制造业是指以技术和创新活动为核心,在产品和生产流程中具有较高的科学知识附加值的制造类企业。知识密集型企业的投资行为更多地受到与知识和制度相关的区位因素影响。德国是发达国家中的传统制造业强国,对中国外商直接投资贡献较大,图1示意德国在我国的知识密集型制造企业进入时间分布,图2示意德国在我国的知识密集型制造企业数量的空间分布。

(1)说明德国知识密集型制造业在我国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时空变化特征。(6分)

(2)分析德国知识密集型制造业在我国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空间分布变化的原因。(4分)

(3)指出进入我国的德国知识密集型制造业对我国东部制造业的影响。(6分)

(4)提出我国中西部地区为更好地吸引德国知识密集型制造业应采取的措施。(8分)

37.(22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冈瓦纳古陆在白垩纪时的分裂导致了非洲大陆西北岸外火山群岛——加那利群岛的诞生,海拔在0~3 718 m之间,东距非洲大陆约130 km,属于亚热带荒漠气候,山坡的一定部位,经常形成一个潮湿的云雾层(又称“云中带”),该“云中带”内发育成片照叶林(又称“副热带常绿阔叶林”或“月桂林”,是副热带湿润气候条件下的典型植被)。该群岛内有大量的特有生物种类,但大型野生动物数量极少,有生物进化的“天然实验室”之称。

材料二特内里费岛是该群岛最大的岛屿,为火山岛,岛内崎岖多山,海岸陡峭。该岛气候温和干燥,盛产香蕉、甘蔗、柑橘、葡萄、烟草等。

材料三图1示意加那利群岛位置及范围,图2示意该群岛垂直带谱。

图 1

图 2

(1)判断该群岛出现“云中带”的地域分异规律类型,并分析“云中带”内发育照叶林的条件及原因。(4分)

(2)某地理小组在研究该群岛时,判断图2中P为北坡,Q为阳坡。该地理小组判断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6分)

(3)生物进化是指一切生命形态发生、发展的演变过程。分析该群岛成为生物进化的“天然实验室”的原因。(6分)

(4)判断特内里费岛上的农业分布地区及灌溉水源,并说明原因。(6分)

(二)选考题:共10分。请考生从2道地理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43.(10分)【旅游地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年来,“研学旅行”作为一种崭新的旅行方式逐渐步入公众视野,作为研学旅游的一个重要分支,写生旅游在古村落旅游开发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如旅美画家陈逸飞油画《故乡的回忆》使江南水乡古镇周庄声名鹊起,应天齐水印版画《西递村系列》使得皖南古村落闻名于世。早期写生者是诸多古村落的第一批游客,写生者以高等院校学生为主。

分析为促进写生旅游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措施。(10分)

44.(10分)【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藻华亦称“水华”,是一种由于水中过多的营养盐导致水体中微型藻类急剧繁殖的现象。当死亡的藻类被分解时会上升至水面,从而形成一层绿色的黏质物。人为地向水体中排放氮素和磷素造成“水华”频繁出现,我国内陆湖泊90%以上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藻华现象。

分析藻华现象造成的危害。(10分)

参考答案与解析

1.A

考查知识点:气候特点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解析:根据瑞特巴湖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可知,当地属于北半球的热带草原气候,冬季受东北信风控制,再结合材料可知,湖水出现美丽的粉红色应是北半球冬季,由于塞内加尔河三角洲地处热带,此时,该地气候较温暖,来自西北欧的候鸟可以在该地越冬,因此冬季该地候鸟众多,故A项正确;勒拿河发源于西伯利亚山地,以春季积雪融水补给为主,当勒拿河河流水位不断上涨时,北半球应为春季 ,故B项错误;由于北印度洋是季风洋流,冬季盛行东北季风,导致洋流自东向西流,不会使北印度洋表层海水流向马六甲海峡,故C项错误;加拿大各种枫树树叶变红应发生在北半球秋季,故D项错误。

2.C

考查知识点: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解析:由于瑞特巴湖处于沙丘之中,无地表径流汇入,因此恢复植被的作用不是防止水土流失,故A项错误;瑞特巴湖湖岸植被面积小,对降水的影响较小,故B项错误;由于瑞特巴湖地处沙丘之中,降水量少,蒸发量大,且多大风天气,因此流沙的侵蚀威胁较大,湖岸进行人工恢复植被,能有效削弱流沙侵蚀,故C项正确;恢复的植被主要作用是固沙而不是美化自然景色,故D项错误。

3.D

考查知识点: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解析:据图可知瑞特巴湖纬度为(15°W,15°N)左右(西—区),4月份,太阳直射点位于15°N以南,正午太阳位于瑞特巴湖正南方,我国当地时间18时30分,即东八区区时是18时30分时,瑞特巴湖地方时为9时30分左右;此时太阳位于瑞特巴湖东南方向,物影朝向西北。故D项正确。

4.C

考查知识点:我国农业的分布及其代表性农作物。

解析:由图可知,1980年以前,该地区三种主要农作物种植比例趋于稳定且比例差异大,说明农业生产结构单一,农业生产受市场影响小,此时粮食作物应该比例最高,由于新疆地区主要粮食作物为小麦,因此a代表小麦;c农作物在1980年前比例小,但1980年后种植面积持续增长,到2000年种植比例已经超过了粮食作物小麦,说明其受市场影响较大,应该是经济作物,且新疆是我国重要的棉花产区,所以c代表的农作物是棉花,b代表的农作物是玉米。故C项正确。

5.D

考查知识点:农业区位因素。

解析:气候变暖会导致绿洲蒸发量增大,造成用水更加紧张,绿洲播种面积会缩小,故A项错误;机械化水平提高与绿洲农田区向荒漠深处扩展、播种面积不断扩大关系不大,故B项错误;近年几十年来,随着全球变暖,该地区蒸发量变大,降水减少,气候变干,因此降水增加不可能是绿洲播种面积不断扩大的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影响荒漠深处农业生产的最主要因素是水源,但该地区降水少,因此灌溉技术改进,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才是其主要原因,故D项正确。

6.C

考查知识点:气温的分布特点。

解析:由材料可知,“最美雪花”形成于-15℃左右、风速小、且湿度大的环境。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风力较大,故A项错误;华北平原气温在-8℃以上,故B项错误;吉林东南部温度、湿度符合条件,且位于冬季风的背风坡,风速较小,故C项正确;内蒙古高原空气湿度较低且临近冬季风的发源地,风力较大,故D项错误。

7.A

考查知识点:气温的分布特点。

解析:“钻石尘”是水蒸气在空气中直接凝华形成的固体“雪花”(小块冰晶),温差越大越易形成。只有太阳初升之前满足上述条件,故A项正确。

8.D

考查知识点: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关系。

解析:在干燥的环境下,雪花不仅因缺乏水分而生长缓慢,其棱角还会随水分升华变得圆钝,故D项正确。

9.B

考查知识点:我国西北内陆干旱半干旱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点。

解析:当地人饮茶时采用“小罐”煮茶、小杯连饮是为了保证茶水不会马上变凉,其原因是当地海拔高,温差大,便于保温,喝热茶有利于身体健康。故B项正确。

10.D

考查知识点:地形条件对聚落类型、分布、规模和发展的影响。

解析:黄土高原地区气温年较差大,夏季高温,冬季寒冷。窑洞修建主要考虑采光、修建难度、建材来源以及当地气候等因素。黄土梁脊朝向两侧,地势高,风力大,黄土梁脊两侧修建窑洞不能保证两侧采光都充足,所以不适合修建窑洞,故A项错误;黄土塬顶四周地势高,风力大,环绕修建不能保证采光都充足,且建设难度较大,不适合修建窑洞,故B项错误;黄土峁上朝向峁顶修建窑洞,建设难度较大且不易采光,故C项错误;窑洞沿河谷沿岸山麓修建会减少建设难度,朝南便于采光保暖,冬暖夏凉,又可节约木材,故D项正确。

11.D

考查知识点:自然环境对民俗的影响。

解析:“信天游”传唱时“大声呼叫”是由于当地沟壑纵横,聚落间行程距离较远,这种方式便于沟通交流、传递信息,故D项正确。

36.(1)大多集聚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等地区,(2分)随时间的推移,大致呈现由沿海向内陆扩张,(2分)中心城市向周边扩散的时空变化特征。(2分)

考查知识点:工业地域的发展特点。

解析:德国知识密集型制造业在我国分布的时空变化特征可通过对比图1和图2,从工业集聚的角度分析,大多集聚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等地区;从工业扩散的角度分析可知,时空变化特征是由沿海向内陆扩张,中心城市向周边扩散。

(2)20世纪80年代,中国东部沿海大城市对外开放早。进入90年代后,中国改革开放进一步向内陆扩大;(2分)中国沿海发达地区的大城市生产成本上升,部分企业为了降低成本,于是向中国内陆或沿海发达地区周边的一些城市扩张。(2分)

考查知识点:产业转移的影响。

解析:要抓住不同时代的特点,20世纪80年代国家改革开放政策对知识密集型制造业分布影响较大,20世纪90年代后,沿海地区对外开放政策优势不明显,生产成本对知识密集型制造业分布影响大。

(3)由于我国制造业技术水平低,短期内会增加我国东部地区制造业的压力;(2分)从长远来看,由于企业相互间知识和技术的交流合作,会促进企业提高自主创新的能力,(2分)增强我国制造业的竞争力,促进中国制造业的升级与转型。(2分)

考查知识点:工业集聚的意义。

解析:对我国东部制造业的影响可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进行分析,要抓住知识密集型制造业技术水平高的特点,一方面对我国东部地区的制造业形成较大的竞争压力,同时也会促使我国的制造业通过技术合作等来缩小差距,提高竞争力,促进制造业的升级与转型,把我国打造成制造业强国。

(4)加大教育的投入,培养技术人才;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提高相关产业专业化水平;实行优惠稳定的国家政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配套服务质量。(每点2分,其中1、2点必答,满分8分)

考查知识点:工业区位因素的选择。

解析:由材料可知,知识和制度对知识密集型制造业分布影响较大,因此要加大教育的投入,培养技术人才,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等;同时知识密集型制造业对相关产业要求高,因此要提高相关产业专业化水平等,另外优惠稳定的国家政策、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和较高的配套服务质量也能够使知识密集型制造业扎根中西部。

37.(1)类型:非地带性分异规律(或地方性分异规律)。(1分)条件:空气湿润。(1分)

原因:“云中带”遮挡阳光,带来降水,增加湿度;减弱植物蒸腾和地表蒸发。(2分)

考查知识点: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和陆地自然带的影响因素。

解析:由材料“山坡的一定部位,经常形成一个潮湿的云雾层(又称‘云中带’)”可知,该地域分异规律类型为非地带性分异规律;根据照叶林的生长习性和“云中带”的特征,可分析出“云中带”遮挡阳光有减弱植物蒸腾和地表蒸发的作用,以及为当地植物提供水分来源。

(2)正确。(2分)该群岛垂直带谱的亚热带分布中,P坡湿润带分布范围较大,Q坡以半干旱带为主;温带分布中,P坡以湿润带为主,Q坡以干旱带为主;同一高度的带谱中,P坡湿度普遍大于Q坡;该群岛位于28°N左右,北坡处于东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湿度大;由于太阳直射点全年位于该群岛南方,Q坡向阳,湿度小,为阳坡。(任答4点得4分)

考查知识点: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

解析:由图可知,同一高度的带谱中,P坡湿度普遍大于Q坡;且该群岛位于28°N左右,北坡处于东北信风的迎风坡,较湿润;太阳直射点全年位于该群岛南方,Q坡向阳,湿度小,为阳坡。

(3)形成时间早,保留较多的特有物种;岛屿与大陆及周围环境相隔绝,生物生存环境稳定;海拔差异较大,为不同生物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降水差异较大,适合不同生物的生存;地处中低纬度地区,气温适宜;大型野生动物数量少,动植物种属与群落相对简单,物种生存竞争压力小,灭绝可能性小;地形复杂,水热多变,导致自然环境差异较大。(任答3点得6分)

考查知识点:生物进化、灭绝与环境。

解析:原因可从该岛屿的地理环境特点分析。由图文材料可知,该岛屿与大陆及周围环境相隔绝,有明确的边界,地处中低纬度地区,海拔、降水差异较大,大型野生动物数量少,动植物种属与群落相对简单,形成时间早。

(4)河谷地带,(1分)山溪水。(1分)该岛为火山岛,岛内崎岖多山,海岸陡峭,缺少平原;(2分)气候干旱,降水较少,山地广布,沟谷较多。(2分)

考查知识点: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解析:当地的地理环境决定农业分布地区和灌溉水源;根据该岛的地形和气候特点分析判断即可。

43.做好古村落的保护,(2分)为写生基地提供专门的服务与管理(加强政府的支持和管理),(2分)做好社会治安,(2分)合理控制景区客流量,(2分)做好食宿接待和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2分)

考查知识点:旅游规划与旅游活动的设计。

解析:写生旅游的主要参与者是高等院校学生,其旅游活动具有特殊性,写生要求景区客流量不能过多,社会治安条件好,同时学生消费水平低,因此发展写生旅游应采取的措施要从资源、服务与管理、社会治安、食宿接待、交通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分析回答。

44.藻华现象出现后,由于藻类死亡、腐烂使水质恶化;(2分)藻类被分解时会造成水中缺氧,鱼类和其他生物死亡,危害生物多样性;(2分)危及整个水生生态系统;(2分)藻类和其他因藻华而死亡的生物被分解时,产生的有害物质通过水源和其他生物危及人类健康;(2分)影响周边景观、生活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2分)

考查知识点:环境污染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

解析:藻华现象造成的危害主要从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等角度分析回答。由于藻类死亡、腐烂使水质恶化;藻类被分解时会造成水中缺氧,鱼类和其他生物死亡,危害生物多样性;藻类和其他因藻华而死亡的生物被分解时产生的有害物质通过水源和其他生物危及人类健康;影响周边景观、生活环境;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

猜你喜欢
密集型解析考查
配合物的常见考查
高中数理化(2024年8期)2024-04-24 16:58:14
三角函数解析式中ω的几种求法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压痛点密集型银质针温针灸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观察
密集型快速冷却技术在热轧带钢生产线的应用
山东冶金(2019年3期)2019-07-10 00:53:56
密集型自动化立体仓库解析
睡梦解析仪
例谈氯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与考查
中学化学(2017年6期)2017-10-16 09:47:38
电竞初解析
商周刊(2017年12期)2017-06-22 12:02:01
钒及其化合物在高考中的考查
中学化学(2017年2期)2017-04-01 12:5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