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佩佩
摘 要:缩略语在现代汉语中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有着极高的交际价值,而双音节现象又是现代汉语词汇中的一大特色。因此,本文重点探讨双音节缩略语的词汇化现象。着重分析了词汇化的原因及其条件,最后通过共时以及历时的分析进而揭示出了双音节缩略语词汇化的特点。
关键词:双音节;缩略语;词汇化;现代汉语
由于历史传统和人们运用语言求简的心理,加之汉语语法的独特性,很多缩略语经约定俗成后成为定型的词语,这就是缩略语的词汇化现象,双音节缩略语的词汇化在现代汉语词化中是很普遍的。
一、双音节缩略语的词汇化的存在
汉语词汇中,缩略语无处不在。它有着“以简代繁”的特点,能够以简洁的形式表达丰富的含义,因而有极高的交际价值,在社会中被人们广泛使用。由于它频繁使用,很多已经固化成词。
1.词汇化的原因
第一,双音节的历史趋势。历史发展过程中,双音节词已成为汉语词汇中的一个主流趋势。千百年来的二字格已经深入人心,并且二字格符合语言的经济性原则和韵律的和谐,因此广受人们喜爱。
第二,人们的求简心理。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使得人们追求一种既简便又高效的说话方式,能够用两个汉字表达的意思,没必要浪费更多的语言单位。这符合认知心理学的组块原则,以此减少记忆负担。
第三,汉语构词的独特性。在汉语的语法中,合成词的构成方式与词组的构成方式基本上是一致的,因此人们在心理上便弱化、模糊了词和词组的界限,当一个多字的词组缩略为两个字的词时,如果两者结构形式一样,人们更倾向于把缩略后的语言单位当作词来看待。
第四,社会时代的发展需求。语言的社会属性注定语言应该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会出现很多的新事物,也会出现相应的词汇来表达。
2.词汇化的条件
第一,使用频率高。词语的使用频率一般与词语的字数成反比。如“邮编”“空调”等词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人们心理上更趋向把它们当作词,所以词汇化的可能性就大。而“春偶”(青春偶像)不常被人使用,因此成词的可能性小。
第二,凝固程度强。缩略前词语的凝固程度、缩略的可能性以及词化的可能性成正比,即缩略前凝固程度越高,词语越有可能发生缩略,越有可能固化成词。
第三,表意明确单一。当一个缩略语表意明确、易区别,它才能更有效地代替原词语,从而词汇化。相反,如果一个缩略词语很容易引起误解,造成歧义,也就得不到广泛利用,更不用说词化了。
二、双音节缩略语词汇化的特点
1.缩略语词汇化的特点
一为阶段性特点,任何的缩略语都有产生、发展,甚至被淘汰的过程,经历“组合—复现—词化”的过程。二为层次性,词语在重组过程中时间和速度也不完全一样。从而在词化过程中导致了不同的词化程度。有固化成词的、正在词化的、开始词化的。三为动态性,一些词语虽然已经固化成词了,但是也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相应的时代一过,它也会被人们渐渐遗忘。
2.双音节缩略语词汇化的特点
第一,词汇化发生时间跨度不等。有些短语的产生与其词形式的出现时间间隔很长,有的则词汇化速度就很快。如“非典”的词汇化速度很快。
第二,组成成分的语法功能可能发生转移。这样的词汇化现象容易被发现,而有的前后句法功能一致,则词汇化现象比较隐蔽,不易发现。如“人大”中的“大”有“大学”或者“大会”的词性,由一个形容词变成了名词。
第三,有些组成成分意义可能会在成词后脱落。如“东床坦腹”不管缩略为“东床”或是“坦腹”,都是有意义的脱落,尽管由于人们的使用习惯,未造成理解上的困难,但我们不能否认这是存在意义上的脱落现象。
3.共时分析
我们把缩略语与现代汉语一般词汇放在一起进行研究可以发现他们之间有不同的特点。王洪君对词汇化程度进行了共时分析,指出了词汇化的程度是不同的。他把此种现象分为三种情况:一为彻底词化,不再具有短语特征;二为具有词的大部分特点,指保留了部分的短语属性;三为只具有部分词的特点,保留了大部分短语的特点。
因此,我们可以根据词化的不同程度,把词化的过程分为不同的状态:稳定态,词化的最高层次,具有词的性质,人们完全把他们当作词。半稳定态,某些方面具备词的性质,但不能完全归入词的行列。不稳定态,一方面由于某些契机而频繁使用迅速成词,另一方面又由于適用范围窄,不会成词。临时态,在临时的语境中可缩略,脱离语境很难成词。
三、结语
双音节的发展趋势、词汇化现象的流行以及缩略语极高的实用价值都促使我们关注和探讨双音节缩略语词汇化这一重要的现象。
参考文献:
[1]俞理明.汉语缩略研究——缩略语:语言符号的再符号化[M].成都:巴蜀书社,2005.
[2]董秀芳.词汇化:汉语双音节的衍生和发展[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20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