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利刚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校园贷是目前比较热门的词汇,人们一般会将校园贷和助学贷款混淆。本文就大学校园贷和助学贷款的进行对比分析,结合校园贷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完善校园贷和助学贷款制度的有关建议。
近年来,随着网络借贷的发展,校园贷已成为媒体报道和关注的热点,校园贷不仅给大学生带来了沉重的债务负担,还造成了多起人间悲剧。人们很容易将校园贷和助学贷款(简称助学贷款)混淆,甚至认为校园贷就是助学贷款。事实上,二者有着本质的差别。
一、校园货和助学贷款发展现状
助学贷款是由政府主导,由国开行等金融机构向无法筹集学费的贫困大学生提供的信用助学贷款,包括生源地和校园地两种形式。助学贷款制度自实施以来,解决了大量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费和住宿费问题,为促进教育公平作出了巨大贡献。2017年共发放助学贷款284.20亿元,是高校学生资助资金的重要资金来源。
而校园贷是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兴起,互联网金融机构面向大学生群体推出的消费贷款。2009年在国家持续的政策推动下,消费金融市场逐年扩大。而高校巨大的消费市场带动了各种校园贷平台,其中不乏不良校园贷平台。2016年以来,教育部会同多个部门多次对校园贷进行了集中清理,并叫停了校园贷业务。但部分高校仍存在着诸如“创业贷”、“培训贷”等各种名目的贷款,一定程度上仍对大学生学习生活造成较大的影响。
二、校园货和助学贷款的对比
(一)放贷主体。助学贷款是政府主导,由金融机构(有国开行、农村信用社和其他商业银行等)进行放款;而校园贷的放贷主体是互联网金融平台或者贷款中介机构。
(二)贷款对象。助学贷款的贷款对象是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全国的平均覆盖范围约为在校生的20%,主要为了解决其学费和住宿费问题。而校园贷的贷款对象是全部在校大学生,贷款主要用于大学生日常消费。
(三)贷款额度。助学贷款额度本专科生每年最多为8000元,研究生每年最多为1.2万元。而校园贷没有明确的额度限制,根据学生的消费需求,从数千元到数万元不等,有些贷款额度高达5万元甚至更高。
(四)贷款利率。助学贷款按照基准利率执行,大学生在读期间全部由财政贴息。但校园贷利率一般高于基准利率数倍,甚至达到高利贷的标准。
(五)贷款期限。助学贷款的贷款期限最长为20年,且规定毕业后3年为宽限期,期间只需偿还利息即可。而校园贷的借款期限从几个月到2年不等,一般需要在校期间偿还完毕。
(六)风险等级。助学贷款设置宽限期,大学生就业后才需要偿还,具备一定的偿还能力,对于就业困难或者特殊原因不能还款的情况,国家有相关的救助机制,风险水平较低。而校园贷需要在校期间偿还,大学生由于正处于学习阶段,缺乏稳定的收入来源,再加上高利息、期限短等,偿还压力较大,风险水平较高。
三、目前校园贷存在的问题
(一)校园贷采用夸张的宣传手段,误导了大学生的消费观念。大学生正处于成长期,心智相对不成熟,缺乏自控能力,存在盲目攀比的心理,校园贷平台通过诸如“零首付”、“零利息”等各种虚假宣传手段,诱惑大学生进行消费贷款,使得校园贷有了市场。
(二)校园贷容易演变为高利贷。校园贷产品鱼龙混杂,大部分校园贷实质上一种高利贷,具有高利息、高风险等特点。大学生缺乏稳定的收入来源,很难按时还款,有些校园贷平台则通过威胁等暴力手段进行催还,或者怂恿学生借新貸还旧贷,从而形成连环或者套路贷等,让使大学生的背上债务负担,严重影响大学生身心健康,甚至出现轻生的悲剧。
(三)对校园贷缺乏严格的监督和管理。校园贷是一项金融业务,而大学校园开放的性质,造成了各类校园贷平台利用管理漏洞,趁虚而入。对校园贷的监管涉及教育、公安、银监.市场等多个部门,有些地区存在各自为政的情况,较难以形成有效的合力。
四、对解决校园贷有关问题的建议
(一)对非法校园贷保持高压的监管态势。各地需成立校园贷工作领导小组,教育部门要联合公安、银监、市场监管等部门成立专项工作小组,小组内部各部门要充分协调,明确各方责任,对校园贷问题进行常规化整治和管理,防止校园贷集中整治后又复燃。
(二)高校需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教育。高校要对大学生开展常态化的教育引导,比如通过校园贷专题讲座、主题班会、选修课等形式,让所有大学生掌握必要的贷款常识,引导他们合理消费,理性借贷。鼓励大学生采用勤工助学的形式获取报酬,用自己的劳动换取的报酬进行理性消费。
(三)商业银行面向大学生开发贷款产品,根据大学生的还款能力,设置贷款利率和贷款金额上限,面向大学生的贷款需参有共同借款人(一般为父母),当学生无法还贷时,由共同借款人还贷,减低违约风险。在放贷前,要对学生还款能力进行充分的评估,确保风险可控。
(四)建议扩大助学贷款资助范围。助学贷款在面向贫困大学生的同时,也应关注非贫困大学生的合理消费需求。建议参照发达国家做法,改革国家贷款制度,面向非家庭经济学生发放助学贷款,满足大学生日常消费的需求,让大学生远离不良校园贷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