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2018-07-22 08:02
生态城市与绿色建筑 2018年3期
关键词:建筑

北京市将全面推行住宅装配式装修

一套50m2的住宅,从毛坯到完成全装修,只用6天时间——这样的装修速度正在北京市多个公租房项目上演。北京市第一份住宅装配式装修地方标准——《居住建筑室内装配式装修工程技术规程》(以下简称技术规程)将从2018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并将从公租房推广到普通商品房项目。《技术规程》中要求,室内装配式装修设计要与结构系统,外围护系统,设备与管线系统进行一体化设计。墙体结构的设计寿命是50年,而一般管线的寿命是20年。从装配式装修设计图可见,这些墙板也是通过卡扣的方式装上,后期也可以卸下。未来一旦墙内管线坏了,直接把外挂墙板拆下来维修,更换有问题的管线,再把墙板装上即可。在公租房的卫生间,吊顶和地面都是集成安装的,地砖之下藏着一个完整的防水底盘,渗水点也大幅减少。

室内装配式装修的建造方式具有以下优势:一是内装部品在工厂制作,现场采用干式作业,可以最大限度保证产品质量和性能;二是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省大量人工和管理费用,大大缩短建设周期、综合效益明显,从而降低生产成本。过去装修一套50m2的公租房需要30天,现在则只需要6天时间,用工量也能降低60%;三是节能环保,减少原材料的浪费,施工现场大部分为干式工法,减少噪声粉尘和建筑垃圾等污染;四是便于维护,降低了后期的运营维护难度,为内装部品更换创造了可能;五是工业化生产的方式有效解决了施工生产的尺寸误差和模数接口问题。

2017年年底,丰台郭公庄一期公租房项目入住。这是目前北京公租房装配式装修水平最高的项目:从墙到地,从厨房到卫生间,目之所及都采用装配式装修。目前由北京市保障房中心投资建设的公租房项目已基本采用装配式装修技术,涉及49个市级公租房,8万多套公租房。相比传统装修的公租房返修率下降了80%,后期维护也更便捷。今后所有市级公租房项目也将按照这种方式装修,一些实现装修交房的普通商品房项目未来也可执行这份标准。消息来源:《财经时报》

黔港两地签订建设领域合作意向协议

7月23日,在贵阳举行的2018年内地与香港建筑论坛上,贵州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发展局签订了建设领域合作意向协议,双方将进一步推进两地建设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此次协议达成了五个方面的合作意向:一是共同推进建筑及工程技术、绿色建筑和建筑保育及传承的发展:加强在城市基础的设计技术和绿色建筑等方面的合作,包括建筑设计、BIM、建筑材料、机电安装等相关科研和技术应用的交流合作;加强在历史文化名城(镇)的保护设计、管理、维修、资源运用策略等方面的交流和合作;二是加强两地建设工程管理的交流和合作:加强在建设程序管理、建筑市场管理、招投标制度、造价管理、合同管理、工程技术保障、施工及项目管理、工程质量和安全管理、风险控制、工程合同纠纷、工程检测和验收,以及法律法规和政策等方面的交流合作;三是推进两地建筑行业人才交流和科研合作:加强两地政府、行业学会及协会等在建筑及工程领域先进技术及管理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包括安排专业人员互访、互派专业人员到对方相关机构接受培训,以及举办学术及管理研讨会等交流活动;四是推动黔港企业合作和鼓励香港建筑设计企业参与贵州重大项目设计:双方共同鼓励及推动黔港双方建筑企业合作,积极促进共组联营企业,一起扩展境内、境外和“一带一路”沿线的建设业务,共创商机。贵州鼓励香港设计企业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参与贵州非法定规划的项目设计,法定规划项目可与内地有资质的规划设计公司合作共同参与;五是加强贵州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及香港特区政府发展局信息互通:双方同意在两地网站互设链接,互通建设领域发展政策,将贵州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和香港特区政府发展局重大建设项目的招标信息,通过网页向双方相关学会、协会及企业发放,并互相通报与建筑及工程行业相关重大信息。

据悉,此举是两地为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促进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共同致力于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而作出的决定。双方将本着互信、互利、共赢的原则,努力构建紧密、稳定、全面的合作关系,全面提升合作深度,共同推进黔港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消息来源:新华网

到2020年广东全省城镇计划新增绿色建筑1.8亿m2

近日,广东省住建委厅印发《广东省绿色建筑量质齐升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简称《行动方案》)。《行动方案》提出,到2020年,广东省全省城镇计划新增绿色建筑面积3年累计达到1.8亿m2。同时职工购买二星级及以上绿色建筑,在不超过贷款额度最高上限的前提下,将享受一定的贷款额度上浮的激励政策。

根据《行动方案》,2018年至2020年,广东省全省城镇计划新增绿色建筑面积三年累计达到1.8亿平m2。到2020年,全省城镇民用建筑新建成绿色建筑面积占新建成建筑总面积比例达到60%,其中珠三角地区的比例达到70%;全省二星级及以上绿色建筑项目达到160个以上;创建出一批二星级及以上运行标识绿色建筑示范项目。

据了解,绿色建筑将被纳入城乡规划管理。《行动方案》要求各市、县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要制定绿色建筑发展工作规划,明确绿色建筑发展目标、发展任务和发展要求。各地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在编制城乡规划时,要强调城市建筑群的规划要有利于自然通风和减轻热岛效应,充分考虑绿色建筑发展有关要求,加强与本地区绿色建筑发展工作规划的衔接。

根据《行动方案》要求,到2019年底前,实现全省城镇新建民用建筑全面按照一星级及以上绿色建筑标准进行设计和建设,政府投资公共建筑、建筑面积大于2万m2的大型公共建筑等应当按照二星级及以上绿色建筑标准进行设计和建设。珠三角地区建筑面积大于10万m2的居住小区应按照二星级以上绿色建筑标准进行设计和建设,鼓励粤东西北地区建筑面积大于10万m2的居住小区按照二星级及以上绿色建筑标准进行设计和建设。

消息来源:广州日报

北京CBD首次发布楼宇品质分级评价标准

《北京CBD楼宇品质分级评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近日在京发布。标准通过借 鉴 BOMA(Building Owners and Managers Association,国际建筑业主与管理者协会)、LEED(Leadership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能源与环境设计先锋)、WELL(健康建筑)、绿色建筑标识等国内外楼宇评价体系,北京CBD管委会创新六大考评模块,科学量化测评楼宇的建设和运营情况,并授予相应的星级标识,引导楼宇提升品质,为区域企业提供更高质量的营商环境和更完善的物业管理服务。

北京CBD自1993年国务院正式批复建立以来,历经25年的建设发展,现代化商务楼宇占全市70%以上,其中税收过亿楼宇达到130多座;大量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落户北京CBD,包括商界精英、产业先锋、学者专家等国际高端人才在内,这里是首都常驻外籍人口最集中的区域。

《标准》参考国内外先进经验,创新设立选址与建筑设计、节能与设备管理、室内外环境管理、健康与安全管理、物业与租户管理、创新与因地制宜等六大模块,对参评楼宇进行科学量化的全面评价。根据《标准》,投入运营时间2年以上的楼宇项目均可参与正常评审认定,对于那些新建设投入运营在2年以内的楼宇项目,也可以参与“新兴项目”的评审认定。

北京CBD加强楼宇经济建设,从服务、管理、环境等方面持续优化区域营商环境,现已成为首都国际金融功能和现代服务业集聚地、首都现代化和国际化大都市风貌的集中展现区域、国际文化承载区域,引领朝阳经济高质量发展。

消息来源:本刊自采

联合国呼吁利用大数据支持可持续发展议程实施

联合国常务副秘书长阿米纳·J·穆罕默德(Amina Jane Mohammed)10月22日在阿联酋迪拜出席联合国全球数据论坛时表示,联合国正在领导全球整合数据和信息系统的努力,通过合理利用数据,支持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在各个层面和全球各国各地区的实施。

阿米纳指出,数据在自然灾害预防和提前预警、提供就业机会、保护妇女权益、防止歧视、增强公民对政府的监督和问责、提升对公共机构的信任,以及创造新机遇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数据的发展并未让每一个人平等受益。为此,联合国建立了“可持续发展目标开放数据门户”,允许各国将不同来源的数据汇集到一起,与地理空间数据相结合,产生基于实证的决策和倡议。“全球可持续发展指标”网站为用户提供全球所有已知的数据,并通过互动的形式展示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实施状况。

2018年7月,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António Manuel de Oliveira Guterres)还启动了高级别数字合作小组,旨在利用前沿技术,应对包括数据素养、数据隐私和数字鸿沟等问题,同时避免技术创新在无意中造成失业和损害劳动者权益等负面后果。阿米纳表示,为进一步发挥数据的积极作用,让数据为公共利益服务,全球还需建立道德原则、数据隐私和数据保护框架,并在资金、政治和技术等各领域给予支持。她呼吁所有数据创新人士与联合国共同合作,让数据为国际社会所用,“利用数据的力量,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建成一个不让任何人掉队的世界”

消息来源:中国信息产业网

2 018年“世界城市日”中国主场活动

2018年“世界城市日”中国主场活动31日在江苏徐州启动,活动期间围绕城市可持续发展、防灾抗灾、绿色建筑、建设海绵城市等议题展开探讨。

中国徐州是2018年全球唯一荣获联合国人居奖的城市。来自中国、德国、新加坡、南非等10多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官员、市长、专家学者300多人出席了活动。与会各方在活动中向全球城市发出了《城市绿色发展徐州倡议》,呼吁创造性落实《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和《新城市议程》,携手推动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加强城市生态修复,共同探索城市转型之路。徐州市市长庄兆林在活动上介绍了徐州的发展经验,指出徐州在推进城市新型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同时,坚持“生态城市,绿色发展”这一理念,实现了人居环境的显著改善,为建设生态韧性之城提供了良好的实践经验。

在中国倡议下,2013年第68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决定将每年的10月31日设为“世界城市日”,总体主旨是“更好的城市,更好的生活”。每年的国际日都会围绕上述主旨确立主题,目的是促进城市化进程的成功,解决城市化进程中显现的特殊挑战。“世界城市日”的设立提升了国际社会对全球城镇化进程的关注,有力促进了各国加强城市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国际合作。2018年“世界城市日”年度主题为“建设可持续和具有抵御力的城市”。城市需要支持才能具有抵御力,从而增强其消化灾害影响的能力,保护和保全人类生命,减少公共和私人资产遭到破坏和损毁,并在危机过后继续提供基础设施及服务。

消息来源:中国新闻网

鼓励绿化非住宅建筑 新加坡建设局推出超低能耗计划

新加坡国家发展部长兼财政部第二部长黄循财出席2018年新加坡绿色建筑周开幕仪式时,宣布建设局推出超低能耗(Super Low Energy,SLE)计划,推动本地非住宅建筑化身超低能耗的绿色建筑,进一步提升新加坡的环境可持续性发展。

根据2005年推出的建筑物准则,一座商业大楼每年的能源消耗介于240kWh/m2~250kWh/m2,超低能耗建筑将会进一步节省至少60%的能源。

超低能耗计划涵盖两个主要项目,分别是超低能耗挑战(SLE Challenge)和超低能耗建筑技术蓝图(SLE Buildings Technology Roadmap)。新加坡建设局正积极邀请各商业与政府机构参与超低能耗挑战,共同领头设立超低能耗建筑。

目前已经有14个发展商和建筑业主做出承诺,会在未来5年内发展至少一个低能耗项目。国防科技局正与军队合作,要在克兰芝与实里达军营建设超低能耗设施;建设局也和教育部合作探讨正能耗学校(Positive Energy School)的潜能,让学校建筑不只是节省60%能源,更是达到自己生产能源多于所消耗能源。新加坡当局将会在淡滨尼中学(Tampines Secondary School)推行10个创新的节省能源方案,希望在明年可以达到节省26%能源的目标,让淡滨尼中学正式成为当地首所正能耗学校。同时,吉宝湾大厦(Keppel Bay Tower)已获得建设局拨款128万元,将会在近期开始引入新绿化科技进行测试,预计在两年内便会化身成为我国现有商业高楼中第一个超低能耗大厦。为了对自愿加入超低能耗行列的发展商和建筑业者表达认同,建设局也将会推出全新的超低能耗绿色建筑标志(BCA Green Mark for SLE)。

消息来源:联合早报

变废为宝 清洁发电——越南芹苴垃圾发电项目

越南南部,湄公河三角洲,一望无际的青翠田野中央,几座主体洁白、造型现代的建筑拔地而起,挺拔的棕榈树、盛放的三角梅、波光粼粼的池塘和曲曲折折的小径散落四周,俨然一座设计精巧的花园,但这里其实是一个垃圾发电站。

每天都有数百吨来自附近芹苴市(Can Tho)的生活垃圾被卡车运到这里,经全自动称重后卸至封闭式垃圾仓,堆放发酵5至7天后,再被送入950℃以上的焚烧炉,经干燥、加热、分解、燃烧等流程,最终产生可供周边企业利用的绿色电能,在提供清洁能源的同时,也为当地带去一片蓝天。

芹苴市是越南五大直辖市之一,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市的持续扩张,生活垃圾不断增加,成为当地面临的重大挑战。2016年7月,由中国光大国际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光大国际)投资、建设和运营的芹苴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正式开工建设,2018年11月建成投产,为当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提供助力。

截至2018年3月底,项目共处理生活垃圾近7.06万t,产生绿色电力1800万kWh,可供2300余户家庭使用1年。项目每天可处理生活垃圾400多t,约占芹苴市每日总清运垃圾量的60%,为芹苴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利用做出了贡献。

芹苴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是越南第一个现代化、高标准的垃圾发电项目,也是光大国际在海外承建的第一个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为了消弭越方对垃圾发电这一新鲜事物的种种疑虑,光大国际在当地开展了系列环保公益宣传,并组织越方官员和周边居民去中国的花园式垃圾发电厂“眼见为实”。为了让项目更加切合当地实际,技术团队先后在越南多个污水处理厂取样试验,培育出最适合处理垃圾渗滤液的本地菌群。

垃圾焚烧发电厂首先是个环保设施,因此尤其关注环境影响。该项目通过垃圾仓负压控制将全厂臭气集中收集送入焚烧炉,做到无臭气外溢;以喷射氨水脱氮、干法及半干法脱酸、活性炭喷射、双覆膜布袋除尘等手段净化烟尘;用物理和生化措施“双管齐下”实现垃圾渗滤液全部再利用、零排放;就连燃烧剩下的炉渣经清洗、分选和收集后也可再次综合利用。芹苴垃圾发电项目的越方员工占工作人员总数的九成以上,不仅为周边地区带来了就业岗位,更有约20名本地骨干员工被送到中国接受培训,成为相关专业领域的技术带头人。

芹苴项目将建设成为湄公河三角洲的“绿色标杆”,为周边区域提供值得借鉴的垃圾发电项目经验。

消息来源:bnews.vn

中国企业在美建造的首个钢结构模块化房屋项目投用

中集集团旗下中集模块化建筑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集模块化)设计建造的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Berkeley)研究生公寓宿舍近日投入使用,学生们已经陆续进驻。这是中集模块化在美国承接的首个项目,也是中国企业在美国建造的第一个钢结构模块化房屋项目。该项目位于美国加州湾区伯克利夏达克大街(Shattuck Avenue),紧邻伯克利市中心。项目为4层箱式钢结构模块化建筑,包含22个精装修房间,其中地面1层住宅为残障人士房,2至4层住宅为标准房。加州素来采取非常严格的绿色建筑标准,所以项目建造过程严格采用绿色环保材料。此外,加州处于地震频繁带,因此该公寓抗震设防烈度达到了E级(相当于中国抗震设防烈度8级)的水平。

2018年5月,中集模块化将所有模块运抵美国奥克兰港口(Auckland Harbour),然后通过陆运至搭建现场,并在1周内完成了所有模块的拼装。8月底,该公寓项目整体搭建完成。9月中旬该项目竣工,并在9月30日开业。

美国模块化建筑市场已经非常成熟,但主流的仍为木制结构模块化房屋,因此目前美国市场对钢结构模块化房屋存在一定误解。该项目负责人表示,“在国际钢结构模块化建筑领域,中集有较高的品牌知名度。我们建造的大量品牌酒店和大学公寓,与美国本地人印象中模块化建筑低端的印象形成了鲜明反差,这从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当地人对钢结构模块化房屋的误解,让美国客户看到了巨大的市场前景”。

中集模块化建筑是集结构、保温、隔音、水电、暖通、节能、智能、内部高质量装修于一体的钢结构模块化建筑体系,将传统建筑装修工序90%以上转移至工厂环境下完成,建造时间缩短50%,建筑垃圾减少50%以上。完成后的模块通过海陆联运方式运至目的地,并快速搭建交付。

消息来源:中新网

斯里兰卡Star创意中心

乔丹帕纳斯数字建筑事务所(Jordan Parnass Digital Architecture,JPDA)近期完成了南亚首个得到认证的被动式建筑项目“Star创意中心”(the Star Innovation Center),验证了被动房在任何气候条件下均可实现超高能效。

Star创意中心位于斯里兰卡科伦坡(Colombo,Sri Lanka)附近,是一家致力于成衣开发的企业。该项目的落成将推动该企业成为服装行业的全球典范,同时为可持续发展、能效和工人劳动环境的舒适度制定全新的高标准。相比于传统的现代化“高效”工业建筑,该建筑的年能耗量将减少75%以上。

该项目由一座废弃的建筑改造而来,大大降低了拆除并新建建筑过程中产生的废料、CO2以及所需消耗的化石燃料,并提升了企业在社会、环境、道德和安全等层面上的追求。该项目还开创性地将被动式房屋技术应用到热带季风气候地区,使其能够适应全年湿热的气候条件——目前大多数的被动式建筑均位于气候凉爽的地区(如北欧等),在该气候区保温和供暖才是首要的考虑因素。经过精心设计的建筑系统和围护结构,提供了充足的自然光、低湿度、过滤新风以及室内恒定的温度(24℃),确保工人享受全年舒适的工作环境。借助对气密性的测试以及对能源使用的实时远程监控,可以得到详细的建筑性能数据,从而帮助企业节约运营成本,并使员工的工作环境质量得到显著提升。项目团队由当地建筑师、工程师、制造商和开发商构成,从一开始便致力于通过综合全面的技术来证明在该地区打造高性能被动式建筑的可行性。JPDA一直致力于通过制定新的标准以及激励当地建筑行业来助力全球的节能减排,同时为铲除“血汗工厂”做出贡献。

消息来源:http://jpda.net/

麦当劳中国绿色餐厅

近日,麦当劳中国发布“Scale for Good”可持续发展行动计划。从2018年底至2022年,麦当劳中国计划开设超过1800家绿色餐厅(占全部新餐厅95%以上),符合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the U.S.Green Building Council,简称USGBC)颁发的“能源与环境设计先锋评级”(Leadership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简称LEED)中“室内设计与施工”(简称ID+C)类别的认证标准。此外,麦当劳中国承诺不断推进绿色包装:在2020年前,麦当劳中国使用的纸制食品包装,将100%来自经森林管理委员会(Forest Stewardship Council,简称FSC)或森林认证认可计划(Programme for the Endorsement of Forest Certification Schemes,简称PEFC)认证的原纸,以支持可持续的森林管理。

Scale for Good是麦当劳今年在全球宣布的可持续发展愿景及行动计划,其中包括了绿色包装、均衡营养与儿童福祉、可持续的牛肉、节能减排、年轻人就业等领域。麦当劳中国为绿色餐厅创造了一个范本,不仅仅是餐厅设计,还包括日常营运——节能减排,并为顾客和员工创造更健康更舒适的室内环境。雄安新区首家麦当劳餐厅于2018年9月正式获得LEED金级认证。从2018年11月起,北京部分麦当劳餐厅将试点推行减少吸管的方案。

消息来源:经济观察网

广州天河创想公社

人们常用“云山珠水”特指广州,“云山”即广州的新八景之一白云山。白云山风景区位于广州市北部,距市区约17km,是九连山脉的南延部分。据说每到秋季,常有白云冉冉升起,使山上一个侧面变成白云漫漫的一片,犹如面纱笼罩,因而得名。白云山由30多座山峰簇集而成,面积共28km2,最高峰摩星岭海拔382m,是广州市区内最高峰。

天河创想公社基地位于广州市白云区白云山东侧安静的甘园路里,紧邻广州大道,现状为两幢建于不同年代的多层仓库。A幢厂房应为建于1980年代的4层印刷品仓库,总建筑面积9980m2,总高度约17m;B幢厂房为2013年新建的5层仓库,总建筑面积12 000m2,总高度约18m。两幢空置厂房合共约21 980m2,设计任务是将其更新为以出租公寓和孵化办公基地为主的综合性生活工作园区。

这两个多层仓库没有过多的历史故事或空间特色。为了激活这个尽端且封闭的工业遗存地,建筑师大胆地试验了一个“山景移植”,在两幢建筑长边之间仅8.5m宽的“峡谷”当中植入空中的地景连接,以重塑这个后工业场址,将其转变为一种新的城乡结合状态。建筑师设想从白云山上移植7个地景片段,将这两个废弃的仓库楼连接起来,构筑出一个总建筑面积为23 000m2的新社区。整个社区可容纳约800名年轻人的工作和生活。期望通过微创手术般的介入,在同质化城市中植入异质编码,实现新型都市生态的空间殖民。这种生态不仅是生物学意义上的,也是社会学意义上的,因此该项目所建构的是一种全生态新社区空间,它包含了自然与人,甚至所有在场和不在场的物和时间。

消息来源:www.archdaily.cn

斯德哥尔摩79&公园住宅区

该项目位于斯德哥尔摩加尔德特(Gärdet)国家公园边缘,旨在为库伦半岛(Kullen)带来一个充分尊重和适应环境、同时能够突出壮观视野的与众不同的住宅区。建筑的体量鳞次栉比,对周围基地环境做出了直接的回应:建筑的西北角和东南角占据了场地中的高点,而距离公园最远的、按理说本该是视野最不占优势的东北角,则通过“拔高”而捕获了公园和港口的壮观景致。

建筑物的西南角延伸到加尔德特公园,为了使建筑与自然形成柔和而适度的连接,西南角的体量被尽可能地压低,形成一个拥有270°公园视野的公共平台,同时也为大部分的住宅单元赋予了开阔的公园视野。这样的处理办法也确保建筑的中央庭院得以享受充足的日照。出于对加尔德特公园环境的充分尊重,建筑的体块通过一种像素化的语言在视觉上得到了简化,最终被调整到一个符合人体的尺度。这种设计手法不仅能够更有机的表达及完美地反映周围的景观,而且通过使用标准化尺寸的预制单元,以一种可控和廉价的方式完成建筑地形。该项目展示了一种更加有机的建筑表达,不仅完美地反映了周边的环境,同时,采用标准化规格的预制结构建造的住宅单元,最终让这座受地形限制的建筑以一种经济实惠的方式得以建成。

消息来源:https://big.dk/图:Laurian Ghinitoiu

Nightingale 1号经适房

南丁格尔1号(Nightingale 1)由Breathe建筑事务所(Breathe Architecture)设计,位于墨尔本市中心郊区,是一个革命性的开发项目。该项目旨在开发“具有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性”的住宅,并最终获得业主的认可。其整体采用了高度协作的设计过程,纳入了定期同行评议以及未来住户反馈,确保为每幢大楼和整个居住区带来最佳成果。

南丁格尔1号位于工业和国际化的不伦瑞克(Brunswick)社区附近,以一条鹅卵石铺就的公共巷道为特色,两侧奶油色再生砖砌筑的围墙呼应了曾经位于其附近的仓库平房,增强了建筑与街道的连接。设计师秉承以人为本、用户第一的原则,倡导社区生活氛围,并始终优先考虑住户感受而非项目本身,营造出有利于交流活动的场所空间。沿着巷道的凹窗下设有座位,鼓励公众逗留并与底层租户互动——底层租户包括建筑工作室,非营利组织和南丁格尔住宅本身租客。面向街道的立面布置了带有金属框架的“冬季花园”,阳台完全由玻璃包围。电梯大堂等公共空间采用了未经处理的黑色木条板、低碳钢板和椰棕垫,而公寓内部采用了打蜡木地板和露天的混凝土天花板。位于建筑南侧公寓的钢框玻璃是对该地区传统仓库的临街窗户的一种回应;北侧公寓前面设置了铁筛网,为落叶葡萄藤提供了花架,可以在夏季形成荫蔽的空间。建筑屋顶露台分为两个具有不同功能的露台:一个用于公共空间,设有公共洗衣区、晾衣绳、盆栽棚、种植水果和蔬菜种植园;另一个包含僻静的座位,一个户外用餐区和一个供儿童玩耍的屋顶草坪。

消息来源:https://nightingalehousing.org/

巴德学院媒体实验室

美国公司MB建筑事务所(MB Architecture)使用4个回收后的运输集装箱快速便捷地为纽约哈德逊山谷(Hudson Valley)巴德学院(Bard College)建造完成了媒体实验室。项目场地位于巴德学院的中心场地,邻近弗兰克·盖里(Frank Gehry)设计的费舍尔表演艺术中心(Fisher Center for the Performing Arts)。该建筑用途广泛,各个专业的学生都可以使用,因此建筑的灵活性至关重要。MB Architecture根据建筑功能设计整体布局,为媒体实验室保留了一个开放式功能使用区,并且二层还有一个小型空间作为私人办公室。

黑色的工业外观与树木繁茂的场地形成鲜明对比,建筑左后方有一个大型旋转式车库门通向草坪。上下两层的办公面积共计960平方英尺(约89m2),17英尺高的主空间还可以变形成舞台,成为各种表演、音乐会以及戏剧活动的大型举办场所。在建筑的正立面,建筑师设置了3扇窗户,正门通向一个大型工作台,背立面则是一个双层高的墙壁,内衬窗户。校园建筑群将以舞台为中心建立起良好的互动关系。该项目所有部件都是预先制造,不需要浇筑混凝土地基之类的现场工作,在半天时间的安装后,几天之后就能投入运行。由于是预制的建筑,所以施工时只需要场地有混凝土基础即可。

消息来源:https://www.mbarchitecture.com/

绿能砖“GreenCake”

自2007年开始,由于以色列认定建筑材料为“军民两用”,可能被用于建造地堡或其他军事用途,建筑材料被禁止进入加沙(Gaza)。即使在2014年以色列和哈马斯(Ḥamās)达成停火协议后,仍仅开放有限种类的建材进入,其中只有一小部分用在重建房屋。根据报告估计,重建工程所需的水泥仅1/3得以越过边境。如此供不应求的情况下,意味着要能取得建筑材料非但不易,更得付出高昂的价格,因此成千上万的居民至今依然流离失所、无家可归。

当还是大四学生时,工程系的马吉德·玛什哈拉维(Majd Mashharawi)就一直在思考“到底该如何结束这这种悲剧”。面对建筑材料的缺乏、当地房屋重建遥遥无期,她找了同学拉万·阿卜杜拉提夫(Rawan Abdulatif)合作,开始尝试用不同的材料取代水泥制作砖块。在最初名为“Paper Crete”(纸凝土)的实验中,他们运用废纸取代砂石成功制成砖块,并解决了加沙缺乏废纸回收机制的问题,然而,这样的特制砖块却比一般砖块更昂贵。他们接着尝试运用黏土块做实验,但却发现高温烧制黏土需耗费大量的能源,缺乏可持续性。最后,他们找到了另一个可用的材料:当地人燃烧木头及煤炭时留下的灰烬,每周约有6t的灰烬进入掩埋场。从2014年8月起,玛什哈拉维与阿卜杜拉着手开发原型,直到2015年年初,他们终于成功以灰烬制成砖块,取名为“GreenCake”(“cake”一词意指这款产品通透的结构)。比起一般水泥砖,GreenCake结构较为轻薄,重量减轻了一半,更重要的是价格也便宜了一半。这项以灰烬制成砖块的设计并非首创,不过GreenCake使用了不同类型、粒度更大的煤灰,并以蒸汽取代高温窑炉烧制,节省了能量。

居民为取得能源,燃烧木头及煤炭而留下大量的灰烬被埋在地底下,长久以来造成水资源污染及环境破坏。GreenCake的发明,不但解决了水泥不易取得及价格高昂的困境,也为加沙地区解决了灰烬污染环境的问题。

消息来源:本刊自采

CO2捕捉器

随着全球暖化问题逐渐受到各国重视,许多企业都开始寻找替代石油燃料的方法、来减少碳排量,从大气中清除CO2也视为有效手段之一。许多人士认为,双管齐下或许就能达到CO2“负排放”的目标。在大众认知中,工厂往往是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但瑞士的Climeworks AG公司即将改变这种观念——他们在苏黎世建造的工厂在 5 月底正式开始营运,或许听来有些奇怪,但这座工厂的主要目标是:减少全球CO2排放量。

该设备是使用风扇推动空气通过过滤系统从而收集CO2,当过滤器饱和时,CO2便会在高于100℃的情况下分离而出,接着这些CO2气体会通过地下管道被送到温室以帮助蔬菜生长,例如西红柿和黄瓜。Climeworks的联合创始人扬·沃茲巴克(Jan Wurzbacher)表示除了肥料以外,捕捉的CO2也可以用来制造运输燃料、含碳酸的软性饮料等产品。未来公司计划推出更多的商业模式,其中包括将一些CO2埋入地下以实现负排放。目前,该公司已经获得了当地政府、比尔·盖茨、欧洲航天局等多个渠道的赞助,并与欧盟签订了新的项目,已在冰岛的赫利舍迪发电厂(Hellisheidi,世界上最大的地热发电厂)进行了再次测试,可将收集的CO2永久变成固体并送入700m的地下。

消息来源:www.climeworks.com

海洋废塑料制成的滑板——“Minnow”

据统计,全球每年生产的塑料总量近3亿t,每年有400万~1200万t的塑料垃圾从陆地流失到海岸和海洋。塑料对环境和海洋生物的破坏作用是巨大的,除了研究如何去除海洋中的塑料垃圾,另一个挑战是如何处理这些来自海洋中的垃圾。

“Bureo”是一家洛杉矶当地的可持续滑板公司(sustainable skateboard company),其制作出了世界上首个甲板完全由回收渔网制成的滑板。该公司设立了一个名为“Net Positiva”的回收项目,将从智利海岸边打捞起的破旧渔网制成“鲦鱼形”的滑板,并将其命名为“米诺鱼”(Minnow)。Minnow也被称为“终极巡洋滑板”(ultimate cruiser skateboard),它的外形被设计为一条鱼形,有一条开叉的鱼尾,同时甲板上还呈现出鱼鳞状的纹路。

据悉,每块Minnow滑板由面积为30平方英尺(约2.79m2)的渔网制成,轮子则由30%的植物油以及100%的回收材料制成,比制造普通滑板少排放70%的CO2。在滑板的制作过程中,除了使用的原材料都来源于海洋中打捞起的废旧物品(如:渔网、废旧塑料等)之外,“Net Positiva”项目的劳力资源也源自当地。有意思的是,就连公司的名字的灵感也来自于智利语,意为“波浪”。目前该公司已经回收了超过8万t的废弃材料。

消息来源:https://bureo.co/

节约资源的固态洗发水“Twenty”

荷兰设计师米拉扬姆·德布鲁因(Mirjam de Bruijn)开发了一个名为“Twenty”的概念品牌,将那些因为液状浪费大量资源进行包装的产品,改良为固态出售——名字所指的20%刚好意味着剩下部分。这种做减法的方式相当环保,人们只需要在家中备好可以重复使用的容器即可。

由于是浓缩产品,人们可以用再生纸包裹出售,节省了大量的塑料包装以及不必要的CO2排放。德布鲁因希望通过这种产品,激活消费者可持续家居生活的理念,并将可持续设计的方案融入生活。

消息来源:http://www.mirjamdebruijn.com/twenty-presskit.html

自带咖啡香气的桌凳

来自墨西哥韦拉克鲁斯(Veracruz,Mexico)的设计师哈维尔·罗兰(Xavier Loránd)利用其工作室附近咖啡馆使用过的咖啡渣,制成了两款名为“Nero”的边桌和凳子。他将其与植物生物树脂等粘合材料结合,然后将结合后的混合物置于模具中形成桌面和凳面。设计师将这种材料形容为介于软木和中密度纤维板的质地和硬度之间的新材料,且带有咖啡香气。凳子的颗粒状凳面设置在混凝土基底的深色底座上,边桌则是坐于水磨石基座上,桌面的另一半是光滑的米色区域。为了使整个系列看上去更完整,罗兰还设计了一款名为Provincia的蓝色陶瓷咖啡套装,其中包括一个镶边的水壶和两个杯子。

消息来源:https://www.dezeen.com/

快捷搭建的廉价竹屋“求博”

23岁的傅拉勒斯(Earl Patrick Forlales)是菲律宾马尼拉雅典耀大学(Ateneo de Manila University)化学系与材料科学工程系双学位毕业生。为了让家乡贫民窟的同胞都能有像样的房子住,他设计出成本低、环保又可以很快建起来的竹屋——“求博”(CUBO)。CUBO采用预制搭建法,仪用一周的时间制作部件,在现场只需4小时就可搭建出一所12m2的房子,可供两个人居住。该竹屋的设计灵感源自祖父母在乡下的传统高脚竹屋(bahay kubo),使用的竹子经过现代科技加工处理,可耐用至少50年,是传统竹屋的10倍,成本为每平方米50欧元,即一个单位600欧元。竹子是非常环保的材料,除了释放出的O2比树木多35%之外,每年都可种植和收成,而且不会使土壤退化。同时,CUBO具有倾斜屋顶等特征,可收集雨水并减少热量增加,为马尼拉庞大的贫民窟中的典型住宅提供了一种有尊严的替代方案。多个单元可以配置在一起,居民可以利用公共厨房,浴室或办公室。

CUBO不仅是个住屋概念,更重要是要善加利用宝贵的资源。该项目获得了英国皇家特许测量师学会(Royal Institution of Chartered Surveyors,RICS)举办的“用城市迎接未来的挑战”(Cities for our Future)的头等奖,赢得了5万欧元奖金。傅拉勒斯将赢得的奖金作为起步资金,在马尼拉选了一块地来建造第一批CUBO,然后推广到贫民窟。他希望这个设计也能对其他人口密集的城市有帮助,尤其是那些生产竹子的地方如东南亚以及非洲与南美洲一些地区。

马尼拉有1200万人口,其中400万人住在贫民窟。在未来3年内,由于政府和私企的基础设施项目纷纷上马,预计马尼拉还会迎来250万名工人,房屋不足的问题肯定雪上加霜,CUBO或许是个不错的解决办法。

消息来源:新加坡早报

融入沙漠的绿色度假小屋“Folly”

美国纽约“Cohesion Studio”建筑设计事务所最近在南加州的莫哈韦沙漠(Mojave Desert)打造了一间他们理想中的沙漠小筑“愚屋”(Folly),其貌不扬的小屋被命名为“愚屋”,意思就是“长得怪怪的丑建筑”,位于约书亚树国家公园内。在一些人看来,它确实很丑,很难相信“Folly”竟然是全新建筑,它的材质和风格,怎么看都像是已经在荒地废弃了几十年的小破屋。小屋的外立面是生锈的铁皮,即使窗框等没有完全生锈的部件也十分古旧,但是走进屋内,你会发现内部空间意外“舒适”。

该建筑以尊重自然的方式进行开发,通过借助建筑组件、适应性的研究和与环境的结合这3种方式,设计师解决了该项目中多样的建筑问题,并试图激发建筑与周围环境的联系。“Folly”包含一个没有天花板的观星卧室,拥有广阔视野的淋浴室以及生产能源的太阳能树。自动化技术的加入为这种偏远地区的生活提供了参考,为居住在这里的人们提供了一种舒适的生活方式,同时又不会对周围自然环境产生影响。与大多新型度假小屋一样,“Folly”真正出色的地方还在于它的能源供给系统。硕大的“太阳能树”将充分利用沙漠的太阳能,在白天持续蓄电,为小屋提供空调和照明用电。蓄水和中水循环系统可以充分利用沙漠里珍贵的水资源,既保障了度假期间的舒适度,又不会造成浪费。设计师希望这间“丑兮兮”的小屋能为来沙漠旅行的游客带来一种“远离尘嚣”的体验,在荒漠中获得片刻的宁静。

消息来源:https://www.ignant.com/

猜你喜欢
建筑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建筑的“芯”
山居中的石建筑
废弃建筑
高一帆
《老建筑》
听,建筑在诉说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
超高层建筑可以休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