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丽丽
每周四下午的语文课,是作文指导课,我专门给学生讲写作。有一次作文课,我并没一味地讲解如何写好作文,学生的作文却由此得到了很大突破。
这得从一次考试说起。
一次考试结束后,我把学生们的作文卷收上来查找问题。不经意间,一篇名为《触摸真情》的作文映入我眼帘,读着读着,我情不自禁地一下站了起来,如同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样兴奋。
作文是学生李则宇写的,记录的是母亲陪伴她学习英文的故事。我发现,该篇作文把我讲过的许多写作技法巧妙贯穿其中,而且情感饱满,不过,文字还有值得修改推敲的地方。李则宇在班里成绩中等,之前我对她的关注并不多。
拿着这份卷子,除了惊喜之外,我心里生出一丝歉疚——以前我怎么就没注意到这个默默努力的小姑娘呢?在中考的指挥棒下,我这个自诩只看学生学习态度不看考试分数的老师,却忽视了身边一群有着内在美的孩子。一篇佳作折射出来的不仅仅是分数,更是一双善于观察生活的眼睛,一颗懂得感恩的心灵,而后者显然对于个人成长更重要。
我决定交给李则宇一把钥匙——让她学会修改作文。同时,我心里还有一个计划。
我让她自己先修改,然后我再润色。一周之后,作文改好了,稿纸上密密麻麻的修改符号,显出她的用心。我在有些地方稍加润色,一篇佳作就这样诞生了。接下来,我对她进行朗读指导,之后挑选了一首古筝曲,作为她上台朗读时的伴奏。
这种一对一式的作文指导、朗读指导,都是安排在课外的,班里的其他同学对此一无所知。
一切准备妥当。周四下午,我像往常一样登上讲台,手里拿着一份打印出来的作文稿。
“同学们,老师发现了一篇好文章,作者和你们同龄,你们想不想听一听她的作品?”
“好啊好啊,要听要听!”孩子们兴奋地回答。
“我想请李则宇同学代劳,我和你们一起当个安静的听众。”
在众人的期待中,李则宇脚步轻快地走上讲台。打开音响,淙淙的古筝声在教室内流淌,缓缓清流将人引入美妙的意境。
“午后,我迈着沉重的步伐,一步一挨地向家走去……”李则宇读得动情,孩子们个个屏声敛息地听着,就连后排几个捣蛋鬼也听得入神。
“……悄悄走下床来,我端起母亲没有喝完的茶,猛地喝了一大口,苦死我了。但这份苦浸入心里,却慢慢地变成了甜,在心房久久挥之不去。一杯浓浓的苦茶,这是母亲的茶,这也是母亲的心。”
作文读完,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李则宇抬头看了看我,眼睛里闪烁着兴奋的神采。我引导学生对该篇作文进行点评,作文里的闪光点被一一发掘出来,作文技法的指导也顺理成章。但这节课,让我感觉最惬意、最开心的,是看到李则宇轻轻上扬的嘴角。之后,我把那篇作文稿打印了两份,一份贴到教室墙报上,另一份郑重地交给她保存,并告诉她,老师帮她投稿,即便报刊没有发表,至少在老师这里,这篇作文已经达到了发表的水准。她激动地点了点头。
此后的作文课上,我用类似的方法激励了好几个孩子,效果都非常好。
在童话《小王子》中,狐狸告诉小王子:“仪式感,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在我看来,儀式感就像一个按钮,摁下之后,就会发出一个神奇的声音:我很棒,我被人重视,所以我要努力变得更好!给中等生一个仪式感,其实就是一种唤醒的智慧,让他们重新认识自己,喜爱自己。
这就是我所说的一堂不一样的作文课。看吧,相比于学生,我的收获更大呢。
编辑 乔可可 15251889157@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