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娜 梁惠 王素华 宫雪鸿 包艳
摘 要:为提高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实验教学质量,笔者针对该课程特点,选择膳食调查和营养配餐,在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中实施LBL+PBL双轨式教学法,以问卷调查和考试成绩进行评价,收到了良好效果,为探讨该门课程实验教学模式及完善我校预防医学实践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LBL;PBL;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实验教学
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学法是1969年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Howard Barrows以信息加工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为基础,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四要素,在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医学院创立的教学模式;2000年左右引入我国,开创了一种全新的学习环境,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其创造力,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以传统授课为基础(Lecture-based Leaning,LBL)教学法的不足,可较好地满足当今医学教育的需求,并对提高教学效果有着积极的作用。国内很多医学院校已开展PBL教学,并获得良好的效果,但也发现了许多在目前的教育体制下单纯应用PBL教学法所存在的问题。因此,本研究尝试在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实验教学中,以膳食调查和营养配餐内容为例,将PBL教学与LBL教学有机结合,探讨并评价PBL+ LBL双轨式教学法在该课程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及其效果,为培养应用型预防医学人才提供教学模式依据,也为广大营养学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一、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包头医学院2013级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共77人;分对照组38人(男生13人,女生25人)和实验组39人(男生13人,女生26人)。两组研究对象在年龄、性别比例和入学成绩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教学方法。两组均完成8学时“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实验课程中“膳食调查和营养配餐”内容,并由教学经验丰富的同一名教师进行授课。教学过程结束后,对两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
(1)对照组:采用LBL教学法,整个课堂教学以教师教学为主;学生采用听课、记笔记的学习形式。教师课前先对教学内容采用传统教学法进行框架式讲解,提出教学内容的重点与难点,以及学生需要熟悉掌握的内容,使学生对教学内容具有系统的认识;再由教师讲授该次实验课案例中涉及的分析方法,进而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相应的分析,最后完成课堂总结。
(2)实验组:采用LBL+PBL双轨式教学法,以LBL教学法为基础,教师设计问题,学生讨论案例、回答问题,教师课堂总结。教学过程:①设计问题。教师在LBL教学的基础上,利用课堂进行概括性重点讲解,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确定PBL案例专题,案例内容应既能反映上课内容又具有启发性和针对性。②学生课前准备。授课前1周,教师将教学目的和要求提前告知学生。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以小组为单位进入问题情境,对案例进行分析;各成员分工合作,通过多途径查阅资料;组内讨论后,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份案例报告。③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教师随机抽取学生扮演不同类型的营养食谱咨询者,各组选派代表扮演营养师进行接诊。营养师询问咨询者信息完成膳食调查问卷部分,并通过营养软件进行分析,熟悉并掌握营养食谱设计程序,依据结果给出合理的膳食方案。之后,分组对食谱进行讨论并发言。教师仅作为评判者,对现场发言学生进行评分,同时教师统一把控全局,引导学生讨论问题的方向,使讨论科学、顺畅。④总结讲解。教师针对争论焦点及遗漏知识点进行归纳,精讲案例难点,概括每个案例中的问题,并阐述实际处理过程,展示案例所涉及的所有现场工具,使学生营养咨询现场与实际工作相接轨,并进行总结评价。
3.教学效果分析。实习结束后,对两组学生进行教学内容考核,包括基础知识及案例分析能力,分值均为百分制。对实验组学生进行无实名问卷调查,内容主要是教学趣味性、学习主动性、语言表达能力及应用LBL+PBL双轨式教学法的态度等。
4.统计分析。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来表示。检验水准为α=0.05。
二、结果
1.考试结果分析。如表1所示,两组学生基础知识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案例分析成绩比较实验组明显好于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问卷调查分析。针对实施LBL+PBL双轨式教学法的2013级预防医学本科班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39份,回收39份,有效率及回收率均為100%。调查结果显示,LBL+PBL双轨式教学法得到85.1%的学生认可,但仍有14.9%的学生依然认同以讲授为主的模式;92.8%的学生认为该教学模式能有效提高自身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92.4%的学生认为锻炼了语言组织及表达能力;80%以上的学生认为有助于培养团队协作及学生实际工作能力;仅有78.2%的学生认为有助于提高自学能力;此外,分别有83.7%、93.3%和96.7%的学生认为该法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拓展知识面等方面效果明显。但85.6%的学生感觉前期准备工作量大,占用了很多课余时间。
三、讨论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是预防医学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同时又是一门应用型学科,其实验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LBL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体、课堂讲授为中心、板书为导向,采取大班全程“满堂灌”和“填鸭式”的灌输教学。其传授知识精准、连贯、完整,对学生基本功要求较低等特点,有助于学生系统掌控和理解知识点,适合本门课程基础知识的教学工作,然而其在实验教学方面存在缺陷。如单纯注重知识点的讲解,导致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差,以教师为主导,导致学生过分依赖教师、缺乏创造性,难以调动学生积极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尽管LBL教学法存在诸多缺陷和质疑,但至今仍是我国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教学法。
PBL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主体、问题为基础、教师为引导、小组讨论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其主旨是经学生的主动探索、讨论、合作来分析处理问题,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性思维以及团队精神等,注重师生间的互动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该门课的实验部分不但强调实际应用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而且必须依靠完整、系统的基础理论知识。故单纯使用PBL教学法在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实验教学过程中也暴露出自身的缺陷。如课程容量小,仅适合小班上课;传授内容较少,打破了基础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导致学生基础知识欠扎实等。
在以往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实验教学过程中,LBL教学法尽管可使学生掌握较为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然而欠缺应用性思维使学生很难将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而PBL教学法在我国现行的教育体系里存在很多局限性,使其在推行时面临诸多挑战。本研究通过分析两种教学法的利弊,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在不同实验教学阶段灵活选择教学方法,充分发挥LBL+PBL双轨教学模式的作用,取长补短,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的目的。由问卷调查可知,LBL+PBL双轨式教学法受到大多数学生欢迎,并可提升学生的各项能力,如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语言组织及表达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同时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这均为培养应用型预防医学人才教学模式提供了依据。由考试结果可知,LBL+PBL双轨式教学使学生综合分析能力明显增强,但其基础知识掌握程度无变化,原因在于本研究是对实验课进行改进,而基础知识测评源于理论课内容。总之,在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恰当运用 PBL 教学法,平衡好PBL与LBL的授课内容及时间,是今后该课程教改应关注的重心。
本次教学研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由于学时和课程的限制,导致仅开展了8学时的教学改革。同时,预防医学本科生在学习专业课时,正与考研和就业时间冲突,故教改的开展无形加重了学生的负担,致使一些学生参与积极性低,一定程度上影响教改效果。所以,教师仍然需要不断总结经验,探索一套适应我国现行教育体系下的教学模式。
(通信作者:梁惠)
參考文献:
[1]李建芳,周枫.PBL教学法在食品类专业《食品营养与卫生学》课程中的应用[J].信阳农林学院学报,2014,24(2):151-153.
[2]赵亚利,郭爱民,刘小平,等.LBL+TBL双轨模式教学法在全科医学概论课程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5,18(4):436-438.
[3]贾莉,董宏伟,高虹,等.PBL与CBL相结合教学模式在环境卫生学实习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10):107-108.
[4]程宇,娄峰阁,薛海峰.公共卫生专业课案例教学资源库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医药导报,2011,8(11):116-117.
基金项目:包头医学院学分制下课程改革项目(项目编号:bj201404-xk);青岛大学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饮食与健康》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包头医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LBL+PBL+TBL多轨式教学法在《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作者简介:戈娜(1980— ),女,内蒙古包头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梁惠(1964— ),女,山东青岛人,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营养与食品卫生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