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世军
【关键词】 班主任;主观幸福感;意义;因素;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07—0042—01
感受幸福是一种能力,主观幸福感是可通过学习、培养和练习而提高的。班主任作为班级思想道德教育的骨干,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很有必要对学生进行主观幸福感的教育和引导,营造公平有序的学习环境,从而提高学生的主观幸福感。
一、提高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的意义
1.人发展的根本要求。幸福是人类生存所追求的终极目标,也是教育的最终目的。个体的幸福生活是构建和谐美好社会的出发点。教育者通过教育来提高人的主观幸福感是人发展的根本要求。
2.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内容。心理越健康,主观幸福感越强,心理健康水平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心理健康是影响主观幸福感的因素。通过提高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可以优化初中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改善其生活质量,预防不良心理倾向的发生。
3.激励学生努力学习,更加珍爱生命。主观幸福感水平较高的人,能产生愉悦的正性情感,增强学習动力,产生更多创造性的成果,增加成功体验,增强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信念,更加珍爱生命。成功体验的增加,人生价值的实现,又可以促进和提高人的自尊心和控制感。这样,人的主观幸福感就能形成良性循环发展。
二、影响中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的因素
1.认知能力。不同认知能力的人,对事物的认识也是不同的。如果个体对主观幸福感缺少认识或认识不正确,则会造成“身在福中不知福”的状态。经过不断学习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知识,并掌握提高人的主观幸福感的方法,就能正确认识主观幸福感,提高对主观幸福感的认知能力,有效调控自己的心理和行为,增强高正性情感,避免消极情感的产生。
2.人格特征。外向性与积极情感、满意度有关,神经质与消极情感有关,主观幸福感主要依赖于人格特质,人格可以预测10年后的主观幸福感,众多的研究也都重复验证了这一结论。国内有关大小学生幸福感的研究也表明,幸福感与外向性正相关,与神经质负相关。
3.学习因素。对中学生而言,学习是主要的任务,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学生的幸福感水平。影响中学生幸福感的学习因素包括学习目标、学习体验、学习压力、学习成绩等。
4.人际关系。中学生的社会关系主要包括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和师生关系,它们对中学生具有重要的社会支持作用。可以为中学生提供物质上或精神上的支持和帮助,增加其归属感、喜悦感、自尊、自信等,从而提高其幸福感。
三、探究提升学生幸福感的途径与方法
1.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树立正确的幸福观。人生观、价值观不同,做同样的事情他的幸福感会大不相同。所以要提升学生幸福感,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尤为重要。首先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理想前途的教育;其次是培养学生判断是非的能力,能判断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恶;再次是培养刻苦精神,努力实现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统一。教师要让学生能够在不同的环境中自由轻松地去奋斗,以此来体现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
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幸福感的重要基础,师生之间的相互尊重、理解、信任是建立师生幸福感的基石。尊重,既包括学生对教师人格、教育风格、教学经验的尊重,也包括教师对学生人格、个性发展以及学生在思想、感情和行动中独立性的尊重。教师要多与学生交心,要走进学生心灵,了解他们喜怒哀乐。他们取得成绩你为他们喝彩高兴,他们遇到困难时为他们排忧解难,打气鼓劲。这样不仅可以提升教师的职业认同感,也是对学生的一种激励,师生共同体会教育的幸福,共同在被尊重中学会尊重,在幸福中感受幸福。
3.教师要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质量观。教师应以人为本,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改变这种单一的评价体制,应尽快建立一套科学的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应将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综合考虑,将老师、同学、家长的评价综合考虑,建立学生成长档案。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能健康和谐地发展,幸福教育才不会沦为一句空话。
4.打造幸福课堂,创建幸福教育。第一要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让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学习。第二要采用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互相交流,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第三,教师要“因材施教”,更应该“因人施教”,对学生的一些性格特点进行比较分析,挖掘每个年龄段学生的性格特征,针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教育手段方法进行教学,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树立各自对学习的自信心。第四,创设条件,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在课堂上采用分层教学,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感受。回答问题时设计一些简单题让学困生回答,让他们得到成功,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鼓励。
编辑:蔡扬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