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制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深化探索

2018-07-21 12:15邵瑞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8年16期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技术双师型人才培养模式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榆林地区的专业人才情况,提出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思想,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探讨了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实践基地建设,教学质量监督保障体系等。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技术 培养规格 人才培养模式 双师型

陕北榆林地区是国家重要能源化工基地,但榆林地处我国西北偏远地区,专业人才缺乏,特别是电气专业技术技能人才更是缺乏。为此榆林职业技术学院电气教研室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企业专家,一起研究制定了三年制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建立了完善的“理论+实践”的课程体系和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充分保证了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1]

一、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思想的确立

榆林职业技术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立足榆林,面向陕北、服务周边,辐射呼包银榆经济区,由此确立了本专业的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遵循学校以育人为本、办学以教师为本、教学以学生为本、人才培养以能力为本的原则,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特色求发展,依托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2]

二、岗位分析和人才培养目标

在陕北地区,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核心工作岗位有限,下面对部分核心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分析如下:

1.电气系统的安装与调试

按照一定的电气安装规范进行电气控制系统的安装以及安装过程中或安装后的调整试验。其职业能力及素质要求为:具备一定的电气识图能力和绘图能力;具备熟练使用常用仪器、仪表、常用工具的能力;对电气设备具有一定的安装与调试能力;具备对系统调试过程中常见电气故障进行独立分析与处理的能力;具备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及知识拓展与创新能力。[3]

2.供配电系统的运行及维护

负责供配电系统值班工作或维护,确保供电系统安全运行,正常供电。其职业能力及素质要求为:熟悉高低压开关设备、变压器及直流电源屏的安全操作和运行管理;具备电气识图制图能力;熟练使用常用仪器、仪表、常用工具能力;熟悉供配电设备的日常运行和维修保养工作。

3.电气设备的检修

对电气运行设备的日常检查与故障维修。其职业能力及素质要求为:具备一定的电气识图能力;具备熟练使用常用仪器、仪表、常用工具的能力;熟悉电气设备的日常运行和维修保养工作。具备一定的对常见电气故障进行独立分析与处理的能力。

4.电气产品的生产、调试和试验

操作各种自动化设备以及使用各种测量仪器仪表对电气产品进行焊接、装配、调试和试验。其职业能力及素质要求为:具备一定的电气识图能力和绘制简单电气图纸的能力;具备熟练使用常用仪器、仪表和常用工具的能力;具备操作各种试验设备的能力;具备常用元器件识别能力、掌握元件焊接技能和电气线路的连接技能;具备一定的电气产品装配、调试、检测能力。

另外还有电气产品销售及技术支持等岗位,这里不再进行一一进行分析。

根据这些岗位群需求,确立了电气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德能双修、全面发展,掌握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从事电气设备(或企业供配电系统)及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安装、调试、运行维护、检修、技术改造及其管理能力的技术技能人才。

三、课程体系的构建

经过充分的讨论,构建了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总体上按照理论课+实践课+顶岗实习的结构安排。实践学时包括理论课中的实验部分和集中安排的实训课程。学生在校期间时间为2.5年,剩余0.5年安排顶岗实习。无论是理论课还是实践课,每一课程都制定了课程标准,确保了培养目标不动摇。

四、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改革

不断探索学生、学校、企业三位一体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将课堂上的学习与工作中的任务结合起来,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所要完成的任务中,然后将任务中遇到的挑战和见识反馈给老师,促进教与学。提倡不同的项目采取适宜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岗位职业标准》等为依据,以行业真实项目和工作任务为载体,遵守行业技术规范,融合新技术、新工艺来选取教学内容。灵活运用讲授、讨论教学、多媒体教学、任务驱动、讲练结合、分组实验等教学方法。

五、师资队伍的建设

为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迅速提高教师队伍的实践能力。“走出去”主要是把骨干教师送出去参加各种培训,“引进来”主要是引进企业高级技术人员和专家学者。经过几年探索,基本形成了以专业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以“走出去,引进来”为培养途径,以暑期实践、企业培训、教育部师资培训、专业技能培训、校本培训或教师自学为基本方式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思路。

六、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校内实训环境比较好,专业实训室比较齐全。每年可根据新情况不断扩充新的实验设备。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也取得很大的成绩,目前已有的校外实训基地有奇瑞公司实训基地、榆林天地煤机实训基地、神南集团实训基地、榆林开发区电厂实训基地等。

七、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建立

教学质量是教育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的根本标志,为确保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以充分调动学、教、管等多方积极性,我院建立了院系两级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由教务处主管,学院形成了每学期一轮的教学“三查”制度,和日常的教学督导制度。采取问卷调查和学生座谈会等形式了解教学情况,全面实施了“教学质量评价制度”。

为确保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对院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进行必要的补充,电气自动化专业所在系部也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系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与学院教学质量监控形成了相互呼应,紧密结合的工作格局,使教学质量管理更加具体化、细节化。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Z] 教高[2004]1号.

[2]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意见[Z] (陕政发〔2015〕9号).

[3]姜大源 关于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5):37-39.

作者简介

邵瑞(1977年-),男 ,电气高级工程师 现任陕西榆林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電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带头人。研究方向:电气自动控制技术。

猜你喜欢
电气自动化技术双师型人才培养模式
试论电气自动化技术在冶金行业中的应用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吉林省经济转型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影响
新时期民办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技术的设计与运用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民办高校转型背景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