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儒家家文文化化与与山东商人的经营文化

2018-07-20 06:39徐礼媛
商业文化 2018年20期
关键词:山东人经商会馆

文/徐礼媛

伴随中国古代史形成于山东大地的儒学, 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和核心, 更是齐鲁文化的核心和主要代表。它深刻地塑造了中国人的国民性格, 其中尤其深刻地塑造了山东人的性格。山东人的商业观念、商业心理乃至商业文化、商业风格无不打上儒家思想的烙印。

以义为先 以义致利

义利关系是儒学思想中的重要内容, 孔子把“义” 看作人立身做事的根本, 谋求物质利益必须建立在合乎道义的基础上,他主张“见利思义” 、“见得思义”。孟子继承孔子的义利思想, 也主张“ 以义制利,以义胜利。” 儒家义利观长期教化结果是使山东人格外具有道德感,这在商务活动中充分体现出来。旧中国最大的丝绸经营联合企业——瑞蚨祥就颇具代表性。

“瑞蚨祥”为儒家亚圣孟子的后裔所创, 到近代孟洛川掌舵时获得大发展。孟洛川创业之初就确立了“以德为本, 以义为先, 以义致利”的经营思想。他一手经营的瑞蚨祥之所以能够常盛不衰, 其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他在经营中始终贯穿了儒家思想的精髓和道德准则。瑞蚨祥的历代当家人无不体现了“以德为本”这一思想, 在他们看来, 作为一个企业, 一个生意人, 固然是要求利的, 但必须把求利的行为首先放到为社会、为大众服务的价值取向上,这才是企业和生意人真正永恒的“价值观” 。倘若违背商业道德、利欲熏心, 坑害百姓, 做出与社会、与大众不利的恶行来, 终究是会受到严厉的惩罚作为报应的。因此,他们的每一言每一行, 每一个举措,首先考虑的是怎么有利于百姓, 如何满足顾客的各种需要, 这比我们当今某些商家空喊“保护消费者利益”、“顾客是上帝” 等动听的口号要实在得多。瑞蚨祥正是一贯恪守传统的商业道德, 经过几代的努力, 才在百姓的心中树起丰碑, 才不至于在封建买办、外国资本的双重压迫下衰落沉沦。

求利不贪财, 这是山东商人传统的经营思想。他们在商业活动中总是把道义放在首位, 竞争需要使用谋术, 但不可脱离道义。“德是根本,财是末端” 。他们生活上俭朴勤勉,宁可自己勤俭节约, 也要拿出积累的血汗钱多做善事, 造福苍生, 为民众施财救灾, 为民族大义效力。

以诚经商 以信得人 以质服人

儒家学说中的重义思想, 具体落实到人们的实践活动中则体现为重信与贵诚。孔子说:“信近于义” ;又说:“民无信不立” ,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可见“信”作为人处世立业之基的重要。和信字相连的是“诚” 。信必须建立在诚的基础上,不能诚, 便不能信;有了诚, 信才能笃实。孟子说:“诚者, 天之道也;思诚者, 人之道也” 。诚的重要无以复加。

受儒家思想浸润与陶治, 山东人形成了淳朴、敦厚的性格气质,反映在商业领域, 则表现为货真价实、童叟无欺, 讲求商业信誉。山东商人做生意十分注重质优价廉,讲求信誉, 这往往使他们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这种商业作风从明清时期开始, 一直流传至今。比如, 清末, 山东商人把持了北京的饭庄业, 其中有不少驰名京华的百年老字号饭店, 都是山东商人开设的, 一直到现在, 还为人们津津乐道。他们讲信誉, 货真价实, 深受北京人欢迎。其中如在前门外煤市街开设的正明斋饽饽铺, 生意十分兴隆。该店不仅管理有方, 商品品种齐全, 而且保证商品的质量。单从选料来说, 他们要山西的核桃, 密云的小枣, 云南的桂花, 北山的山楂等;次货一概不用,不以次充好;要求投料足, 而且非常讲究包装。由此可见, 山东商人在京独霸饭庄业决不是偶然的。近年来迅速崛起的山东海尔集团成功的秘诀就在于非常珍视企业的信誉, 它建立了独特的质保体系、以优质的服务和对顾客的承诺, 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信赖。目前, 国内许多行业和地区风行“承诺”制度, 其实这正是山东人的一大发明。济南交警以其优质的服务承诺闻名全国, 山东商界也将交警的经验运用于现代商战, 积极拓展、占领市场。山东商界率先推出的承诺制度, 不仅打开了市场, 而且也赢得了消费者的信赖。

吃苦耐劳 务实肯干

19世纪中叶曾7次来华考察的德国地质学家利希霍芬说, 就吃苦而言, 没有比山东人更优秀的铁路工、矿工了, 作为单个人来说, 欧洲人也不会超出其上。的确, 山东人是中国人中最能吃苦耐劳的群体, 他们什么苦都能吃得了, 真可谓“吃苦一族”。闯关东, 是山东人吃苦耐劳精神的体现,他们是所有到东北拓荒的人中最能吃苦的。有文献记载:“山东人实为开发东北之主力军, 为东北劳力供给之源泉。荒野之化为田园, 大半为彼辈之功。其移入东北为时既久,而数量又始终超出其他各省人士。登、莱、青与辽东一衣带水, 交通至便,彼土之人, 于受生计压迫之余, 挟其忍苦耐劳之精神, 于东北新天地中大显身手, 于是东北沃壤悉置于鲁人耒锄之下。”(辛向阳等:《人文中国》1101页)至于在近代东北工业、交通运输业中从事艰苦创业的劳动, 当然更是非能吃苦耐劳的山东人莫属了。

山东人的这种吃苦精神, 既有自然环境磨练和先天遗传的因素,更有文化、精神的教诲和榜样的力量。历史上, 齐鲁大地曾出现过好多以吃苦为乐而著称的名人, 孟子曾说过:“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 空乏其身” 。在这种“苦其心志”精神的感应下, 山东人普遍具有一种“苦行主义” , 以苦为本, 以苦为荣, 以苦为乐, 成为民众内心的真实休验。

考察山东企业家奋斗史, 你会看到他们有一个相同的特征:吃苦为上。从全国十佳农民企业家、牟平宁海镇新牟里村支书常宗琳, 到济南轻骑摩托车总厂厂长张家岭;;从济南钢铁总厂到浪潮计算机公司等负责人, 他们都是勤勤恳恳, 刻苦工作, 这已成为山东企业家的作风品格。

吃苦耐劳的精神, 造就了山东人务实肯干的民风。山东人不图虚名, 而注重实效。他们想问题, 办事情, 一般都尊重既定事实和客观条件;一旦认准了目标, 就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奋斗, 去追求;干任何事情,务必达到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真实结果, 这便是山东人的求实风格。改革开放以来, 山东的迅速崛起, 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山东人的苦干、实力。山东没有中央给的特殊政策和优惠条件, 他们唯一优势就是自己的吃苦耐劳精神和务实肯干作风。凭着苦干、实干, 山东一跃而成为中国经济大省。有人说, 在中国经济舞台上, 山东是实力派。实力来源于山东人吃苦耐劳的实干。

团结互助 相亲相帮

受儒家文化影响, 山东人在外经商格外看重同乡关系, 非常重视同乡间的团结互帮。古时即有所谓“山东商帮” ,山东会馆遍布各商业都市。作为这种商业团体的纽带, 便是乡情、乡音、乡谊。明清两代, 随着江南一带商品经济的发展, 山东商人不仅是江南, 在北方各省也随处可见山东商帮的足迹。山东人外出经商, 有这样一个习惯, 每到一地即设立山东会馆。这些会馆既是山东商人聚集之地, 又是联络乡谊, 团结互助的中心。如清朝初年在上海设立的山东会馆;在苏州设立的东齐会馆;康熙年间, 山东商人又在南京建立山东会馆;而在汉口, 则设齐鲁会馆。凡是山东商人建立会馆的地方, 他们在当地的经济实力都很强大, 凡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地区, 差不多都有山东商人在那里经商。

东北三省, 早在清代即是山东商人云集之地。日本学者稻叶君山教授这样评价东北经商的山东人:“山东人励精克己, 勤俭耐劳, 富于团结;劳动者相互扶助, 商人相互缓急, 恰如一大公司, 其各商店则似支店,互相补给商品, 以资流通。而在金钱上尤能融通自在, 故虽有起而与之争者, 奈山东人制胜之机关备具, 终不足以制之也, 满州人及俄国商人固无论矣。即德国人之精于商者, 亦退避三舍, 不能与山东人抗衡。是以在满州西伯利亚一带经济上的势力, 足以凌驾一切, 握商战之霸权。”可见, 在近代, 山东商人在商品竞争中团结互助善于利用同乡关系, 而使自己在商战中立于不败之地。

但是, 儒家文化对山东商人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也是不可低估的。从历史上来看, 中国人向来以经商为耻, 重义轻利, 这自然是受儒家思想长期熏陶的结果。孔子说:“君子喻于义, 小人喻于利” , 把义和利对立起来。这种重农抑商的理论,迎合了自然经济条件下小农求稳怕变的心理, 也符合专制君主定邦安国的需要。作为儒学的故乡, 山东人自然是近水楼台, 受害匪浅。商业受到很大抑制, 商人更是深受鄙视。“无商不奸” 被认为是天经地义的公理, 即使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山东人依然难以摆脱重义轻利的思想的影响。长期的观念渗透使不少人把经商致富视为“背德” 之事, 从商者都是万不得已而为之。成功商人都是以自己的身份为耻, 想方设法求取功名,戴上一顶红帽子。例如, 孟子第六十八代孙孟洛川, 以“无心学业, 功名渺渺” 的罪名, 被逐出邹县孟府。他虽然不得已而成为颇有家业的商人, 却一直以经商为耻, 把读书做官, 重回孟府作为终身理想。认为“光当一个商人, 总觉得是无根之木, 无源之水, 抬不起头。”

以经商为耻的观念在改革开放以后, 虽然有很大改变, 但以经商为荣的风尚并没有真正树立起来。对小商业不屑一顾, 对大商业又无力为之的状况, 使山东人在这个领域大大落后于南方。除了观念上的原因外, 山东人缺乏机敏, 循规蹈矩,老实拘谨, 鲜于冒险, 这也是山东人性格中一个明显的负面。“质胜于文” 是山东人的主导色调。这种“质多而文少” 的性格, 使齐鲁人的气质趋于质朴。憨厚朴实造成山东人缺乏机敏和灵活性, 他们头脑中对事物缺乏变通的能力。难怪有人说,山东人脑瓜死板, 他们除了苦干外,就是苦干, 不知巧干。

儒家文化的负面影响仍困扰着走上市场的山东商人。孔子向来主张“父母在, 不远游” , 山东人在经商活动中缺乏冒险意识。本来, 山东东靠黄海, 有交通海外之条件, 但自古以来山东人楫舟远航者寡, 没有多少人飘荡到海外和南洋谋生。在海外华侨中, 有宁波帮、闽南帮、南粤邦,惟独没有山东帮。即使在现代, 山东商人也很少做出那种投资大、风险大但利润高、见效快的买卖。他们宁肯薄利多销, 做那种四平八稳的生意,而观念上的保守和滞后又很容易把人束缚在一个狭小的圈子里。

总之, 儒家文化的传统积淀塑就了崇信苦干的山东商人, 但传统的惰性又束缚了齐鲁人搏击商海的手脚。尤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观念上的保守和滞后困扰着山东商人的进一步发展。亦福亦祸, 儒家文化以它特有的魅力影响着古往今来的山东商人。

猜你喜欢
山东人经商会馆
新加坡的庙宇宗祠会馆建筑
一岩九饮会馆
从部队到经商,从员工到老板,从200万到2个亿,看好润刘爱民三十载奋斗史
《山东人的云南血脉》开启移民文化研究新话题
云南省曲靖市会泽福建会馆今景
哪些方言有利于经商
西湾村采风
大清“北漂”族
Music education in the UK: Theory and Practice
红灯女侠翠云娘(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