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蔡恩泽
11月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席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时表示,为了更好发挥上海等地区在对外开放中的重要作用,将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不断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
这是科创板顶层设计的利好声音,对助推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意义重大。
首先,有利于细分市场。目前,我国资本市场划分为一板、二板、三板,即通常所说的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新三板。一板上市门槛较高,是上交所和深交所上市的股票;二板相对宽松一点,但监管严格,相当于纽约的纳斯达克;新三板挂牌企业均为高科技企业,而不同于原转让系统内的退市企业及原STAQ、NET系统挂牌公司。
设立科创板,是将资本市场进一步细分,可促进A股市场分化,主板市场上不去,海外市场又太拥挤,一些海外的中概股公司要回归国内资本市场,也没有完全对应的承接。科创板将提供一个新的资本市场入口。同时有利于克服相当一部分高科技上市公司(即俗称“独角兽”)估值偏低的弊端。实际上,高科技企业才是推动股市繁荣的根本力量。单独设立科创板,将充分肯定其客观价值,推动上市公司脱虚向实,回归资本市场的本质属性,客观反映经济,扩大直接融资,刺激科技创新,利好实体经济。
其次,有利于A股市场清扫“垃圾”。壳公司具有这样一些特征:即所处行业大多为夕阳行业,具体主营业务增长缓慢,盈利水平微薄甚至亏损。壳公司虽说人老珠黄,力衰不举,但仍有几分姿色,有一定的魅力。这个姿色就是上市公司的“名分”,这个魅力就是上市公司的招牌。对于很多中国企业来说,上市依然是梦寐以求的事,是获得阶段性成功的标志,是步入巅峰的加冕。长期以来,由于IPO进程较慢,退市制度未能跟上,致使壳公司长期在A股市场招摇撞骗。壳公司虽然没有实际业绩,却是香饽饽,一些企业上市都是借助壳公司,以至于壳资源十分精贵。
设立科创板,意味着后续“垃圾股”“壳公司”将亮起红灯,宣布其炒作价值的终结。设立科创板,拓宽了上市渠道,资本市场将更加畅通,更加有效,通过优胜劣汰,有助于价值投资。
再次,将助推上交所国际化进程。上交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是A股IPO体制市场化改革的重大突破,将助推上交所国际化进程,并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中发挥关键性重要作用。上交所作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一个重要平台,多年来,在国际化道路上“吟啸且徐行”,既有长足的进步,也有一步三回头的谨慎。上交所是第一个实现与境外资本市场进行交易连通的境内证券交易所,第一个启动了境外企业在交易所发行人民币债券(“熊猫债”)的试点工作。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证券交易所的深度合作方面,上交所也走在前列。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这是在国际化道路上又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当然,设立科创板也要谨慎为之,在具体操作上更要科学化、精细化,虽然理论上已经有了论证,真正进入正式操作层面,有许多问题要解决。 一是要做好一、二、三板的“安抚”工作。设立科创板不是“挖肉”,而是畅通资本市场的投资渠道,要按照各自的市场交易职能区别,继续稳步交易,不可乱了方寸。特别是三板,设立科创板,并不意味着新三板的竞争力会削弱,新三板仍是拥有融资需求、希望扩大规模的中小微企业的天堂;二是正确处理科创板与一、二、三板的关系,虽是平行,但有时难免交叉,既防止撞车拥护,又防止空档闲置;三是修法工作须尽快跟上。在上交所设立科创板试点注册制涉及到包括对《证券法》的修改,要让注册制成为一种法律规定,还要严惩弄虚作假、欺诈发行行为,以切实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克服欺诈发行等重大违法事件对投资者造成损失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