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燕
摘 要:东北大鼓和西河大鼓是我国北方地区的说唱鼓曲艺术,东北大鼓的唱腔清脆悦耳.婉转缠绵,西河大鼓其节奏缓慢.旋律舒展,因为两个曲种的起源和发展不同,使之有着不同的艺术特征,也就有了不同的艺术发展,这就是我今天所要论述的 我们中国北方的传统鼓曲艺术东北大鼓和西河大鼓的艺术发展。
关键词:东北大鼓;西河大鼓;艺术;发展
东北大鼓历史悠久,在清末年间就已流传,距今已有200百多年历史,在我国北方地区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东北大鼓主要流传于辽、吉、黑等地区的传统鼓曲暨鼓曲形式,它一度盛行于沈阳,曾有奉天大鼓之称,2006年5月该曲种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东北大鼓属于弦子书,最早期是由北京艺人黄辅臣来沈阳现艺,吸收当地的民歌和小曲小调演变而成,还有一说就是起源清道光.咸丰年间,屯大鼓艺人进城现艺,从而发展为奉天大鼓,唱腔主要以弦子书、子弟书为主,并且借鉴了乐亭大鼓.京韵大鼓.还有二人转,在这些曲种的基础上而形成,最早期在乡村流行成为屯大鼓,曲调大多以鼓曲的老腔老调为主,以长篇.中篇的演唱形式而广泛流传,由于长期的流传,而使这种演出形式遍布东北地区的城市与乡村,从而就形成了五个不同的派系,以沈阳为中心的奉派,以营口为中心的南城派,以锦州为中心的西城派,以吉林为中心的东城派,还有以哈尔滨为中心的江北派,各个派别有着各自的传统节目,奉调是以沈阳为中心的,传统名段有忆珍妃,代表艺人有霍树棠,东城调以吉林为中心的三国演义,各自的门派有各自的演唱特点。多年来,我们的老艺术家们不断地努力和完善,来丰富我们中国北方的鼓曲艺术。我认为鼓曲艺术我们的东北大鼓,它的创作和发展要来源于民间,来源为生活,来源于实践,只有亲身体会到那种意境,才能创作出好的作品,接地气,让百姓接受。东北大鼓的唱腔特点旋律委婉动听,抒发情感.段落含义清晰。东北大鼓要适应接受新事物、新观念、新形势。只有在“新”的情形下,演员才能从“新”字入手,用“新”去演唱,用“新”表演,用“新”去实践,使得把作品发挥极致,畅想生活的美好和未来,做到这一点,难度之大,东北大鼓多数却以女唱腔为主。那么我们就要在作品及演唱设计上,不能站在舞台上拘束,严肃。要根据作品含义加以发挥,既然如此女性本身的自然美,就要如实展现在舞台上,鼓曲表演在舞台上有一定的难度,它需要演员一会进入角色,一会进入情境,角色转变跨度大,加之手持道具,这就需要演员细致了解故事情节和把握人物性格,初学大鼓时,它的过程如此单调,需要演员有一定的耐力和修养去体验,多学多看不同曲种来取长补短,演员在完成每个段子时,都是细致的研究作品的含义,从化妆,造型,服装搭配上做到完美,为我们的舞台艺术添放异彩。东北大鼓这一鼓曲艺术本身其特点就是需要演员站在舞台上穿着旗袍要大气、稳重、豪放之韵味等特点。要在这一基础上尽可能去研究,探索和借鉴姊妹艺术之长处与精华来补充我们的鼓曲不足,东北大鼓唱腔要不断地去探索和研究使之发展和提高,它的每句鼓词最后一句唱音,据我的体会,都是音调低沉下滑,无论词的意思如何,大体都是这样处理,真正的装饰音可以,其它我想就应该需要我们的老艺术家和曲艺爱好者去研究,这样它将失去我们东北民间小曲、小调和民歌的美感了。所以我们要带着东北地域特色的淳朴和乡土气息的地方色彩,去加以整理和改进,根据故事情节进行合理化的谱曲,这就需要东北大鼓演员和弦师,适应当今形势发展,东北大鼓原创作品《家和万事兴》,运用和吸收了东北大鼓的主要唱腔,开头以四大口为主要唱腔,寓意着家乡千山群峰叠翠.山层峻岭的景象,紧接着运用了平调唱腔,来叙述和抒情农家院的幸福美好,还有二六板.慢板.和快板相结合,细致刻画了人物性格.动作和心情,使东北大鼓的主要唱腔运用的自如,在东北大鼓的演员演唱中,三弦是最主要的伴奏乐器,在演奏中,它的音色柔美、音域流畅,在演奏中又有很强的表现力,在同演员相互配合下,弦师就应该自如的运用好它的独特韵律,衬托演员的表演。使其唱腔优美动听。演员演唱特点要借鉴老艺术家们的传统唱腔,但不要一味地模仿,在传统唱腔上加以改进和创新,才能使东北大鼓的演唱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使得弦师能顺利自如加以弹奏和发挥。
西河大鼓是由木板大鼓发展而来,主要流行于河北境内,还有周边河南、山东、北京、天津、内蒙及东北地区,早期叫大鼓书,梅花调、西河调、也叫河间大鼓和弦子书,其创始人之一叫马三峰,起源于清代道光咸丰年间,以说唱中、长篇为主,如杨家将、呼家将,西河大鼓发展迅速,出现许多著名艺人,产生了北口朱化麟派.王振元派,南口李德全派,赵玉峰派,后来发展到20世纪40年代由马增芬及其父马连登创立,专攻短段,西河大鼓由一人敲打击鼓和书鼓,另有一人操三弦伴奏,似说似唱,唱腔苍劲有力,简洁,其韵味独特,曲调大多以历史故事、战争、神话故事和寓言笑话来表达内容,其内容主要反应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故事情节生动.曲折,主要唱腔和民间音乐融入了西河大鼓的唱腔中,西河大鼓唱腔音乐属板腔体,主要板式有头版、二板、三板,又将当地的民间小调、民歌音乐融入了西河大鼓的唱腔中,于是就有了起板.紧五句、慢四句、一马三涧、蚍蜉上树.流星赶月、双高、海底捞月、反腔、悲腔、反腔等等这些唱腔融入了西河大鼓的旋律中,使它更加生动感人。西河大鼓的唱腔极为丰富,它的唱腔具有完美的规范,弦师伴奏也具有代表性,弦师根据演员演唱的不同落音,选择不同的把位来伴奏,伴奏和演唱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西河大鼓最典型的唱腔是头版,还有起板.紧五句.慢四句.一马三涧.海底捞月,一马三涧在演唱中多以重复句出现,而海底捞月则一般用于抒情,把人物性格和内心情境演唱的淋漓尽致,生动感人,头板速度缓慢,节奏上变化不大,只用于全唱段的开始,二板也叫流水板,速度快慢适中,曲调流畅平稳,三板一般常用在唱段的结尾或高潮,烘托气氛,这一点同东北大鼓的流水板.快板近似。东北大鼓只限于东北三省等地,其原因在于它的题材少,东北大鼓随着老艺术家们的年龄增长,作品的缺乏,难度之大,使东北大鼓学习者越来越少,东北大鼓和西河大鼓也应该向其它姊妹艺术一样,做到手、眼、身、法、步,从演员的服装旗袍.造型.以及弦师的配合,都要力求精致.美丽,从而塑造作品的含义和要求,适应新时代艺术发展,西河大鼓之所以能有更多的舞台展示和机会,那就是从作品和演员的表演方式上,都加以改革和更新,中国河间西河书会,使西河大鼓有学习和展示的平台,从而使西河大鼓在鼓曲艺术上增添了色彩,使它在舞台上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从而树立影响。
综上所述,东北大鼓和西河大鼓的艺术发展,两者要相互学习和借鉴,使得两种鼓曲艺术在当今舞台上有一个新的突破,才能有它的艺术价值,使东北大鼓和西河大鼓在曲艺领域里站得更高更远。我们要以国家提倡的新时代传统文化为目标,努力进取向着党和人民指引我们道路前行,用心、用美去创造出更多更好的作品,使东北大鼓和西河大鼓兩种鼓曲艺术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