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官正 徐小婷 刘鹏 牛衡婕
摘 要:作为我国公民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民的政治参与直接关系到我国的政治环境总体状况。在农民群体中由于自身素质的不同,其政治参与行为也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本文主要对实地调查进行简要概述,并对志愿者社团引入农村政治参与提出了设想。
关键词:政治参与;农村现状;志愿社团
我国基层民主参与中的农民参与问题研究重点主要有:第一,探讨政治参与和公共民主制度的运行之间的关系;第二,与精英民主主义者观点截然相反的多元民主主义者的参与公共论。在有关政治的理论研究和经验研究中,参与都是一个核心的概念。由于含义太丰富,最终反倒失去了有效性。对于公民而言,参与公共事务不仅能提高公民自身的判断力和辨别力,而且能营造公民政治学习的氛围,提高整体社会责任感,有利于国家的繁荣稳定。学界对农村范围内村民政治参与的研究逐渐深入。随着新农村建设的逐步开展以及和谐农村的构建,对农村村民公共参与进行研究,进而寻求切实可行的、促进村民参与政治生活的方式,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当前农村情况与政治参与关系的现状
作为政治参与的主体,农民自身是非常重要的。同样一个政策,在同样的环境,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想法。政治参与需要一定的知识和文化,这就使受教育程度成为影响个人政治参与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社会科学家感兴趣的是,个人特定的人格倾向是如何转变为政治信念和政治行动的,以及为什么会发生这种转变。除了受教育程度和政治面貌之外,个人思想基础和家庭环境的影响也是很显著的。农村村民家族观念非常浓厚,整个家族的意识对他们自身的意识有着很深的影响。因而,很多方面都会成为影响农民的因素,进而对他们的政治参与带来重要影响。
留守在农村的大多数为中老年人,大多一辈子都生活在农村,对外界了解甚少。受限于经济条件和历史因素,他们的受教育程度很低,没上过学或仅上过小学的人群比例很高,初中及以上学历并不是太多。而政治参与需要一定的文化知识,这对他们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他们大多忙于农业生产、休闲娱乐、家务劳动,对政治参与和外界事物了解很少,因而受教育程度对他们的政治参与行为有非常大的影响。
另外,共产党员遍布各行各业,在农村也有大量党员。他们相较于普通村民,能够参加村内党支部的会议和各种党员活动,这使他们相比其他人有更多的机会参与政治活动。但普通村民很少关心村务,也很少参加村党支部举办的各种会议。因此,非党员村民很少参与政治活动,是否是党员对他们的政治参与影响也很大。
虽然我国城镇化发展迅速,农村大量青壮年进城务工,但大量城市务工人员在农忙和节日依然要回到农村。农村中依然有他们的房子、土地,这一部分青壮年是决定农村未来发展的重要力量。而且这一部分人员在城市中接触到了新的思想与观念,他们对农村政治参与尤为重要。
除農民自身因素之外,政治参与过程也值得人们深思。现阶段农民政治参与的途径并不多,特别是与城市居民相比要少很多。而且,很多城市居民所经常使用的政治参与途径,在农村居民看来都不熟悉。对于村民而言,最方便、直接的途径是通过村支书、村委会进行反馈,但部分基层党组织和群众自治组织对村干部和村委会的监督力度不够。部分村民对村委会、村支书的信任度不高。
二、农村政治参与途径分析
首先,媒体对于村民来说是重要的反映问题的平台之一。特别是各地电视台,一般都有民生类节目。以济南电视台为例,《有话好好说》是济南电视台生活与法频道推出的一档司法调解类节目。不过能上节目的毕竟是少数,而且一个事件要分几期的节目才能播完。相对而言虽然公开公正,但效率不高,而且与我国“家丑不可外扬”的传统观念相悖。媒体对农民参与虽然有一定的影响作用,但能转化为实际行动的非常有限。
如今网络发达,广大农村青壮年广泛接触网络移动设备。网络平台具有不受空间和时间限制的特点,具有传送文字、声音、图片和音频的功能,更重要的是具有交流互动的功能。由于青年人对网络设备比较熟悉且易于接受,在农村组建网络平台有利于培养农村青年的参与意识,能为新农村培养更多热衷于参与村中事务的青年骨干。农村基层管理应该充分运用“互联网+”的拓展功能,构建以村为单位的网络平台。
利用网络平台,可以很好地保证农村进城务工的青壮年流动而不流失。村委会可以利用春节前后务工人员集中返乡的时机,采取入户调查、电话访问的方式,开展“地毯式”登记工作,对返乡的在外务工的青壮年进行信息登记,组建QQ群或微信群。可以在群里上传中央、地方颁布的相关文件,讨论村中事务;也可以在群中进行村务决策的投票,在群中对村务进行公开,实施监督。有些农村村干部成员年龄偏大,实施起来具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可以让村中熟悉网络技术的青年开展相关的技术与管理工作,这样能最大限度地保证村民的自治参与程度。
如今农村出现了“空心化”的状况,农村青壮年大量流失,农村人口结构老龄化严重,农业劳动者素质下降。在市场经济和城镇化进程中,我国大部分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导致农村出现了“空心化”现象,农村社会的政治生态和治理结构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与此同时,由于基层党组织自身转型滞后于农村社会转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的正常发挥,其影响力和凝聚力出现弱化的现象。因此,在中老年人口居多的农村开展农村自治参与工作时,需要采取不同于以往的形式,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便是打通解决农村问题的便捷渠道。
一些村民自治委员会人员构成老化,对新政策的解读与宣传不够透彻,对问题的解决力不从心。相较于农村而言,社区工作近几年发展较快,在解决社区居民问题和组织社区活动等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农村的环境与情况不同,农民居住较为分散,农业事务较多,因而未能建立常驻类型的社会工作团体。打通便捷的问题解决及参与通道,构建以农民团体为第三方的间接通道,将开创解决农村政治参与冷漠现状的新局面。
三、对引入志愿社团的设想
以农村团体为第三方,建立一条间接的通道,往往会使农民更愿意反映问题、参与村中事务。农村可招募农村志愿者,进而形成农村志愿团体,使团体成为相对独立的第三方,这样不仅可以塑造出入为友、守望相助的和谐融洽的邻里关系,对于农村问题的解决也提供了较为便捷的通道。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无利益特征的互助邻里关系逐渐淡化,导致邻里关系冷漠,进而导致农民缺乏集体意识,这也是造成农村政治参与冷漠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组建农村志愿者团体不仅可以使农民有更多渠道反映村中问题,还有助于实现政治参与的精确性,并构建农村守望相助的和谐新农村关系。
农村志愿者队伍已有先例,江西省赣州市自2015年起已有5个县相继成立了农村志愿者队伍。其中,会昌县已经成立近60个农村志愿者点,成为全国农村志愿者点最多的县。农村志愿者团体的主要功能在于动员农村农民参与村中集体事务讨论与建设,帮助农村农民解决现实困难问题,开展帮扶活动,组织开展农村业余文化生活活动等。由于农活受时令、节气的影响,分为农忙和农闲时节,农民在农闲时节有时间和精力参与到团体活动中。而且在农忙时节也可以搭伙干农活,在集体劳动过程中有助于村中信息的传达以及村民各自意见的表达。
农村志愿者团体的组建应由村或乡镇政府党员牵头,有一定的组织程序与规则。志愿者的招募应本着自愿自发、低门槛的原则。农村志愿团体在互助过程中能够获得广大村民的认可,在不断吸纳村民的过程中发展壮大,进而使全体村民加入关心他人、参与集体事务的农村志愿者队伍。不断提高政治参与的制度化水平,引导公民积极有序地参与政治活动,使政治参与规模与政治系统相适应,是我国民主建设中必须认真探索并努力解决的重要问题。
参考文献:
[1]戴维· 米勒,韦农· 波格丹诺.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
[2]安东尼· M· 奥勒姆.政治社会学导论—对政治实体的社会剖析[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9.
[3]陈振明.“政治参与”概念辨析[J].东南学术,2008(4).
[4]格林斯坦,波尔斯比.政治学手册精选[M].北京:商務印书馆,1996.
作者简介:魏官正(1997— ),山东潍坊人,济南大学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政治学与行政学;徐小婷(1997— ),女,山东青岛人,济南大学本科在读,研究方向:行政管理;刘鹏(1995— ),山东泰安人,济南大学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牛衡婕(1996— ),女,山东日照人,济南大学本科在读,研究方向:行政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