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 斌, 候茜茜(西安理工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54)
随着我国经济转型逐渐深入,企业可持续发展相关问题日益突显[1],诸如环境污染、生态破坏、食品安全、劳资纠纷、生产效率低下等,这在某种程度上说明当前我国许多上市公司履行社会责任的意识不强,内部控制建设流于形式,内生需求不足。因此,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企业应持续增进科学管理并不断增强环境适应性和提高发展质量。
在全球经济复苏放缓的背景下,风险因素不断聚集,经济环境的变化及其所面临的不确定性使得企业经营活动复杂难控。作为一种综合的企业自律性控制系统,高质量的内部控制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率,评估并管控企业风险,提高企业生存和发展能力,促进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2]。相关研究表明,企业社会责任的导入将会大大增强企业内部控制的完整性和有效性[3]。内部控制作为公司内部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为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创造良好环境以及提供重要保障。同时,企业通过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来增强企业各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信任、支持与资源倾斜,提升企业声誉和社会影响力,有利于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但从目前来看,大部分企业对内部控制的建设和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还存在认识上的偏差,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及其与内部控制其他要素的互动没有形成良性循环,内部控制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还缺乏有效的约束与保障机制。因此,本文对内部控制、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与分析,以期寻求提升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关键路径。
内部控制是企业为实现其特定目标,而在内部采取的一系列政策和程序。内部控制已成为对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最具影响的因素之一。首先,根据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对内部控制目标的描述可以看出,内部控制有助于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其次,内部控制通过规范、优化企业行为,可以降低企业的代理成本,有效弥补契约的不完备性,制约管理层以及控股股东的自利行为,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效率,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相关学者的研究也印证了内部控制与企业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联性。Dan D,Hogan C,Trezevant R等[4]研究发现,内部控制缺陷高的公司一般情况下具有更高的企业特有风险、系统性风险和权益资本成本。干胜道,胡明霞[5]研究发现,内部控制通过对企业投资过程中的风险进行控制,可以有效抑制上市公司的过度投资行为,提升企业投资的效率、效果。周奕吟[6]研究发现,高质量的内部控制可以有效抑制控股股东与管理层的自利行为,降低控股股东和中小股东以及股东与管理层之间的代理成本,进而提高企业的经营绩效。蔡凯凯[7]研究发现,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可以增强企业风险防范和应变能力,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以及竞争力。综上所述,本文提出假设1:内部控制对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有正向促进作用。
企业内部控制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具有重要的影响。一方面,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职能之一就是维护、平衡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权益,进而确保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企业的内部控制质量越高,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行为越合规。高质量的内部控制可以有效保证股东、债权人等直接利益相关者的权益,确保企业狭义社会责任的积极履行,同时,完善的内部控制可以有效促进清洁生产、社会公益等广义社会责任的履行,由此可见,企业内部控制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前提,可提高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自觉性。另一方面,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可以降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风险以及优化实施环境,提升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可持续性。例如张姗姗,李玉娜[8]从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环境以及风险管理两个角度出发,探讨了企业内部控制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产生的影响。Ntim和Soobaroyen[9]将内部控制的部分内容作为公司治理的具体制度,研究其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影响,发现其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基于此,本文提出假设2:内部控制对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有正向促进作用。
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商业运作过程中对其利害关系人应负的责任。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是基于商业运作必须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想法,除了考虑其自身的经营状况外,还要考虑其对社会与自然环境所造成的影响,履行对其利益相关者(股东、员工、消费者、合作方、政府、社会公众)应尽的职责与义务。其对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可以减少企业与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摩擦,降低代理成本,减少相互交易的不确定性,增强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信任感,获得其长期支持,两者之间形成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达到合作共赢的效果。例如尹开国等指出,企业积极承担对各利益相关者的责任,有利于维持企业与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稳定关系,可有效降低因频繁变更合同、毁约等而给企业带来的一些不必要的损失,节省企业交易与运行成本,促进企业保持健康良性运转[10]。另一方面,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是提升企业软实力、树立良好社会形象的有效途径,它能有效提高企业的社会声望以及无形之中增强企业的竞争力。Taghian M等[11]认为,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不仅是顺应时代的必然行为,也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驱动力,其作为一种关键战略资源,有利于企业保持长久持续竞争优势。基于此,本文提出假设3:企业社会责任对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有正向促进作用。
经由上述分析可知:企业内部控制作用于可持续发展能力主要通过直接和间接两种途径来实现。直接途径就是假设1所描述的通过影响战略目标的实现、降低代理成本来影响企业可持续发展,间接途径是指通过履行社会责任间接作用于可持续发展能力。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在履行社会责任过程中可以起到优化实施环境、控制实施过程的作用,确保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有序和高效。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可以为企业赢得良好的社会形象和社会声誉,进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12]。这就说明企业社会责任在内部控制影响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过程中发挥了中介作用。由此提出假设4:企业社会责任在内部控制影响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过程中发挥了中介作用。
本文以我国沪深A股主板制造业上市公司2013—2016年的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内部控制的数据来自迪博企业风险管理技术有限公司发布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数,社会责任的数据来自和讯网社会责任测评体系中企业社会责任评级得分,其他数据取自WIND和CSMAR数据库。为了保证所选数据的有效性,对原始数据进行筛选,剔除ST、*ST的上市公司,剔除数据缺失以及异常数据。经过上述处理,最终共获得1 381个研究样本。本文数据处理以及统计分析均通过Excel2007和SPSS 19.0统计软件实现。
2.2.1 被解释变量——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即企业在追求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中,在其已有的竞争领域和未来经营发展环境中持续盈利、稳健成长的能力。基于此,本文采用范霍恩均衡持续增长模型对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衡量。选择此模型旨在从企业盈利能力和竞争能力出发,来研究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2.2.2 解释变量——内部控制
对于内部控制,本文采用迪博指数(DIB)来衡量。迪博指数以内部控制五大目标实现程度为导向,构建基础指数,同时,以内部控制缺陷作为基本指数的修正变量,最后综合得出能客观真实衡量内部控制的指数。该指数自2011年发布以来,得到了监管机构、科研人员、投资者等的普遍认可,对评价、衡量企业内部控制具有积极意义。同时,通过梳理近期相关权威期刊可以发现,大多数学者都采用迪博指数衡量内部控制,因此,该指数具有较强的权威性。
2.2.3 中介变量——企业社会责任
对于企业社会责任,本文采用和讯网社会责任评分来衡量。和讯网从利益相关者理论出发构建社会责任评级体系的做法与本文对社会责任内涵的界定相吻合。和讯网社会责任测评体系以上市公司年报、社会责任报告以及其他公开资料为数据来源,从股东、员工、供应链(供应商、客户以及消费者)、环境、社会发展责任五个方面出发,同时分设13个二级指标和37个三级指标,对企业社会责任表现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价打分,总分100,分值越高表示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越佳。
2.2.4 控制变量
根据已有文献,本研究选取企业规模、资产负债率、成长性、股权集中度、独立董事占比以及管理层持股比例作为控制变量。各变量定义如表1所示。
表1 变量定义Tab.1 Variables definition
为验证假设1,构建模型:
SGR=β0+β1ICQ+β2SIZE+β3LEV+
β4GROWTH+β5CR+β6IDR+β7MH+ε
(1)
为验证假设2,构建模型:
SCR=β0+β1ICQ+β2SIZE+β3LEV+β4GROWTH+β5CR+β6IDR+β7MH+ε
(2)
为验证假设3,构建模型:
SGR=β0+β1SCR+β2SIZE+β3LEV+
β4GROWTH+β5CR+β6IDR+β7MH+ε
(3)
为验证假设4,构建模型:
SGR=β0+β1ICQ+β2SCR+β3SIZE+β4LEV+
β5GROWTH+β6CR+β7IDR+β8MH+ε
(4)
式中,β0为常数项;βi(i=1,2,…,8)为模型中变量的回归系数;ε为残差项。
本文借鉴温忠麟的中介效应检验原理来检验企业内部控制、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能力三者之间的关系,验证企业社会责任是否在内部控制影响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过程中发挥了中介作用。
对筛选整理后的1 381个有效样本,使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Tab.2 Descriptive statistics of variables
表2显示了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其中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极大值为0.749 8,极小值为-0.832 9,均值约为0.044,标准差约为0.104 8,说明样本公司整体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较低。内部控制的极大值为898.65,极小值为220.67,均值约为654.69,标准差约为83.752 0,说明样本公司内部控制质量参差不齐,差异比较大。企业社会责任极大值为49.94,极小值为-12.91,均值约为18.440 6,标准差约为9.295 1,说明样本企业整体履行社会责任的状况不佳。企业规模的极大值为27.104 5,极小值为17.641 3,均值约为22.517 2,标准差约为1.287 2,说明样本公司的整体规模相差不是很大。资产负债率的极大值为1.032 5,极小值为0.035 1,均值约为0.486 7,标准差约为19.142 9,说明样本公司整体资产负债率较为适中,样本公司之间相差不是很大。成长性的极大值为3.216 0,极小值为-0.881 7,均值约为0.081 1,标准差约为29.191 6,说明样本公司的成长性整体较低且存在较大的差异。股权集中度最大值为89.99,最小值为5.04,标准差为14.36,说明样本公司股权集中程度差异较大;独立董事占比最小值为25,最大值为62.5,均值为36.851 7,说明大部分样本公司其独立董事设置比例完全符合证监会不得低于33%的要求。管理层持股比例极小值为0,极大值为55.36,均值为2.463 8,说明部分公司尚未实施股权激励政策,且样本公司管理层持股比例整体较低。
为验证变量间的相关程度以及相关方向,对模型中涉及的相关变量进行Pearson相关性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相关性分析结果Tab.3 Results of correlation analysis
注:*、**、***分别表示在10%、5%、1%的水平上显著。
由表3可以发现,内部控制、企业社会责任、企业成长性以及管理层持股比例与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在1%显著性水平下呈正相关关系,企业资产负债率与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在1%显著性水平下呈负相关关系,企业规模以及股权集中度与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在5%显著性水平下呈正相关关系;内部控制、企业规模、企业成长性以及股权集中度与企业社会责任在1%显著性水平下呈正相关关系,资产负债率与企业社会责任在1%显著性水平下呈负相关关系,独立董事比例与企业社会责任在10%显著性水平下呈负相关,管理层持股比例与企业社会责任在10%显著性水平下呈正相关。表中各主要变量间的相关系数绝对值均小于0.5,说明本模型中不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可以进行回归分析。
为深入探究内部控制、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之间的关系,在对模型中所涉及的相关变量进行描述性分析以及相关性分析的基础之上,对本文模型采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各模型的回归结果Tab.4 Regression results by each model
注:*、**、***分别表示在10%、5%、1%的水平上显著;括号内为回归系数的t统计量。
1) 由表4结果可知,模型1中企业内部控制对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回归系数为0.036,且在1%水平上显著正相关,假设1得到验证,满足了中介效应成立的第一个前提条件。企业内部控制质量越高,企业整体经营环境越好,抵御内外部风险的能力越强,越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在控制变量方面,企业规模、企业成长性、股权集中度以及管理层持股比例与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呈正相关。企业规模所带来的规模报酬、规模经济可以有效帮助企业抵御竞争对手的入侵风险,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确保企业可持续发展。企业成长性越强,经营状况和发展前景越好,越有利于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股权相对集中可以有效激励大股东行使其监督权,进而降低代理成本,提高企业运行质量与效率。管理层持股作为新型薪酬激励方式,可以有效降低股东与代理人的利益偏差,促使其更多地关注企业的长期发展,有效克服其短期行为带来的弊端。公司资产负债率与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呈显著负相关,说明企业负债水平越高,企业的财务风险越大,运行成本越高,越不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独立董事比例与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在10%水平上呈显著负相关,说明独立董事比例高并不能代表其监督效果好,过高的比例反而可能影响其监督效率与治理效果,从而给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带来负面影响。
2) 模型2中企业内部控制与社会责任在1%水平上呈显著正相关,说明完善的、高质量的内部控制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前提保证,假设2得到验证,满足了中介效应成立的第二个前提条件。在控制变量方面,企业规模、企业成长性、股权集中度以及管理层持股比例与企业社会责任呈显著正相关。公司的规模越大、成长性越好,其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的各种资源支持越充足,履行情况越好。股权越集中、管理层持股比例越高,大股东以及代理人与企业整体利益偏差越小,其为了公司的长远发展更倾向于履行社会责任。资产负债率与企业社会责任在1%水平上呈显著负相关,说明资产负债率越高,财务杠杆使用越充分,履行社会责任的程度越低。
3) 模型3中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在1%水平上呈显著正相关,假设3得到验证。
4) 模型4是在模型1中加入了企业社会责任这一中介变量,其中企业社会责任以及内部控制均与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在1%水平上呈显著正相关,且模型4中的内部控制系数小于模型1中的内部控制系数,由此推导出企业社会责任在内部控制影响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过程中发挥了中介作用。
为验证本文结论的可靠性,采用替代变量法即用润灵环球社会责任评分替代原模型中的和讯网社会责任评分,对模型2、模型3以及模型4进行回归分析,其结果大致与原有模型的回归结果一致,验证了本文所得研究结果的稳健可靠性。
1) 我国A股主板制造业上市公司社会责任履行程度整体较低,内部控制质量参差不齐。
2) 企业内部控制能正向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有利于提升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企业社会责任在内部控制影响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过程中发挥了中介作用。
1) 企业自身方面。首先,要意识到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并切实提升内部控制制度执行力度以及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性,并将企业社会责任理念融入到内部控制的各个环节。其次,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和履行社会责任过程中的内部监督机制以及充分发挥企业文化在融合内部控制与企业社会责任过程中的纽带作用。最后,构建基于内部控制、企业社会责任的绩效测评体系,调动员工落实、完善内部控制以及企业社会责任的积极性。
2) 企业外部方面。首先,加强内部控制以及企业社会责任法律法规建设,加大违规处罚力度与成本,为内部控制以及企业社会责任的贯彻落实提供重要保障。其次,完善外部评级机构对企业内部控制质量、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的审核、评估以及增强相关舆论媒体对内部控制以及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的关注与监督,不断完善企业执行内部控制以及履行社会责任所需的外部环境。
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并切实提升内部控制制度执行力度、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已经成为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增强企业抵御风险、应对复杂多变环境的能力,从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