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勇波
湖南工业大学包装设计艺术学院 湖南株洲 412000
“喜相逢”纹样是湘西苗绣中的传统装饰纹样之一,其形成和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不但拥有追求自由、活泼、灵动的外在形式,还蕴含着深厚的美学特征和隽永的文化内涵,它的特征包含四方面。第一,太极托形,旋涡造境。“喜相逢”纹样跟传统太极图和旋涡纹有着重要联系,产生之初以太极图为基本骨骼,“S”形的构图里包含着旋涡纹的基本形式,它不断发展成苗绣纹样中特有的、吉祥寓意丰富的完形格式,表现为一上一下、一正一反生动优美的图形范式。第二,突破模式,转型多元。苗绣中“喜相逢”纹样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发生着变化,外轮廓由圆形变成了不规则形,最后趋向消失;骨骼从严格的反转对称、完全对称结构发展到近似对称结构,最后结构趋向不明显,视觉元素更是包罗万象,不管植物或动物,似乎一切被苗族人们喜爱的物象都可以融进纹样构图中。第三,相逢是形,立意在喜。“相逢”是苗绣“喜相逢”纹样圆满美的外在形式,“喜”蕴涵着深厚的内涵。纹样从正圆到非圆的造型中始终体现着饱满的美学特征,包含着“团聚”、“团圆”的美好企盼成分。第四,传统爱情,符号再现。苗绣纹样中多以男女爱情为主线,展开的是世俗生活的多方面,个人的际遇、前途、命运得到空前的关注。“喜相逢”纹样两个单体相对、互换中交流着爱意,“相逢”为“喜”创造了条件。“喜相逢”纹样的核心主题即可理解为企盼生活幸福,追求生生不息的生命精神,它以反映男女爱情的形式反复出现。
“喜相逢”纹样是苗绣中最早体现爱情思想的传统符号之一。这种把爱置于美之中,婚姻爱情与美的统一,乃是苗族传统艺术的永恒主题。“喜相逢”纹样的出现与传承乃是苗族先民们渴望生命繁荣、祈求生命永存的一种心灵上的呼唤,它的爱情符号意义与生命神圣的人文精神内涵一道,共同转化成为一种集体无意识的原型格式塔(Gestalt),潜存于苗族的文化心理结构中,并对苗族的艺术乃至审美追求起到了潜移默化的范式影响作用。“喜相逢”纹样的爱情符号学意义也可以应用现代设计中,笔者曾在这方面做了一次探索,将苗绣中的“喜相逢”运用到了湖南醴陵的“釉下五彩”陶瓷设计中,成为一种有婚嫁主题文化的现代产品。(如图)苗族先民对龙、凤的崇拜有着较深的历史渊源,尤其对龙除了具有一种至高无上的神的力量以外,还是一种精神源泉,一种图腾和信仰,更是一种喜庆和吉祥的象征。在设计创作过程中首先从传统苗绣中提炼经典的“龙”和“凤”元素,将其组合成“龙凤呈祥”格式,设计成栩栩如生的“喜相逢”;其次,结合圆形陶瓷素烧坯餐具,将图案通过手绘合理布局于器形中;最后结合“釉下五彩”工艺进行烧制成五彩鲜艳、晶莹润泽、永不掉彩的现代婚嫁陶瓷产品。该尝试使得两项原本不相干的国家级非遗发生碰撞,并擦出了闪亮的火花。
传统纹样是伴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或意识形态的发展而演变来的,在装饰纹样产生的艺术心理学依据上,我们能够从具有丰富寓意的纹样演变过程中看到图像史书的真实记录。苗绣中的“喜相逢”纹样不仅仅是可以应用于陶瓷设计中的装饰纹样,它所涵盖的是当时的人文信仰、思想观念,其多元化的装饰样式、深邃的古代审美特征与文化内涵是值得我们继续探索和研究下去的。笔者对于“喜相逢”纹样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探索也是在倡导设计介入非遗传承,主要责任和目的是让非遗走向大众的生活,服务于大众。无论是苗绣还是陶瓷,都不应限制在只从工艺、图案上去研究,而应促进其与现代行业产业“联姻”,拓展相关产业链,为非遗寻找更多的展示载体,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