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 斋
1799年 嘉庆四年(己未) 1岁
生于江苏仪征。初名廷飏,字熙载,后以字行,号让之。
1809年 嘉庆十四年(己巳) 11岁
黄承吉(春谷)自岑溪任上罢归。后吴让之曾从黄氏学诗,与梅植之、王翼凤、王西御共称“黄门四君子”。
1813年 嘉庆十八年(癸酉) 15岁
此年,见汉人印作,悉心模仿。(《吴让之印稿》自序)
1818 年 嘉庆二十三年(戊寅) 20岁
两文友刘宝楠(楚桢)、刘文淇(孟瞻)访包世臣于小倦游阁。(《刘孟瞻年谱》)
1822年 道光二年(壬午) 24岁
为汪冬巢刻“卜生盦”朱文长方印。款于咸丰五年补刻。此是吴让之明确纪年最早的印作。
1823年 道光三年(癸未) 25岁
参与黄承吉诸君文酒之会。
1828年 道光八年(戊子) 30岁
自述此年开始师从邓石如印风。“始见完白山人作,尽弃其学而学之。”(《吴让之印稿》自序)
仪征汪縠(小城)卒,吴让之等有诗文志哀。
秋日,游金陵。
1829年 道光九年(己丑) 31岁
六月二十四日,贺包世臣母亲寿辰(见《包慎伯先生年谱》)。
1831年 道光十一年(辛卯) 33岁
金石学家诸城刘喜海(燕庭)来扬州,曾与刘文淇、吴让之等人会面。
包世臣作《答熙载九问》(《艺舟双楫》卷五《论书一》)。
1832年 道光十二年(壬辰) 34岁
刻“观海者难为水”六字印,包世臣为谱《大江东去》以写其意,刻于印侧。
1833年 道光十三年(癸巳) 35岁
为包世臣《十七帖疏证》作跋。包世臣作《与吴熙载书》。
1834年 道光十四年(甲午) 36岁
是年,权江苏按察使事李彦章(兰卿)访士于包世臣,包世臣以吴让之等人对。
1835年 道光十五年(乙未) 37岁
三月上巳,李兰卿都转招同桃花庵修禊,吴让之作《小红桥唱和诗册》。
是年,包世臣入都会试,值大挑,以等签江西。六月,自都赴江西,取道扬州,吴让之等为之饯行。
刻“吴廷飏私印”,款:“道光乙未熙载自刻。”1836年 道光十六年(丙申) 38岁
春,刘楚桢赴都应礼部试,吴让之等饯诸湖上,赋诗送行。(见《宝应刘楚桢年谱》)
春,李彦章(兰卿)邀吴让之、刘文淇纂《扬州水道记》。
1838年 道光十八年(戊戌) 40岁
仲春,赴姚元之浙江学幕。
1839年 道光十九年(己亥) 41岁
包世臣出任江西新喻知县,同年卸新喻事(见《包慎伯先生年谱》)。其间,吴让之曾赴江西,馆于包氏。包世臣应吴熙载之请,为其父吴明煌作《清故处士吴星宇墓表》。
1841年 道光二十一年(辛丑) 43岁
刘文淇于是年三月八日致刘喜海信云:“每与熙载、句笙谈及阁下,辄神往不置。” (见《扬州文化研究》2007年第2期)
1842年 道光二十二年(壬寅) 44岁
刻“兴言画印”,白文加框,款云:“兴言大兄属刻此印,壬寅冬至后五日庭飏。”
1844年 道光二十四年(甲辰) 46岁
刘文淇于是年致刘喜海信云:“句生昨有书由汪梦梧兄处奉寄,熙载匆匆不及作书,属为道意。”(见《扬州文化研究》2007年第2期)刘文淇致刘喜海书札表明,刘喜海自1831年来扬以后十多年间,与刘文淇、吴让之等人之间,一直保持友谊。
1846年 道光二十六年(丙午) 48岁
五月,刻“宋晋字佑生”白文印,款云:“丙午五月为雪帆书史刻,熙载。甚惬鄙意,冀附大名以传者,观者勿哂为东方先生也。飏又记。”
六月,为女弟郑惠(字怀苏)《仿南田花鸟册十二开》署款。
九月十六日,与刘文淇、王句生等泛舟游平山堂。(《声远堂集》卷二、《仪征刘孟瞻年谱》卷下)
1847年 道光二十七年(丁未) 49岁
仲春,刻“子京秘玩”朱文印,款云:“道光丁未仲春,熙载刻于双藤书屋,为小湖仁弟大雅正之。是日吴门张左泉丈适至,颇见赏。”
六月,作《隶书桐阴湍雨七言联》。款云:“道光二十九年夏六月集同人于梅花书院。遁庵老人句,仪征吴让之书。”
江苏巡抚梁章钜引疾辞官后,自丙午三月至丁未四月, 曾住扬州年余,卜居南河下支氏空宅中。吴让之于此间与梁章钜、梁恭辰父子多有交往,同时交游者有魏源、胡林翼、罗茗香、黄右原、严保庸等人,皆为一时文友。
1848年 道光二十八年(戊申) 50岁
是年,两淮盐运使童石塘(濂)延请吴让之等人注南北史。
1849年 道光二十九年(己酉) 51岁
六月,作《隶书桐阴湍雨七言联》。款云:“道光二十九年夏六月集同人于梅花书院。遁庵老人句,仪征吴让之书。”
是年,作《高凤翰砚史》补刻记。包世臣作《砚史序》。
1850年 道光三十年(庚戌) 52岁
十月,作《邓石如隶书周易谦卦八屏跋》。又临《郑羲下碑》并跋。
十一月,刘文淇作《怀人六绝句效少陵存殁口号》,序云:“……适(刘)楚桢自直隶元氏邮书索取近作,爰仿少陵存殁口号,赋六绝句寄之。以怀人为题,故朝夕相见者如茗香、季子、熙载、西御、句生诸君皆未之及云。”
1851年 咸丰元年(辛亥) 53岁
刻“凌毓瑞印信富贵长寿”白文印,款为:“咸丰元年六月十一日,熙载。”
1852年 咸丰二年(壬子) 54岁
春,为岑仲陶作《设色花卉四屏》。
七月既望,为澍民三兄作《临十七帖草书四屏》。
1853年 咸丰三年(癸丑) 55岁
二月,作《穷湖,二月十五日,闻江宁失守》一首。见《淮海秋笳集》。
二月二十三日,太平军林凤祥攻破扬州,吴让之逃寓邵伯范氏。仪征刘文淇、汪鋆(砚山)等亦同避难邵伯。
四月八日,画花卉(扬州文物商店藏)。款云:“咸丰癸丑四月八日写于海陵,厚培大兄属正。让之。”印:“熙载”“吴氏让之”。
七月,作《军城七夕》《书愤》《陂塘蕅·癸丑七月寓邵伯埭同人有七夕词属和焉》。(《淮海秋笳集》)
九月,作《金缕曲·癸丑九月咏柳》,见《淮海秋笳集》。
刘文淇在邵伯得到一《西岳华山碑》旧拓本,为近数百年来从未发现之本,作文考证,请吴让之写入册中。
是年冬,移住泰州,首寓姚正镛家。泰州是吴让之旧游之地。建于泰州的学政试院又称扬郡试院,吴让之曾来泰州应试。
十二月,曾回扬城,作《扬州慢·咸丰三年十二月八日扬州郡城作》。
朱文印“再生人”边款云:“咸丰三年,由扬避乱来海陵。”汪鋆《扬州画苑录》吴让之条下按云:“鋆乱后师事之,终日晤于泰州姚氏迟云山馆”。
扬州文物商店藏吴让之博古花卉轴,题云:“……仲陶二兄以六舟拓铜器索补花卉三种,余勉力应命乞政。癸丑嘉平,让之熙载记。”此是吴让之移居泰州后与岑仲陶、岑仲海“二仲”交游留存最早的画作。
1854年 咸丰四年(甲寅) 56岁
七月,作《重修泰州城隍庙正殿记》。
八月,泰州刘麓樵新居落成,吴让之隶书联“热不因人,翁之乐者山林也;居虽近市,客亦知夫水月乎。”
九月,刘文淇卒。丁晏撰墓志,吴熙载书丹。
十月二十二日,临《西狭颂》卷并跋。(北京荣宝斋藏)
1855年 咸丰五年(乙卯) 57岁
正月十九日,作《乙卯正月十九日,金雪舫(长福)过访,以惊蛰后一日闻雷诗见示,并有七律一首见贻,依韵和之》。
此后两年,吴让之馆于吴云(平斋)家。
十月,书扇面《金缕曲·咏秋柳》《摸鱼子·七夕》。
包世臣卒于江宁,吴让之为画遗像,篆书题“安吴包先生遗像”,署款“受业门人吴熙载敬摹”(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是年所作印有纪年边款者:
刻“郑箕”(白文)、“芹父”(朱文)两面印。款云:“乙卯三月,为芹甫大兄刻。让之。”(按:“让之”署印款最早见于此)
刻“栖云山馆”朱文条印。用赵次闲旧石,款云:“乙卯七月,让之刻于栖云山馆。”
为汪砚山刻“寄心盦主”朱文印。用道光二年刻“卜生盦”印旧石。
为邓石如印谱题耑,篆书“完白山人印谱”六字。又题款:“咸丰乙卯年熙载观于不波画舫。”
1856年 咸丰六年(丙辰) 58岁
刻“砚山丙辰后作”朱文印、“来青阁主人”朱文印。
1857年 咸丰七年(丁巳) 59岁
三月,题翁方纲(覃溪)书《金刚经》后。(《吴让之先生书画册》)
八月,作《临古书法长卷》。
刻“盖平姚正镛仲声诗词书画之章”。
又刻“盖平姚氏藏书”朱文印,款云:“仲海藏书印,丁巳九月,熙载。”
十月二十四日,作篆书“冯春洒翰,对酒当歌”联。(故宫博物院藏)
1858年 咸丰八年(戊午) 60岁
吴让之本年所刻有纪年边款印作有:“安雅”白文印、“仲陶”白文印、“铜士小印”朱文印、为岑仲陶刻“长宜子孙”白文印、“观海者难为水”朱文大印、“画梅乞米”朱文印。
二月,作设色《山水图》。
九月,作设色菊花图立轴。
1859年 咸丰九年(己未) 61岁
吴让之此年所刻有纪年款印作有:“晋唐镜馆”白文印、“丹青不知老将至”白文印、“甘泉岑仲陶氏收藏金石书画之印记”朱文印、“甘泉岑氏收藏秘籍印”白文印、“仲陶所得石墨”朱文印、“盖平姚正镛字仲声印”朱文印、“惧盈斋主”朱文印、“岑镕字仲陶又字铜士”白文印、“岑镕私印”白文印、“嘉州后人”朱文印、“仲陶”白文印、“岑仲陶父秘籍之印”朱文印、“天下有情人尽解相思死”白文印、“足吾所好玩而老焉”朱文印、“岑镕仲陶私印”白文印、“甘泉岑仲陶所藏钟鼎文字”白文印、“仲陶平生珍赏”朱文印、“仲陶”白文印、“仲陶小印”朱文印、“书为心画”白文椭圆形印。
应吴云之邀赴镇江。时间当不长即回泰州。
1860年 咸丰十年(庚申) 62岁
张丙炎《师慎轩印存题词》:“忆咸丰庚申秋,予客海陵,主姚仲海寓。时苏常失陷,江南人士,麇聚海陵一隅之地,颇集友朋之乐。吴让之丈日在二仲(仲陶、仲海)家奏刀。卷中诸印,多半见其用笔。”
二月,《临孙过庭书谱》四屏,款云:“子鸿仁弟雅属,庚申清明日让之吴熙载。”
九月九日,作《岳阜登高图》赠姚仲海。
是年所刻有纪年款印作有:“甘泉岑氏惧盈斋珍藏印”白文印、“惧盈斋”朱文印、 “岑仲陶父”白文印、 “岑氏仲陶”朱文小印、“甘泉岑氏”白文印、“饥思煮石”白文印、“ 盖平姚氏秘籍之印”,朱文印、“姚仲海”白文印、“十二砚斋”朱文印。
刻“砚山”“汪鋆”二白文对印。
应胡林翼之邀请,去英山或太湖,且去后不久即回泰州。
1861年 咸丰十一年(辛酉) 63岁
刻“石寿斋”白文印。立冬前三日,作《梅花图》立轴,设色,纸本 。(《吴让之书画篆刻》)
1863年 同治二年(癸亥) 65岁
二月廿八日,作篆书对联“心情杂念麾之出,天地清光画不来”。(杭州西泠印社藏)
三月,作《设色花卉十开册》,临《天发神谶碑》。
八月,作《枇杷图》。
立秋后三日,为魏稼孙(锡曾)临古隶楷二种册。(朵云轩藏)
七月,魏稼孙至泰州访吴让之。吴让之为《赵撝叔印谱》作序。魏稼孙为吴让之拓印谱,吴让之自序 。
为魏稼孙刻“鉴古堂”白文印。款云:“让之今年六十有五,目力昏耗,已近于瞽。责以刻印,无乃老苦? 稼孙一笑,弃之如土。癸亥立秋日记。”同时刻“魏锡曾私印”“收视反听之居”两面印,皆白文,款署“让之”二字。
为赵之谦刻“二金蜨堂”白文印。款云:“撝叔先生削正,让之六十五岁作。”“赵之谦”白文印,款云:“翁名印,让之六十五岁作。”
十月,魏稼孙带吴氏印谱往京师,与先期至京的赵之谦、沈均初、胡澍等共赏。与赵之谦将吴谱分定为内外编,继而赵之谦为吴谱作序:《书扬州吴让之印稿》。
十二月,魏稼孙再至泰州,吴让之为刻“魏稼孙鉴赏金石文字”白文印,款云:“同治二年十二月,稼孙将之闽,作此志别。让之。”
本年所刻有纪年款印作还有:“物常聚于所好”白文印、“沈平章字协轩”白文印。
仲冬,回扬州,居于宛虹桥畔。
1864年 同治三年(甲子) 66岁
新春,在泰州,于陈守吾家作《梅花诗谜百首小引》。
与魏锡曾手札。
西泠印社藏吴让之之子吴雪陶所刻白文印,文为“江都潘氏伯子名赤字梓卿画印”,款云:“甲子正月,吴雪陶刻汉碑意,惟法家正之。”
是年, 吴云编成《二百兰亭斋古印考藏》, 吴让之为题签。
1865年 同治四年(乙丑) 67岁
莫友芝奉曾国藩之命,往扬州、镇江一带捜求文汇、文宗两阁《四库全书》散失残本下落。《郘亭日记》四月一日记:吴让之来访,未遇。四月二日记:访吴让之,不值。“还寻金眉生,吴介臣先在,眉生即遣寻让之来。年六十七矣,聪健不衰。以唐写《说文》残页同观,与论书,甚相契。偶及《瘗鹤銘》,让之谓有手拓本,当见与。问大观堂书有流传在泰州者否,谓当访金雪舫,当有所知也。”
为弟子张瑜刻“瑶圃手抚秦汉金石”白文印。
立秋后三日,作隶书《东方朔画赞》册页 。
九月,曾去镇江访吴云。焦山寺旧有邓石如篆书“海日夜色,云帆中流”石刻,后有款:“同治四年岁在乙丑秋九月,钱唐许道身、归安吴云、仪征吴让之同观。”
为吴云刻“抱罍室”“退楼”朱文印。
1866年 同治五年(丙寅) 68岁
仲春,为扬州“梅花书院”题额。上款:“同治五年仲春”,下款:“吴让之书”。
春,作篆书四条屏《卫居山字势》,款云:“同治丙寅春日书卫居山字势,让之熙载。”
1867年 同治六年(丁卯) 69岁
为黄锡禧(子鸿)写定《栖云山馆词存》,并作后记云。刻“梦里不知身是客”白文印。
1868年 同治七年(戊辰) 70岁
作《开皇本兰亭序跋》。
十月既望,作《水墨松树四屏》。
于方竹上刻“方竹丈人”等四面印。(见韩天衡《中国印学年表》)
1869年 同治八年(己巳) 71岁
作《题汤贞愍公(汤雨生汾)遗墨十二帧后》。
首夏,作《行书中庭诗》轴。
五月,作花卉图。刻“石佛龛”朱文印、“七十岁以后书”白文印。
《师慎轩印拾》八册成书。
1870年 同治九年(庚午) 72岁
为陶斋(端方)隶书“补读楼”匾额。
八月,作隶书四屏。
九月,为僧莲溪题篆书“迟云阁”匾额。跋云:“莲溪尊宿幼时名甲天下,与予交最久,余尝命次子从游受业。癸丑秋游黄山归息旧庐,为题之曰迟云阁。时同治九年九月,让之弟吴熙载。”(扬州耿鉴庭先生家藏刻版)
是年冬卒。
[清]吴熙载 太守浙江施公德政颂并序 124×33cm×4 纸本 1861年 韩天衡美术馆藏
释文:太守浙江施公德政颂并序。伏以天生良牧,名疆资干济之才;邑有贤侯,兆姓食平康之福。自昔龚黄懋绩,卓鲁垂勋。江左三岑,颍川四长,茧丝何如保障,美锦尚藉操刀,循声鸣单父之琴,亮节扣叶门之鼓。传诸简牍,有美必彰。溯厥徽猷,于斯为盛。若我梅江太守,英才卓荦,风度端凝,书籍罗胸,经纶在手。服官京邸,综档册而慎勾稽;出宰江淮,揽钧轴而胜繁要。琅山报最,邗郡量移,蒲帆来相见之湾,茶铫汲大明之井(扬州第五泉,名大明泉),倚七峰而上联杓斗(甘泉山七峰联络如北斗),遥卓旌旗,指五台而新筑,罗城横施,梐枑佐道府以筹粮饷,集兵团以卫乡闾。回忆藻夏初旬,麦秋上浣,警闻风,殃兆池鱼,倏狂寇之跳梁,又渠之负险,枭禽号野,獍兽奔原,豫藏浦六之凶徒,潜伏伥仪之丑类。维时我公韬钤独运,匕鬯无惊,合文武以酌机宜,汇绅董而申约束。谯门百仞,炮火星流,战垒千重,戈鋋山立,我已成谋之先定,彼方设计以仰攻。忽巨纛之摧翻,遂兜鍪之抛弃,蚁贼抱舆尸之痛,虎贲奋斩馘之雄。我裨将崔国泰、华天禄等卸甲衔枚,悬绳缒堞,舍生蹈险,乘间出奇,横排白杆之枪,连夺红阳之马,张麾旄于天上,出钲鼓于地中;将令三申,军威百倍。但见明霞满岸,残照衔山,贼乃益奋狡谋,妄思毒噬,冲梯直上,连布偕登,我军三战三克,再接再厉。俄电雷之迅发,遽雨雹之交加。战火宵燃,妖氛夜遁,望郊门之整肃,报江浒以平安,不待爰师而城垣永固,亦资群荣而帷幄先筹。既乃让善不居,当机立断,大帅既嘉其伟略,上宪亦奖其长才,公之德,可谓谦矣;公之功,益加懋矣。公之识,可谓卓矣,公之量,抑又宏矣。长福心依厦寓,身托帡幪,自惭桪烛之光,深愧莛钟之响,军书旁午,曾染翰于中宵,兵事劳辛,亦乘城于诘旦,扬谟烈,敢为溢美之词;振拔单寒,滥及报功之典(长福子堉蒙,公保举授官教职)。至于宅心公溥,莅事勤能,清慎居官,严明御众,悯城厢之凋敝,拯庐舍之疮痍,益民之事,所在必为,害民之端,虽微必去。讼庭悬镜,因判牍而察丁胥;花县停车,由劝农而谘父老。所以绩书上考,崇恩锡五马之荣;凯奏行营,清节树双旌之望。甘棠荫远,谢太傅福锡苍生;瑞药春长,韩魏公望隆宰辅。式怀旧德,爰贡新词。颂曰:赫赫我公,天才挺特,占籍浙东,高门通德,久膺京秩,作令名都。恤灾救患,民困以苏。绾绶维扬,遽闻寇警,力保危城,从容镇定。三时不害,百废具修。清和咸理,闿泽旁流。名动九重,丝纶迭沛。行赏论功,殊荣未艾。兼权禺筴,晋职黄堂。穆穆皇皇,邦家之光。鲰生末学,谫陋寡闻。磨盾草檄,投笔从军。勒石垂铭,载宣楮墨。一品陟封,福禔罔极。高邮金长福撰。仪征吴熙载书。大清咸丰十有一年岁次辛酉四月戊子朔,越十五日壬寅立。
[清]吴熙载 月季图 139.3×54cm 绢本设色 1869年 南京博物院藏
款识:己巳天中节后三日,摹钱宗伯,奉彤甫尊兄大人雅正。让之弟吴熙载。
钤印:熙载画印(白) 方竹丈人(朱)
[清]吴熙载 楼台水木七言联 118×24.6cm×2 纸本 上海博物馆藏
释文:楼台金碧将军画;水木清华仆射诗。星九七兄先生雅政。晚敩生弟吴让之。
钤印:吴氏让之(白) 晚敩生(白)
[清]吴熙载 东方朔画像赞 27×432cm 纸本 天津博物馆藏
释文:大夫讳朔,字曼倩,平原厌次人也。魏建安中,分厌次以为乐陵郡,故又为郡人焉。先生事汉武帝,《汉书》具载其事。先生環玮博达,思周变通,以浊世不可以富乐也,故薄游以取位。苟出不可以直道也,故颉抗以傲世。傲世不可以垂训也,故正谏以明节。明节不可以久安也,故谈谐以取容。洁其道而秽其迹,清(其)质而浊其文,弛张而不为耶(邪),进退而不离群。若乃远心旷度,瞻智宏材,倜傥博物,触类多能,合变以明筭,幽赞以知来。自三坟五典、八素九邱、阴阳图纬之学,百家众流之论,周给敏捷之辨,枝离覆逆之数,经(脉)药石之艺,射御书数之术,乃研精而究其理,不习而尽其巧(功)。经目而讽于口,过耳而暗于心。夫其明济开豁,苞含宏大,凌轹卿相,嘲含豪杰,戏万乘若寮友,视畴列如草芥。雄节迈伦,高气盖世,可谓拔乎其萃,游方之外者也。筱鹤二兄先生正。让之。
钤印:吴氏让之(白) 砚山鉴藏石墨(朱)
[清]吴熙载 四壁一枝七言联 119.2×29.8cm×2 纸本 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四壁藉书留古韵;一枝分鸟卧春烟。境安四兄先生属。让之吴熙载。
钤印:熙载之印(白) 吴氏让之(白)
[清]吴熙载 求珠倚杵七言联 132.6×29.4cm×2 纸本 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求珠赤水目光炯;倚杵碧天胸次高。蕴生世兄属。让之吴熙载。
钤印:熙载之印(白) 吴氏让之(白)
[清]吴熙载 节录杨盈川老人《星赋》 17×52cm 纸本
释文:杨盈川老人《星赋》:春分之旦见乎丙,秋分之夕入乎丁。《天官书》:天下多寿考则见。今测此星,春秋分必见。耀廷老伯大人正。让之侄吴熙载。
钤印:让之(朱)
[清]吴熙载 秋柳鸣蝉 纸本设色 1852年 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款识:秋柳鸣蝉。壬子春三月,熙载画。
钤印:熙载印(白)
[清]吴熙载 近字静父(附边款)
[清]吴熙载 砚山丙辰后作(附边款)
[清]吴熙载 树伯(附王福庵补款)
[清]吴熙载 盖平姚氏秘笈之印(附边款)
[清]吴熙载 臣正镛(附边款)
[清]吴熙载 吴熙载印
[清]吴熙载 让之
[清]吴熙载 砚山(附汪鋆补款)
[清]吴熙载 海陵陈氏康父画记(附王福庵补款)
[清]吴熙载 渤海姚氏珍藏书画印(附边款)
[清]吴熙载 陈宝晋印 康父(附边款)
[清]吴熙载 甘泉岑镕仲陶所藏钟鼎文字(附边款)
[清]吴熙载 砚山鉴藏石墨(附王福庵补款)
[清]吴熙载 盖平姚十一(附边款)
[清]吴熙载 仲陶(附边款)
[清]吴熙载 甘泉岑氏收藏秘笈印(附边款)
[清]吴熙载 包诚私印(附王福庵补款)
[清]吴熙载 正镛读过
[清]吴熙载 正镛言事(附边款)
[清]吴熙载 吴熙载藏书印(附王福庵补款)
[清]吴熙载 岑仲陶父秘笈之印(附边款)
[清]吴熙载 铜士(附边款)
[清]吴熙载 海陵陈宝晋康甫氏鉴藏经籍金石文字书画之印章
[清]吴熙载 汪鋆(附边款)
[清]吴熙载 石寿斋(附边款)
[清]吴熙载 惧盈斋(附边款)
[清]吴熙载 汪鋆 砚山(附姚正镛补款)
[清]吴熙载 岑中陶父(附边款)
[清]吴熙载 盖平姚正镛仲声诗词书画之章(附边款)
[清]吴熙载 仲陶平生珍赏(附边款)
[清]吴熙载 汪氏八分(附边款)
[清]吴熙载 汪鋆字砚山又字汪度(附边款)
[清]吴熙载 包氏伯子(附边款)
[清]吴熙载 兴言(附吴昌硕补款)
[清]吴熙载 长宜子孙(附边款)
[清]吴熙载 释莲溪画印(附边款)
[清]吴熙载 子克(附吴昌硕补款)
[清]吴熙载 吴廷飏诗词书画印
[清]吴熙载 魏稼孙鉴赏金石文字(附边款)
[清]吴熙载 药农
[清]吴熙载 震无咎斋(附边款)
[清]吴熙载 晋唐镜馆(附边款)
[清]吴熙载 魏锡曾私印
[清]吴熙载 蒋照(附吴昌硕补款)
[清]吴熙载 包诚私印(附王福庵补款)
[清]吴熙载 逃禅煮石之间(附边款)
[清]吴熙载 韩江话别图 30.3×135.3cm 纸本设色 青岛市博物馆藏
引首:韩江话别图。道光十八年十月,月订公祖命作,部民吴廷飏。
款识:道光十八年十月,月汀公祖大人受代遄行,同人竞为诗文相送,廷飏作《韩江话别图》以纪其事,并系短章恭呈钧政。仪征部民吴廷飏。 权郡甫更序,郊茅无吠尨。萧萧广陵柳,复此维行艭。昔见乐噬肯,今离心则降。酌汉荐衔贰,送月瞻帆双。遮留后宾从,踟蹰临石矼。惠风被我庶,中孚化乃邦。皎皎盈寸怀,照见秋枫江。含豪图别意,远情生素泷。
钤印:吴廷飏字熙载 (白) 观海者难为水(朱) 吴廷飏印(白) 熙载(朱) 吴熙载书画印(白)
book=32,ebook=33
book=33,ebook=34
book=34,ebook=35
book=35,ebook=36
book=36,ebook=37
book=37,ebook=38
book=38,ebook=39
[清]吴熙载 宋武帝与张焘敕卷 30×258cm 纸本 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顷学尚废弛,后进颓业,衡门之内,清风辍响,良由戎车屡警,礼乐中息,浮夫近志,情与事染,岂可不敷崇文籍,激励风尚?此境人士子姓如林,明发搜访,想闻令轨。然荆玉含宝,要竢开莹;幽兰怀馨,事资扇发。独学寡悟,义著周典。今经师不远,而赴业无闻,非惟志学者尠,或是劝诱未至,邪想复宏之。熙载。
钤印:吴熙载印(白) 让之(朱)
[清]吴熙载 欧阳永叔游长寿山卷 25.4×118cm 纸本
释文:欧阳永叔游长寿山,见苔花绣成四字,曰“神情之洞”,中间流水潺潺,界以青松朱扉,惟忠孝列仙居之。颖之七兄大人正。弟让之。
钤印:吴氏让之(白) 道法自然(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