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总会遇见这样一类人:一面鄙视他人不遵守交通规则,一面却自己闯红灯;一面指责他人不给老人让座,一面却同老弱抢座。这一类人的身上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便是严于律人,宽以待己。而这种思想极为消极,应该坚决摒弃。在律人之前,我们应该先学会律己。
弘一法师曾说:“律己,宜带秋气;处事,须带春风。”在发现他人的过错之时,要先反省自己,严格要求自己,确保自己不会同他人一样时,再去斟酌他人的过错。一味地鄙视与指责别人只是一种粗浅的表象,既不治标也不治本,所以应当先自我反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省也”。从自身出发,力求找到突破口和切入点,以一种别样的方式去解决问题,要努力改变,而不是一味的抱怨。
可是该如何“律己”,却是一件看起来容易但做起来难的事情。当下,好为人师表者甚众,但律己益世者甚少。律己,须摆正思想,端正态度,考虑自身的一言一行,要以“冰霜之操自励”,应做到“宁可直中取,不可曲中求”。苏格拉底曾说:“恕自己已过,则万过由之而生。”—旦自己有所懈怠,那么自己就会有数不尽的下一次懈怠,那样何谈律己一事?倘若再去谈论如何律人,岂不荒唐?就好比一个脸上布满灰尘的人却督促他人洗脸,一位总是迟到的上司要求他的下属准时上班一样,是非常可笑的事情。
儒家追求先修身,再治国平天下。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你的屋子都打扫不干净,那么谈论如何治理天下也是妄言。而于个人,则是“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自己起不到垂范作用,他人也只是重走你走过的路。你指责的人中也有你自己,这种自相矛盾的行为应当坚决摒弃。
但当你真正地做到律己时,你也应当去考虑如何律人。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为社会作出贡献。珍妮·古道尔曾说:“你要相信,每个人都很重要,每个人都能发挥作用,每个人都能带来变化。”至于如何改变,则需要每个人在特定的条件下进行特殊分析,再给予合适的改变。即使你无法改变这个染料缸的颜色,却能够让它泛起一阵涟漪,引起更多的回应。
律己与律人,是一柄天平,如何让它不倾斜,需要认真思考。一个人只有脱离了自我束缚,才能做到严格要求自己,才有能力影响其他人。正所谓“做事先做人,律人先律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