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朝军
摘 要 科技期刊在科学传播中的作用不言而喻,然而实际上期刊编辑在办刊过程中对读者受众方面的研究却不够深入。研究认为,科技期刊需要对读者群落进行分解,同时逐步扩大受众范围。文章以《石油勘探与开发》为例,把读者分为国内专业读者、国际专业读者、交叉学科读者、决策领导层读者、现场产业技术人员读者、行业基层读者、社会读者等,能否牢牢抓住国内专业读者和现场产业技术人员读者是科技期刊的办刊基础,而能够吸引国际专业读者是提升国际影响力的前提,受到领导决策层的关注是期刊发挥政策导向和产业化的重要指标,而为交叉学科和行业基层读者阅读表明期刊的专业渗透和科学传播力较强,如果能够为社会读者所吸引,显示科技期刊的科学传播社会化达到了良好的效果。新媒体时代,有效应用微信公众平台和头条号等多种方式把科技文章科普化更是扩大了受众范围,使科技创新和科学传播比翼齐飞,助推国家创新战略顺利实施。
关键词 科技期刊;石油勘探与开发;读者群落;科学传播;国际影响力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8)214-0003-04
A b s t r a c t The function of academic periodicals in scientific communication is self-evident, however, in fact, the research of periodical editors on readers audience is not enough. It is believed that scitech periodicals should decompose the reader community and enlarge the audience scope. In this paper,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as an example, to divide the readers into domestic professional readers, international professional readers, readers of cross subjects, readers of decision leadership, readers of field industry technicians, the readers of industry, and social readers, can we grasp the readers of domestic professional readers and on-site industry technicians as the basis for the publication of academic periodicals, and to attract international professional readers is the precondition of enhancing international influence, the attention of leaders decision-making level is the important index of policy orienta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 of periodicals, while the reading of cross subject and industry basic readers shows that the professional infiltration and scientific communication ability of periodicals are strong, if they can attract to the readers of society, It shows that the socialization of scientific communication of academic periodicals has achieved good results. In the new media age, the effective application of micro-credit public platform and the headline number and other ways to populariz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rticles is to enlarge the audience scope, mak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scientific communication abreast, and push forward the implementation of national innovation strategy smoothly.
K e y w o r d s academic periodicals;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readership community; scientific communication; international influence
科技期刊的讀者是期刊的客户群,也是期刊生存的基础。在市场经济时代,读者其实可以理解为期刊的“上帝”。期刊一经出现,就把读者放在了重要的位置。国内期刊关于读者的研究论文非常多,有的甚至把读者放在了办刊的中心位置[1-10]。以读者为中心的办刊思路在很多期刊进行了实践,也有一些期刊编辑对此持不同态度。我们在办刊过程中,及与很多期刊编辑交流中发现,很多编辑还是从学科专业出发、从内容出发,大多并未考虑读者的感受,特别是并未深入分析哪些读者会对发布的论文会感兴趣,如何根据不同的受众进行论文编辑。笔者认为,读者群落直接关系到科技传播的范围和效果,值得我们深入的思考,科技论文的科普化在不同场合被提及,但是效果并不显著,这主要是由于我们在读者群落上尚需要认真的思考。读者群落的分布非常重要,针对期刊的读者群落在传播方式上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安排,将有助于扩大和提升科技期刊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同时也有助于更大范围地科学传播,推动科技创新。
1 读者群落分析
石油科技期刊是行业内期刊,长期以来着眼于国内的专业读者。随着期刊国际化和科技传播的需要,受众范围在逐渐扩大,这无论对于科技传播和科技期刊影响力还是科技成果的转化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经过多年的办刊实践,笔者把《石油勘探与开发》的读者分为国内本专业专家学者、国际学术界专业读者、交叉或边缘学科读者、领导决策层读者、现场产业技术人员读者、行业基层读者、社会读者等。
1.1 国内本专业专家学者
作为科技期刊,读者群主要来自于本学科范围内专家学者,他们即使读者也是作者,同时也有很多是审稿专家,往往具有多重身份。《石油勘探与开发》的审稿专家就有上千个,编辑部几乎每期的电子刊或者纸质刊均发送给他们,也包括相关领域的大学教授、油田技术骨干等。这类读者是我们期刊的主要读者,他们本身是本学科领域的专家,大多数时时关注本专业的研究进展,多数人对学术界的研究态势有比较清楚的了解,对于呈送到眼前的最新研究进展或研究成果抱有比较浓厚的兴趣。但是经过统计,由于过去的纸媒受到经费的限制,并非都会订阅所有的科技期刊,此外目前电子刊物的发送多数采用电子邮件的方式,受到通讯方式不全等原因,第一时间读到新论文的这类读者仍然只是少数。
1.2 现场技术人员
石油行业专业读者里还有大量在油气田现场工作的技术人员,这类读者具有扎实的石油勘探开发理论功底,也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他们主要的工作是理论技术的应用为主,部分参与到科技研发。这类读者大多数并不写论文,但是对于科技成果的产业化意义重大。他们是把科技成果应用到企业实践的主力军,关系到科技能够实实在在转化成生产力的问题,如何吸引这部分读者是石油类科技期刊的重要工作。
1.3 国际学术界专业读者
《石油勘探与开发》是石油行业的权威科技期刊,肩负着争取国际学术话语权的责任和使命。在中国石油公司走向海外和国际合作过程中,显示中国的科技水平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完全能够与国际知名的跨国公司一争高下,个别领域还有独特的優势。增加中国科技在世界学术界的显示度和知名度,对于提高中国石油科学家的国际知名度并为中国石油公司在国际合作中争取更多的经济回报,具有重要的意义和推动作用。
1.4 领导决策层
随着国家创新战略的实施,决策层对于科技给予了高度重视。就石油公司而言,并非所有的有关石油领域的科技成果都能通过汇报的方式让石油公司领导层了解,石油科技期刊在这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我们在办刊过程中也注意到,论文能够通过摘要和题目、标题等关键内容让决策层迅速把握论文的创新点显得尤为重要。如果不能及时传递最有价值的信息,不能提供高质量令人信服的数据,那么长期下去得到关注的机会将会逐渐减少,进而推动产业升级换代的作用也将 降低。
1.5 行业基层读者
除了以上与石油行业的科技进步和产业化起决定作用的读者以外,本行业基层读者也不可忽视。石油行业有几百万职工,他们对自己的行业充满感情,尽管并非人人都是科研工作者,但是我们不能忘记著名的发明家爱迪生只有小学毕业,有时候基层技术工人的创造性也不可限量,他们比大学教授更深刻了解技术难题所在,他们对创新的渴求有时候更为强烈,一旦其创造性和潜能得到释放,将成为一股磅礴的力量,推动科技成果落地,并使技术走向成熟和完善。
1.6 交叉或边缘学科读者
专业期刊面向的读者群通常是本行业人士,但是我们也要兼顾到复合学科和交叉学科的需要,很多伟大的科技创新往往来自于交叉学科领域,如果科技期刊一味的考虑本专业读者,而不关注交叉学科的读者乃至于作者,有可能错失很多重大的新突破,难以对科技发挥革命性的贡献。过去石油天然气工业主要专注于石油和常规的天然气,20世纪80年代初,煤成气和煤层气成为学科交叉新领域,《石油勘探与开发》及时捕捉这一交叉学科发展动态,发表相关论文,为这类天然气产业的发展产生了推动作用。
1.7 社会读者
石油天然气是个特种行业,社会上对其了解和认识主要来自汽车加油和厨房用气。对于工业的血液的深入认识还是很少。科技期刊的专业性让社会上对其关注度长期以来并不高,显然我们需要改变这一现状,争取社会上更多的读者群,一方面有助于推动其对石油工业增进相互的理解,同时也会潜移默化让下一代对更多地了解石油天然气工业,对这一行业的科技进步有所认识,不然多数人并不知道陆相生油理论其实是和两弹一星一样对新中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作为石油科技期刊有责任由义务让社会了解到新的科技革命如天然气革命将对环境和生活方式产生的颠覆性 变化。
2 面向不同读者群的差异化服务方式
“期刊是为读者服务的”,国际知名科技期刊《Sicence》的主编与本刊交流时说。面向读者的办刊思路日益为期刊界所接受[11-15]。根据以上对石油领域读者群的分析,我们就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差异化服务,不同读者关注的内容不同,接受的传播方式也有差异。
2.1 打造专业经典论文,得到专家学者和现场技术人员认可
对于本专业的专家和技术人员,他们对于科技论文的创新性、科学性和严谨性都有很高的期待。没有很好的研究成果和技术创新很难吸引他们的关注。因此,期刊在组稿、约稿和选稿方面着力优选有重大突破意义的创新成果,抓住引领石油天然气行业重大发现和理论技术新进展,与相关领域的专家反复沟通,积极协助作者突出其创新点,以快速、高效的速度把科技重大进展展示给学术界。近年来,在线优先出版为快捷地推出论文提供了良好通道,期刊通过CNKI、维普及期刊网站多种方式联合发布论文,使创新成果第一时间与学术界见面,受到了石油界专家的高度认可。此外,论文预出版之后,仍然需要反复打磨,力争在图表、数据、文字等方面做到精益求精、科学严谨,争取不留遗憾、少留遗憾,以工匠精神打造经典。让专业读者引用和应用成果的时候更加放心,也为作者研究成果的广泛传播奠定坚实基础。
2.2 符合国际规范和国外阅读习惯,获得国际学术界的持续关注
《石油勘探与开发》以中英文双语同步全球发行,必须研究国际学术界的需求和阅读习惯,期刊通过与爱思唯尔集团的合作,在英文翻译和论文格式都按照国际惯例进行,每一篇论文都经过石油专业的专业翻译把关,并经过编辑部的资深专业翻译多次审核,并与反复作者沟通,力求让读者更好地接受和理解。对于国外来稿,编辑部把全文翻译成中文后,反复审读,对论文的研究成果、创新点和文字表述和图表关系都进行多次筛查,以确保论文质量、合乎逻辑和可读性。此外,每半年发给国际上知名学者对英文版进行审读,提出改进意见,以期更加贴合国际读者的阅读习惯。通过多重措施,期刊英文版迅速为国际学术界所接受并加速传播,2016年较2015年的下载量增长35%,2017年的下载量较上年增长了175%,3年来,读者从86个国家和地区攀升到94个,而且以欧美国家的下载量增长最为迅速,显示了期刊在国际主流学术圈快速增长的传播力和影 响力。
2.3 引领行业科技发展,影響领导决策
石油行业与国家能源和国民经济息息相关,石油科技期刊直接为科技产业化服务,很多革命性的理论技术常常受到石油公司领导决策层高度关注。作为石油行业的科技期刊领头羊,经过多年的办刊实践,得到了国家和公司层面领导层的认可,期刊每期都要报送到国务院办公厅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领导。近年来,编辑部密切关注全球石油天然气领域的重大突破和理论技术进展,主动组稿约稿,引进国际知名学者撰稿。对于已经得到学术界认可的理论技术前沿,及时与国内外学术权威、院士取得联系,组织综述性论文,系统阐述学科发展和前沿趋势。对于国内亟需了解的学术前沿,有意识优选此类研究方向的优秀稿件优先发表,及时传递最新的科技前缘进展。此外,在发行方面,编辑部对于关键的油田产业部门,以纸质和电子期刊双赠送的方式增进与产业部门的联系。目前,期刊已经逐步成为集团公司领导层和油田领导层案头不可或缺的科技期刊之一,主管技术部门的技术总师对期刊的投稿热度也逐年攀升。
2.4 促使学科交融,促进科技成果落地
交叉边缘学科和行业基层读者这两类读者是需要科技期刊扩展的读者群,边缘学科通常不一定会关注,但是由于技术发展的需要,他们会主动查阅相关文献。因此,在作者论文的内容安排上需要适当考虑到普适性,也就是争取能让更多的学科学者受到启发或受益。狭义的科普是把科学知识浅显化,更多的考虑青少年;广义的科技传播则是需要考虑不同学科知识的交融,则不宜局限于本学科的研究成果阐述,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适度发散思维,有可能会产生一些思想的碰撞和共鸣。此外,让基层默默实践的读者能够在有兴趣的情况下有所收获,也是科技期刊需要考虑的。特别是对于石油行业而言,基层有百万级员工,往往是万众创新的主体。让最前沿的科技进展向他们推送,将会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
2.5 全媒体传播科学,科技惠及社会
社会读者对于科技舆论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无论是石油员工还是社会民众,对科技重大进展都很关注,但是由于专业性过强,概念生僻等多种原因,导致石油科技传播受到限制。如何让石油科技变得有趣,不仅仅是科普的课题,也是科技期刊面临的科技传播课题,目前我们很多石油科技期刊通过微信、朋友圈、头条号、科技论文的科普改写等,让石油科技和石油人物生动起来,更贴近经济生活,更容易理解。如果乐于进一步深度研读,可以进入期刊网站查阅相关论文。
3 科学传播效应与展望
科技期刊的主要作用就是搭建了学术传播和交流的平台。与学术研讨会有所不同的是期刊不受时空的限制,特别是现在网络十分发达,科技论文在线出版后就可以在网络数据库或网刊平台上自由查询下载,无论当下还是以后都可以阅读,为学术界对于新成果新进展进行跨越时空的传播和交流提供了极好的平台。但是期刊编辑在如何让更多、更合适的读者接受科技创新新进展尚需要不断创新方式,并积极参与到新媒体时代浪潮之中,把科技变得更加生动、活泼、有趣,实现本专业好吸收、领导决策可参考、跨专业有启发、现场人员能应用、社会民众感兴趣,激发全行业的创造力和社会层面对科学的好奇心,使创新成为时尚,使创新成为习惯,让创新之花在本行业开放并感染 社会。
3.1 专业化和多学科复合
科技期刊保持其专业特色是明晰生存空间的重要方式。没有专业的论述难以让读者信服,因此科技期刊首先需要在专业性上下功夫,概念科学、准确、清晰,才能够让同行精准把握研究进展,能够让边缘学科的学者汲取营养。如果论文粗糙,科学性不足,逻辑混乱,随意性太强,就无法让专家认可,只能会以讹传讹,贻笑大方。在专业化的基础上,尽可能增强可读性,以一气呵成的效果写就论文,就会让同行学者爱不释手,交叉学科的读者也能很好领会,其研究成果的辐射效应将成倍放大,无论对本专业不同研究领域的学者、现场技术人员还是对边缘学科的专家都会起到建设性作用,间接推动科技进步和生产力的转化。
3.2 专业化和科普化兼顾
长期以来,专业化和科普之间似乎是一对矛盾。其实对科学家而言,其研究成果能否被接受,传播能力和方式发挥了很大的作用。《Nature》为了使科学变得更为普及,有意识地要求作者不能以晦涩的专业用语撰写论文。科技发展史上,少数顶尖的科学家如牛顿、爱因斯坦可以用深奥的语言阐述其研究成果,而由其他媒体记者来诠释其成果的价值;对于大多数科技工作者,则需要具备科技传播的能力,并能够用丰富的形式让受众接受。笔者在与哈佛大学、德州奥斯汀分校等知名大学教授的科技合作过程中,发现他们的表现力非常强,能够把深奥的科学流畅地表述,并与听众互动,显示了卓越的沟通交流能力。《石油勘探与开发》在论文的编辑过程中,把可读性和易读性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让读者能够容易抓住论文和研究成果的精髓,在此过程中也就扩大了科技的传播广度和 深度。
3.3 全媒体的科学传播效应
新媒体时代,对于科技期刊而言不但不能回避,而是要积极融合,这是时代给科技期刊扩大读者群的机遇。近2年来,多家报纸关闭显示了新媒体的强大冲击力。部分编辑认为,科技期刊无需担心,因为有科技背景。这种想法万万要不得。从甲骨到竹简再到纸媒、网刊,文字的载体在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21世纪以来,媒介在迅速更新,网络刚刚兴盛20年,移动终端就走向新时代,未来的变化将会更加迅速。就像纸质时代还在抱着竹简一样,守旧不能使科学的传播速度加快,只能是不合时宜。相反,如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一样,现在开启了ipad版、电子期刊、手机移动版等,并在营销方式上进行了较大幅度变化,主要就是顺应年轻读者的阅读习惯,同时考虑到老读者的习惯,不同版本的比例进行着不断调整。全媒体时代的来临,预示着科技传播方式和速度将产生颠覆性的变化,过去纸质科技期刊的发行量只有以千计,网络时代电子期刊则以万计,而以移动终端为主要载体的公众号动则以几十万、上百万计,显然这已经是革命性的变化。科技期刊人應该感到这是一个伟大时代的新机遇,及时把握和顺应读者的阅读习惯转向,可以让读者群以几何级数增长,而不是抵触和 守旧。
3.4 期刊国际化的传播力
随着中国科技水平的进步,科技期刊国际化近年来受到期刊界和国家的高度重视[16-17]。但是走向国际,首先就要研究国外读者群,国际出版规范、国际学术界的阅读习惯、思维习惯都需要熟悉,同时保持自身的特色。对于石油期刊而言,石油专业与世界接轨较早,石油行业的国际合作较多,本专业的国内外规范比较一致,《石油勘探与开发》发表的论文更多的在细节上完善,以及英文的达雅层面上下功夫。目前对国际读者群重点定位在专业学者,并逐步按国别细分读者群落,同时期刊在专业覆盖面和研究地区等方面尽可能在首选创新性好的论文前提下能扩大范围,让每一期都能琳琅满目、花样翻新,而不是仅限于某些热点地区和热点研究领域。这样能够吸引到更多专业和国家的读者,也能够让不同专业和国家的读者看到与自身相关的研究成果,并从中获得启发和借鉴。当然,英文刊力争进入国际知名数据库也是增加期刊传播范围很重要的机会,《石油勘探与开发》被Ei收录后,国际知名度开始上升,2012年为SCI数据库收录后,期刊的传播范围逐年递增,近年来论文年下载论文总数增长速度加快,2016年为6.4万篇次,较上年增长35%,2017年17.6万次,是2016年下载量的2.75倍、而且以欧美国家增幅最大,读者已遍及美国、俄罗斯、法国、英国等94个产油气国家与地区。
4 结论
期刊归根结底是为读者服务的,无论是推动科技进步还是科技产业化都是通过读者来传播和完成。期刊为谁服务无形中体现了期刊特色。高度重视读者的阅读感受、阅读习惯和关注的持续性是办刊人需要长期不懈的研究课题,而积极为读者服务、划分读者群落、为不同类型的读者提供差异化服务是期刊得以发展的有效路径,而个性化服务则是未来发展的方向。以石油期刊为例,把读者群落细分为国内专业读者、国际专业读者、交叉学科读者、决策领导层读者、现场产业技术人员读者、行业基层读者、社会读者等7种类型,并针对不同类型读者提供了差异性服务方案,为期刊在助推国家石油科技创新和产业化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为提升中国石油科技在国际学术舞台的显示度、争夺国际科技话语权等方面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陶范.学术期刊读者与作者互动的表现形式[J].编辑学报,2009,21(4):292-294.
[2]陶范.学术期刊读者与作者互动的价值[J].编辑学报,2010,22(3):198-199.
[3]蒂丽热芭.刊物办给什么人看——谈谈期刊的读者定位[J].编辑学刊,2010(4):50-51.
[4]黄耀红.期刊的读者定位[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4,25(5):81-85.
[5]何小军,沈惠云.出版体制改革中科技期刊读者的地位重塑[J].中国出版,2010(13):42-44.
[6]张士莹,张军.高校科技期刊的读者观[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3):29-31.
[7]朱进彬.浅谈学术期刊的读者群问题[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70-71.
[8]王宝钦.科技期刊读者群的构成分析与开发策略[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5,17(11):64-66.
[9]沈芸.科技期刊的读者定位[J].学报编辑论丛,2005(00):303-306.
[10]续维国.高校学报应具有美国科技期刊的读者意识[J].编辑之友,1996(2):28-30.
[11]郭铁成,吴倩,熊芝兰,等.如何扩大科技期刊的读者覆盖面[J].编辑学报,2004,16(6):443-444.
[12]慕容冰.扩大地理学术期刊读者群的思考[J].科技与出版,2001(3):30-31.
[13]吕晓明.如何扩大医学期刊的读者群[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4,15(3):327-329.
[14]刘翠玲,宋文平,钟伟.如何扩大科技期刊的读者群[J].编辑学报,2001,13(2):102-102.
[15]范义筠.试谈期刊读者工作向多种服务方式的转变[J].图书馆学研究,1988(4):38-39.
[16]尚晓宇.培养外文期刊读者群体的途径与方式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8(5):95-97.
[17]董丽波.关于扩大外文期刊读者群的思考[J].图书馆,2002(4):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