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讯 王鹏飞) 5月8日,“中国制造2025”先进装备制造业产教对接高峰论坛在天津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举办。论坛立足于“中国制造2025”,以助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为目标,共话落实“五业联动”,持续深化先进装备制造业与职业教育产业对接、深度融合机制。
工信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副司长安筱鹏从数据驱动制造资源的优化配置、软件定义工业数据流动的体系以及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建设三个角度解读工业的发展。他强调,工业互联网是领军企业竞争的一个新赛道,更是制造业发展的大方向。工信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将着力培育跨行业跨领域和企业级两类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基础共性、行业通用、企业专用三类工业APP,开展工业设备上云牵引工业互联网平台技术迭代和功能演进,建设跨行业跨领域、特定行业、特定区域、特定工业场景四类试验测试环境及测试床,完善标准、监测分析、新型服务、安全保障四大支撑服务体系,打造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制造业新生态。
天津市教育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吕景泉在讲话中指出,天津是我国的老工业基地,也是全国先进制造业的研发转化基地。天津的职业院校在开设和建设装备制造类专业的过程中,要与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步调统一,着力于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在人才培养方面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索。
全国机械工业教育发展中心主任、全国机械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陈晓明在题为《面向产业变革的高职智能制造领域专业建设》的主题报告中谈到,当前产业变革将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实现由大到强的转变;产业变革的定位将由重制度链向重价值链聚焦;在产业变革的业态上,将由大而全的传统“分段式”发展,向“产品全生命周期”“全链式”延伸与协同的方向发展。职业教育只有与新的产业变革体系同频共振,才能向高质量、高水平迈进。
中国科协智能制造学会联合体研究所副所长林雪萍在题为“智能制造发展与数字人才角色”的主题报告中,回顾了制造业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深度剖析了智能制造对企业的挑战。他指出,在企业实施智能化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数字劳动力”的角色至关重要。企业应着力于培养或聘请在某些技术领域或多个领域精通的人才或“通才”,如兼具销售解决方案设计能力和数字伦理学知识的工程师、首席数字官、嵌入式产品预测分析师等,通过员工角色的转变重塑企业组织架构,为企业注入新动能,从而更好地迎接智能制造带来的挑战。
宜科(天津)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鑫做了题为“面向未来的智能制造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的报告。针对面向智能制造的职业教育,他提出了三点建议。第一,从教师培养入手,培养复合型、有企业经验、具备国际化视野的师资队伍。第二,打造机、电、信息一体化应用场景的综合教学平台。第三,把握工业互联网发展机遇,宜科对现有软硬件资源进行整合,打造了一款工業互联网赋能平台,构建宜科IoT HubTM 工业及产教融合应用系统架构。
以本次论坛为契机,嘉宾们畅谈如何促进政、行、企、校、研的全方位交流与合作,以及如何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共同育人机制的形成,为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汇聚发展新动能提供有力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