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课改的创新思维培养

2018-07-21 09:43黄英平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8年23期
关键词:创新实践小学语文

黄英平

摘 要:“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是新世纪公民必备的基本素质,也是课程标准和课改实验的目标所在。在这些素质当中,最重要的就是创新精神。因为创新是21世纪的“通行证”,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由此可见,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是人的综合素质的核心所在。小而言之,它关系到一个人生存质量和生命质量;大而言之,关系到一个民族的生存与发展。而一个人创新素质的形成必须从小抓起。正因为如此,新的课程标准及其教材内容,都突出体现了这一点。那么,教师作为新课程的直接实施者,在教学活动中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就尤为重要。笔者是一名小学课改实验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从这方面做了如下尝试和体验,拙言述出,愿与大家共同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改理论 创新实践

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现代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因此,在小学语文课程改革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了当前小学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

一、营造有利于创新的氛围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营造一个民主而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只有在这种轻松、和谐的环境中,小学生的观察、想象、思维和情感才能异常活跃和丰富。《课程标准》中指出:“可利用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进行教学活动,这类活动是为了让儿童获得某些难以身临其境去学习的体验、经验、知识等,而有目的地创设某种情景,令其经历的仿真性演习活动。活动的关键是让儿童获得体验,演技好坏并不重要。”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让孩子带着一种高涨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在学习中意识和感受自己智慧的力量,体验到创造的快乐。俗话说:“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给学生创造一个天高地阔的空间,让学生充分施展拳脚,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充分发展。因而教师要在课堂上努力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有广阔的思维空间,使他们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状态,具有不断创造的欲望。

二、从根本上改革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改革,首先应该是教学思想、教学观念的变革。《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展纲要》中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因此,我们应改变原来那种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为中心,忽视了学生能力的“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变单向信息传递为师生间、学生间的多边信息交流;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变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中心;变以知识为中心为以能力为中心。把整个主动权最大限度地交给学生,给学生提供自由发展的时空,从而培养其创新能力。正如德国教育家斯多惠所说:“一个真正的教师指点给学生的,不是已投入千百年勞动的现成的大厦,而是促使他去做砌砖的工作,同他一起来建造大厦,教他建筑。”其实,这里的“建造大厦”的过程就是学习创造的过程。

三、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创造思维能力

古人云:“学贵有疑,学则思疑”。“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小语课程标准》中指出:“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是时代对儿童提出的要求,它旨在发展儿童的创造性的动手能力,让儿童能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探究或解决问题,增添生活的色彩和情趣,并在此过程中充分地展现并提升自己的智慧,享受创造带来的欢乐。”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切实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火花,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激发学生质疑问难,激发起学生求知的强烈愿望,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去探索规律,给学生更多的想象机会,从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爱因斯坦曾说过:“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要创新,首先要善于发现问题,而要发现问题,就要有质疑习惯。质疑问难本身就蕴含思维的火花,也是创新的起点。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经常鼓励学生多思考、多提问题。作为语文教师要善于激疑,以启发他们的思维,使之茅塞顿开。

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创新能力

想象力对创新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爱迪生曾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最实在的因素。”因而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以想象为主,将其头脑中的创造大师唤醒。如在教学《狼和小羊》一文时,课文的结尾是:“说着,就向小羊身上扑去。”这个结尾极有发挥想象的余地,教师可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小羊后来怎么样了呢?有的同学说:“凶恶的狼吃掉了小羊。”有的却说:“正在这时,恰好猎人路过这里,打死了狼,救了小羊。”通过教师的启发、诱导,想象力更丰富了。正如爱迪生所言:“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世界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所以说想象能力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性能力的核心。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多给学生提供想象的空间,让学生在想象中多方位、多角度思考,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五、课堂内外延伸,培养创新型人才

学生在课堂上和课文中所学到的知识是十分有限的,课本以外的生活,是我们学习的广阔天地,它是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源头活水,作为教师应引导学生由课内延伸到博大的知识领域里,开阔视野,丰富知识,然后再把学生课堂所学到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当中指导自己的生活行为。只有重视课内外结合,才能为学生的认知活动、语言活动、思维活动、情感活动,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丰富源泉。各种课外活动、第二课堂等都是培养与发展学生创造性的有效途径,在这实践活动中与人们的交流又是创造性认识产生的重要条件。

结语

总而言之,培养适应新世纪政治、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型人才,是时代赋予每个教育工作者的历史使命。在语文教学中,营造创新氛围,创设创新情境,激发创新兴趣,多措并举,不断训练,引导学生养成创新的思维习惯,是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李明羌.浅谈新课改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改革[J].新课程(教研),2010(06).

[2]程然,胡海舟.汉语文化视野中的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J].江苏教育研究,2010(16).

[3]陈景荣.新课改下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的创新模式初探[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07).

猜你喜欢
创新实践小学语文
基于知识经济下的企业经济管理创新与实践
浅谈基于计算机竞赛模式下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建设与应用型人才培养
浅析班组文化建设与创新实践
高中地理的创新教学研究
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新时期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意义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