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效兵
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趋势,随着我国素质教育不断发展,教师应更加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强化素质教育。所谓素质教育,是指摒弃了传统枯燥的知识传授、进一步强化学生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教育模式,能够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综合能力,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主观能动性,在学习过程中形成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语文作为小学的重要课程,实施素质教育势在必行。在小学语文的教育中,应注重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和个人能力的培养,在传授语文知识过程中,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观,切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德育
在一定程度上来讲,学生的道德素质比文化素质更加重要。小学语文教师在平常教学的过程中应当重视对小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将德育有效地渗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从而促进学生道德素养的提升。另外,像《中华美德贤文》的文章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进而实现理想的效果,因此,教师需要推荐学生阅读此类的书籍。为了更加有效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德育,教师可以“情”和“知”这两个方面作为视角进行渗透。(1)所谓的“情”是指使小学生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以使学生对好的行为习惯持有愿意学习、满意以及快乐的态度,并且对于不好的行为习惯持反对、不满意,以及愤怒的态度。例如,教师在教学《狼牙山五壮士》这一篇文章时,应当以讲解爱国主义作为核心,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操,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自信心,这样教学能够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2)所谓的“知”是指对小学生实施说理教育,让小学生明确我们一致认可和提倡的道德标准有哪些,只有使学生明确了具体的道德准则内容,才可以让学生明确怎样做是正确的和合理的、怎样做是不合理的和错误的,以及不应当做什么和应当做什么。例如,教师在教学《海豚救人》这一篇文章时,务必将人和动物间的微妙关系说明白以及人类保护自然界动物的目的是什么和采取怎样有效的行动进行保护等,从而让学生有所认知,最终实现素质教育的教学目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加强引导学生从道德、情感理解课文。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美育
素质教育的一项关键内容就是美育,美育能够健全人的品格。其中,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想象美的能力是尤为关键的。针对小学生来讲,他们的实际生活经验和阅历是非常少的,不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启发学生进行想象,进而感受到美。教师应当结合教材知识要求学生进行大胆地想象,由于小学生的思维意识和思维能力比较差,因此教师在启发学生想象的过程中,需要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例如,教师在教学《望庐山瀑布》这一首古诗时,借助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呈现一幅美丽的瀑布画面,并且配上柔美的乐曲,然后要求学生在观看之后闭上双眼,在听乐曲的过程中对瀑布的壮观美进行想象,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想象美的能力。
三、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语文学科进行教学评价的目的不但是对学生学习任务的完成和学习目标的实现进行考查,而且也是对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检验与完善,进而让教师不断地完善教学设计,进而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是小学语文新课标的要求。可是,目前固有的考试制度让我们对学生的评价依旧保持在一张试卷中。因此,需要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进而合理和科学地评价学生,只有如此,才能够适应新课标的要求,并且实现素质教育的教学目的。
1.实施多样化的教学评价。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都通过单一的教学评价———笔试对学生进行评价,然而笔试存在非常大的局限性。为此,教师只有实施多样化的教学评价,才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进而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比如,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实施活动测试、口试、笔试以及与平常表现相统一的教学评价,从而更加全面地考查学生。
2.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往往会发现尽管一部分学生的学习成绩不够理想,可是他们具有比较强的口语交际能力和朗读能力;有一部分学生的学习成绩较为理想,可是他们却常常沉默寡言。鉴于此,單纯地以笔试成绩来评价学生是不科学的,无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此,教师需要完善评价内容,立足于学生的价值观、情感、学习态度、能力、知识构成等多个方面,更加全面和系统地评价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效地渗透素质教育。综上所述,在知识经济时代,素质教育的实施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教师的光荣职责,也是国家对教师提出的希望和要求。为此,作为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应当从
思想上高度重视素质教育的实施,在教学中有效地渗透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课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挖掘教材背后的思想内涵,有效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小学生还处于思想较为幼稚的阶段,难以直接领会课文的内在涵义,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通过课文的学习,有意识的帮助学生领会课文内涵,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和思想素质。教师应把握不同学生年龄段的心理特点,将课文内在涵义和思想有效传递给学生。针对低年级年龄比较小的学生,要使得课文内在的涵义浅显易懂,针对中高年级的学生,可以传递程度较为适中的思想内涵,实现有效的教学。在强化学生人文素养过程中,应依托教材,本着务实的态度,避免纸上谈兵。在具体实施教学时,教师应引导学生首先从字面意思阅读和理解课文,当学生对于课文有了初步的理解后,教师再因势利导,强化深层次的引导,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人文情怀,达到通过课文的学习,实现帮助学生热爱生活,以乐观的态度发现生活中的美、面对未来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的目的。
素质教育是提高我国下一代综合素质、增强中华民族未来竞争力的重要保障,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职责。小学语文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教师应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应通过创设情景等方式,提升学习效果。语文是学习语言的重要方式,提升语文素质,需要创造语言环境。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强化思维,增强学生创造能力。应通过挖掘课文背后的内涵,帮助学生理解思想内容,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通过强化语文教学中的素质教育,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实现德、智、体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