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第二课堂活动体系构建研究

2018-07-22 10:53成钦高树文
新校园·上旬刊 2018年1期
关键词:体系构建应用型人才

成钦 高树文

摘 要:应用型本科院校是当前地方高校改革发展的一个方向,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助力当地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第二课堂活动作为第一课堂的有力补充,在加强应用型人才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创业能力、实践动手能力等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加强大学生第二课堂体系构建研究对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第二课堂活动;体系构建

大学生就业难已连续多年成为大众关注的话题。但另一方面,很多企业也出现了用工荒,高薪酬也招聘不到合适的人才。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高校培养的大学生与企业需要的人才严重脱节。截至2016年6月30日,我国共有本专科院校1236所,每年毕业本专科生700多万人。在人才培养方面,大多数省属本科院校还是按照培养科研型人才的路子走,没有发挥好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作用,脱离了社会的需求,导致了结构性失业。

为了转变这种现状,教育部要求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大学扩招后升本的600多所地方本科院校,将逐步转型为现代职业教育院校。如此一来,我国的人才培养结构将发生重大变化。这也就是现在所说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应该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并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毕业后能快速适应工作。

一、应用型人才的素质与第二课堂活动

根据对用人单位的问卷调查和世界知名企业的用人标准,应用型人才的素质构成可以概括为品格、知识、能力、体魄四个方面。具体来讲,品格分为人品和性格;知识分为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人文知识等;能力包括实践动手、科技创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强健的体魄要求大学生加强身体锻炼。

第二课堂活动主要是指教学计划安排的课堂教学、专业教学等第一课堂以外的文化活动,包括文化娱乐、技能训练、知识竞赛、学术科技创新、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第二课堂活动作为第一课堂的有力补充,已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性、知识性、创新性、自发性等特点,不仅为大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而且有益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国内外高校第二课堂活动开展情况

1.国外高校大学生第二课堂活动

国外大学生的第二课堂活动非常丰富,志愿服务是大学生普遍采取的一种课外活动方式,占据了第二课堂活动很大一部分时间。在美国,志愿服务是很重要的第二课堂活动。参加“为美国服务的志愿者”,满一年后,可以得到两个学期的奖学金,而且选择联邦职业时可免除资格考试。在英国和澳大利亚,志愿者服务可为求职增加重要砝码。在德国,大学生必须到企业实习2~4个学期,取得相应的学分才能够毕业。大学生普遍把志愿者服务看作是增长才干、融入社会、为社会和他人服务的良好途径。

在国外,大学生是第二课堂活动的参与主体,学校不做过多的干预。在美国,大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活动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社团在课余时间举办球赛、文艺演出、公益活动、科技创新等活动,活动都是由学生自发组织、自己主办的。

2.国内高校大学生第二课堂活动

国内不少学校都进行了第二课堂体系改革并纳入学生学分管理系统。西南政法大学、对外经贸大学、西南交通大学、青岛理工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都对第二课堂体系进行归类划分,确定了考核指标点,对学生第二课堂内容进行考核。

西南政法大学自2009年开始实施第二课堂学分管理。第二课堂学分共由5个学分构成,其中2个学分为基础学分,3个学分为奖励学分。每个学生均要取得1个基础学分方能毕业,奖励学分可冲抵公共选修课中“就业能力与健康教育类课程”模块的学分。

对外经贸大学也是较早将第二课堂活动纳入学分管理的国内高校。该校将第二课堂活动体系分为校园活动类、社会实践类、志愿服务类、学术科技类等6个模块,每个模块又分为多个小模块和可考核点。其中,校园活动、志愿服务为必修环节,每个学生必须选择,在选修环节里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兴趣爱好,选择每个模块中的某一项可以提高个人素养的活动,参加并取得学分。大学毕业时要获得4个学分,大学期间所参与的活动以成绩单的形式导出。学生除了文化课成绩单外,又多了一张第二课堂成绩单。

三、应用型本科院校第二课堂活动体系的构建

1.第二课堂体系构建的定位

为了更好地培养应用型人才,将第二课堂体系纳入目标化管理,按照活动的类别分为必修和选修,并设定毕业时必须达到的最低学分要求。

第二课堂培养体系应为第一课堂的补充和延伸,以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知识灵活运用和实践动手能力,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的。第二课堂培养体系是构建大学生“知识—能力—素养”三位一体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2.第二课堂活动体系的构成

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借鉴国内外高校第二课堂活动的优秀成果,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将第二课堂活动共分为6大类、70余项活动。

(1)思政教育与行为养成类(11个项目,3學分)。该类包含新生入学教育及职业规划(必修)、创新创业与就业指导教育(必修)、一日常规教育(必修)、考风考纪教育(必修)、安全教育(必修)、团内推优(选修)等10个必修项目和1个选修项目。

(2)学术科技与创新创业类(28个项目,2学分)。该类包含专业相关的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选修)、大学生机械产品创新设计竞赛(必修)、“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选修)、“创青春”大学生创业竞赛(选修)、大学生CaTICs大赛(选修)、大学生机器人大赛(必修)、大学生专利设计大赛(选修)等28个项目。该项目中绝大多数为选修项目或赛事级别较低的校级比赛,可以保证学生的广泛参与。

(3)文体艺术与身心发展类(11个项目,2学分)。该类包含早操(必修),田径运动会等活动等活动(选修),篮球赛、足球赛、排球赛、羽毛球等球类项目(选修),啦啦操比赛、拔河比赛、冬季长跑、趣味运动会等活动(选修),学院汽车文化节系列活动(必修)等11个项目。

(4)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类(7个项目,1学分)。该类包含学院社团文化节系列活动(必修),学校社团文化节系列活动(必修),学院分团委、学生会、自律委员会日常管理工作(必修)等7个项目。

(5)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类(5个项目,2个学分)。该类包含大学生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必修)、“调研山东”系列社会调研(选修)、青年志愿者协会志愿服务活动(选修)等5个项目。

(6)技能证书及其他(8个项目,2学分)。该类包含英语四、六级证书(选修)、计算机等级证书(选修)、全国绘图员应用工程师(选修)等8个项目。该类作为以上5类的补充,主要为素能要求,多数为选修项目。

以上每类活动中都设有必修內容和选修内容,必修内容是每个学生必须参加的项目,选修内容可以根据学生的特长爱好选择参加,并根据选修的结果确定学分。大学生在大学期间至少要获得12个第二课堂学分。

3.第二课堂活动学分的确定

第二课堂学分确定的原则为“谁组织、谁考核、谁负责”。成绩认定分为三级认定:学生组织(活动发起人)提出活动申请;负责教师(学分录入人)审核活动开展情况并录入学分;校团委(审核监督人)监督审核学生所获得的第二课堂学分。

活动开始时需要学生报名参加,活动结束后要有活动结果。组织者将结果报给负责教师,负责教师审核后在网站上公布结果。公示结束后,由学院分团委录入学生所取得学分,并加盖学院团委的公章上报校团委,校团委审核通过后学生可以看到每项所获得的学分。每一类活动都有学分认定标准,下面以学术科技与创新创业类活动学分标准为例。

(1)创新创业立项(参与研究科研项目并已结项)。国家级(项目负责人2分,其他成员1.5分);省部级(负责人1.5分,其他成员1.2分);校级(重点项目负责人1分,其他0.8分;一般项目负责人0.8分,其他人0.5分)。

(2)学术科技竞赛获奖。国家级(项目负责人1.2分,其他成员1分);省部级(负责人1分,其他成员0.8分);校级(项目负责人0.6分,其他0.4分)。

(3)论文发表。国际级(唯一作者1.5分,第一作者1.2分,第二、三作者1分);核心期刊(唯一作者1.2分,第一作者1分,第二、三作者0.8分);其他期刊(唯一作者1分,第一作者0.8分,第二、三作者 0.5分)。

(4)专利。发明专利(第一发明人2分,其他发明人1分);实用新型、外观设计及软件著作权(第一发明人1分,其他发明人0.5分)。

四、结语

第二课堂活动在大学生培养过程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第二课堂活动体系的构建对加强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增强大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大学生服务社会的奉献精神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加强第二课堂活动体系建设可以为国家培养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人才保障。

参考文献:

[1]陈利.中外大学生第二课堂活动差异性分析[J].商情,2010(20):30.

[2]赵振武,刘斐,唐玲,等.高校开展第二课堂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思路[J].绿色科技,2012(4).

[3]倪秋梅.试论构建高职院校科学的第二课堂活动体系[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4(1).

[4]刘长青.关于加强第二课堂建设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7(30):166-167.

作者简介:成钦(1984— ),山东广饶人,硕士,讲师,山东交通学院汽车工程学院主任科员,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汽车检测;高树文(1981— ),山东沂南人,硕士,讲师,山东交通学院汽车工程学院团委书记,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汽车后市场人才培养教育。

猜你喜欢
体系构建应用型人才
高职教育质量管理内涵及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农村职业学校学生成绩考核体系的研究
如何构建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探索研究
财务管理本科专业课程考核与应用型人才培养问题研究
浅析应用型人才培养下的物理教学改革
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模块化教学研究与实践
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块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关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大学英语的教学改革
构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