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峰和洪飞是某高中同班同学,两人关系比较好,形影不离。最近,洪飞经常偷偷独自行动,张峰觉察出他不对劲,下课后就悄悄跟随他。没想到,洪飞来到学校的东墙边,点燃了一支烟。张峰认为洪飞抽烟违反校纪,便径直告诉了班主任高老师。高老师为此严厉训斥了洪飞,说再有下次,学校决不姑息!洪飞闷闷不乐地回到教室,很快就从同学口中得知原来是好朋友张峰举报了他。晚上,他辗转反侧,没想到好朋友这样对待自己,于是一心想报复张峰。洪飞知道张峰刚买了一部新手机,视若至宝,便打算偷走他的手机,让他也尝尝难受的滋味。
2017年7月29日中午,洪飞趁午休时悄悄走进了隔壁张峰的宿舍,看到张峰已经熟睡,就拿走了他放在床边的手机。午休后,张峰发现手机丢了,赶紧查看监控,没有发现什么,便报了警。洪飞害怕了,就对舍友谎称自己的手机也丢了。一会儿,警察来了,仔细查看了监控录像,发现了那个进入张峰宿舍的人——洪飞。
最终,洪飞以盗窃罪被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鉴于洪飞系未成年人,又是因同学纠纷引起的犯罪行为,检察院本着“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综合全案案情,对其做出附条件不起诉的决定。
(文中人名均为化名)
[检察官的话]
未成年人应如何处理同学之间的矛盾呢?本案中洪飞对于别人举报自己错误行为的第一反应不是“闻过而改之”,而是反感、愤怒,继而报复,这是一种不良的心理反应。而张峰看到同学的不良行为,是不是也应该先对同学进行劝诫,告知吸烟的危害,而不是立即告诉老师惩罚他呢?在人际交往中,我们要站在他人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本案中附条件不起诉是检察机关针对未成年人轻微刑事案件的一种处理方式,能更好地教育、挽救未成年人,使其在未来的道路上谨记教训,重新思考自己的行为方式。