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由于传统高职软件基础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因此,高职数学教师必须加大高职软件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模式创新与改革的力度,促进高职教学质量与效率的稳步提升。本文主要就以计算思维为导向的软件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进行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计算思维;软件技术基础;改革;实践
一、对软件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内容加以整合
教师根据高职软件技术基础课程教学的要求,以计算思维抽象与自动化本质为基础,围绕计算与软件发展操作系统进行教学内容的整合,同时增加算法、数据结构等内容和操作实践的方式,实现教学内容之间的紧密衔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详细讲解计算机软件发展过程,引导和帮助学生形成自动化的概念,然后通过绘制科赫雪花、完成汉诺塔计算等知识的讲解,才能确保学生加深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另外,高职学生受到自身计算机基础能力的限制,所以如果教師在教学过程中讲解高级语言算法,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将会造成严重的影响。
二、利用案例教学法对软件技术基础课程进行教学
整体化教学是软件技术基础课程改革的最终目标,也是站在整体的角度进行软件技术基础课程的设计,教师应充分关注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尽可能通过案例教学的方式将各个知识点紧密融合在一起,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比如,在进行数据结构部分顺序表、查找、排线等知识的讲解时,教师可以采用设计图书馆书籍管理与学生综合评定系统的案例,引导学生进行案例任务的分解与重新转换、设计,这样才能在确保学生理解和掌握两种逐渐结构差异的同时,促进案例教学效率稳步提升。
三、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教师在进行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时,可以灵活运用不同的信息化教学手段,促进教学效率与质量的稳步提升。
1.网络教学平台。教师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前,要求学生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学习相关知识、完成教师所布置的作业。
2.多媒体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课件将动画、视频素材等教学内容融合在一起,为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奠定良好的基础。
3.思维导图。为了充分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将抽象化的概念变为可视化的知识,将思维导图引入课堂教学,从而达到提升教学效率的目的。
四、针对学生层次设定教学目标,进行切合实际的课程设计
对于教学目标而言,教师要认真制订,让学生清楚地知道软件技术基础课程需要掌握的技能及要点,然后根据软件技术基础课程目标去指导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进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设计软件技术基础课程的前提及核心要素:首先,要制订一个明确的目标,并且由于课程的课时因素,在真正的教学设计时,根据软件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有目的、有重点地进行制订;其次,在整个教学大纲的指导之下,对于学生的具体背景、学习需求及自身条件,有针对性地安排学习进度,采用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加以配合。对于有些无法全面、深入讲解的学习内容,可以采用讲座的方式对课程进行补充,帮助学生了解本专业的最新发展趋势以及最新的应用技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以BYOB为主的教学软件
在教学模式改革之前,传统的高职软件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在算法与数据结构部分主要采用Raptor软件绘制程序流程图的教学方式。虽然这一教学方式相对简单,但是由于其趣味性相对较低,会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较大的影响。由于学生不具备使用高级语言设计基础程序的能力,所以无法使用高级语言程序完成软件的设计。另外,经过调查研究发现,教师在软件技术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采用的算法与数据结构部分BYOB编程工具,具有使用简单且趣味性相对较高的特点,因此,如果运用这一软件进行软件设计,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和抽象性思维。
六、结语
总而言之,虽然计算类课程不是培养学生信息化能力的唯一方式,但是计算机类课程在培养学生信息化能力方面的效果是最直接的。因此,在信息化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必须加大计算机类通识知识教育的力度,确保软件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改革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肖敏雷,肖敏连.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6(8).
[2]李进霞.软件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索[J].电子制作,2017(12).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6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立项项目“结合案例教学提升高职‘计算机数学课程教学质量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GXGZJG2016B019)。
作者简介:李琳(1981— ),女,广西梧州人,本科,助理讲师,研究方向:计算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