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帅
摘 要:医学是一门知识更新快、内容繁杂的学科。医学教育需要将内化的医学知识进行正确的传授。临床医生与医学教师在工作内容上有很大的区别,同时也有一些相似之处。
关键词:医生;教师;临床;教学
一、学习内容
在临床和教学工作中,常常会遇到自身无法解决的问题。临床工作者需要了解相关的基础及临床知识,阅读专科著作和资料文献,以便解决罕见、特殊疾病及疑难杂症。其中,专科著作是理论基础,而文献学习则多为最新研究进展或案例报道。通过对书籍、文献的学习,对疾病的诊治会有比较清晰的思路。然而,在教学中,对问题的思考需要做到追根溯源,对存在的問题及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做好充分准备。教材是学习的蓝本。对于教材中的问题,往往需要参考级别更高的书籍。目前笔者任职于一所高职医药卫生类院校,所用教材就出现了不少错误。而这些错误主要参考本科或研究生所用教材进行修正。不理解的问题,往往也能在上一级教材中找到答案。当然,不管是医师还是教师,对医学的进展都需要进行了解,不断学习相关医学文献知识,定期进修,接受新鲜事物,扩展自己的视野,以便更好地开展临床或教学工作。教师还需要对与教育相关的理论发展情况加以学习,在教学中融入思想教育,传递正能量,做到立德树人。
二、面对的群体
显而易见,医师面对的群体主要是患者及其家属。在沟通交流时,往往需要简明扼要并形象地展示疾病的发生、发展、诊治和预后,医师需要对专业知识进行高度的浓缩和概括。此时,医师医学知识的传授往往是一个单向的过程,患方不会对医师产生怀疑。然而,教师面对的是一群思维活跃的学生,在讲授过程中或课后往往会遇到一些问题和质疑。此时教师医学知识的传授变成了一个双向的过程,这需要教师对问题有基本的评估能力,课前充分备课。在临床工作中,医师往往处于绝对领导地位,与患者相处的时间极为短暂,很难拉近彼此的距离成为朋友,难以深入接触,并且患者多有焦虑情绪,因此工作环境稍显压抑。而在教学中,这些现象得以显著改善。我校绝大部分教学采用小班制教学,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空间距离及心灵距离不断拉近,交流较多,包括学习、生活、思想等方面,因此工作环境较为轻松。
三、工作内容
医生的工作是围绕患者进行的。患者的病情随时可能发生变化,因此每天需要进行查房、病历书写、手术操作及治疗方案的调整,与患方打好交道,同事间也要相互配合。工作中不允许出现任何差错,休息往往得不到保证,身体常常处于亚健康状态。尽管医生工作繁忙,但还是要挤出时间对近期的疾病和工作做出总结,逐步完善自身的不足。教师看似是一个轻松的行业,其实不然,特别是对于新教师而言,教学均是零基础。教师的工作主要围绕学生进行,其中绝大部分时间用于上课前的备课工作。因此一节课的时间虽短,但需要教师花费数倍的时间进行准备,除了精读教材之外,还要学习上一级教材,并且要用形象、直观的课件向学生展示,以便学生能够正确掌握,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教师在课后需要对教学内容、教学过程进行总结,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认真批改作业,从中发现教学难点和不足。
四、解剖学与临床
解剖学作为医学的必修基础课,在所有专业中均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一门重要的桥梁学科,特别是对于临床工作而言。在临床工作中,许多疾病的诊断均以解剖学为基础,其中神经系统相关疾病的诊断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对神经系统的精确定位。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医生往往忽视了对相关解剖知识的复习,可能对疾病认知不明确。相反,回顾所学解剖学知识,对疾病的认知会变得更加深刻。相对于其他专业而言,解剖学知识不是冰冷的,而是有其独特之处。对于解剖教学,临床医生可以结合临床案例与书本知识进行良好的对接,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人体解剖的奥秘,提升对基础知识学习的兴趣。同时,开展解剖实训课,可以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结合解剖标本观察,也能使学生对人体构造有直观的认识。虽然解剖学是一门基础课程,但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以及敬畏生命的意识,为学生打下理论和素质基础。
五、小结
虽然医生和医学教师是两种不同的职业,但两者的工作却是相辅相成的。作为一名年轻的医学教师,笔者在教学中发现了许多临床工作中的缺陷与不足。正因为如此,自己对临床疾病的发生和变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