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春兰 柴彦威 张天新 肖作鹏
“五家为邻,五邻为里”,邻里是社会管理与空间组织的基本单元,贯穿城市发展始终。
中国城市的传统邻里居住空间,从早期的混居逐步发展为里坊制、街坊制,形成胡同、里弄等多种形态。民国后期及建国早期,受西方邻里单位思想的影响,中国也建设了若干工人新村、居住小區等邻里单元。总的来看,由于计划经济时期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影响,单位成为中国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单元,而单位大院也成为独具中国特色的城市空间组织细胞,占据城市空间的大部分。
中国城市居民经历了一段强制单位化的历史过程。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中国经济制度的市场化改革,原有单位大院大规模拆迁改造,产业活动退城进园,居住小区逐渐替代单位大院成为城市基本的居住空间。据统计,居住小区的开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以大约每天10个的速度增加,占据并控制着中国当代城市的空间结构。
尽管社区已经成为城市居民的主流选择,但新中国成立至今,源于单位关系下的大院也经历了 60 年的发展,成为了中国职工的特色生活配套,把人和厂更加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
单位大院不仅在物质空间上发生了变化,而且在社会精神层面也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以前单位大院那种相互认识、亲密的交往关系被市场冲淡,社区感、地方感渐渐消失。随着中国城市快速而粗放的发展,在中国这种职住接近、功能混合的居住区形式慢慢衰退的同时,单位大院这种具有中国特色并具有新城市主义功能混合等特点的居住空间形式,却慢慢成为了经济发展的牺牲品。
社区感方面,以一个单位建立起来的大院,有一种共同的职业归属感使他们联系在一起,这种归属感不仅使单位的人凝聚成为一个整体,也使得单位人与他们居住的大院成为了一个整体。从社区的角度来讲,单位大院是真正的社区,因为社区成员之间有着由共同语言、风俗和文化的联系纽带而产生的共同的结合感和归属感。尽管随着社会的发展,单位大院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今天的单位大院仍是个让人有着归属 感及社区情感的地方,大院的改变、单位的消失并不代表着居民记忆和情感的灭亡。而目前的小区,却存在内部居住人员联系较少、邻里关系淡化、社区感消失及归属感较差等社会问题。
职住接近的单位大院是邻里单位思想的创新形式,对新中国城市规划和社会组织管理建设起到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经济领域的市场化改革,单位大院趋于解体并向居住小区转化,西方城市却努力探寻并倡导土地混合、多样及紧凑的开发理念。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应该重新审视单位大院和居住小区的空间性,将单位模式创造性地应用在城市发展和居住规划设计中,提出具有中国特色、面向未来的新的居住空间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